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在老子哲学中,道是创造万物的根源,而万物卻是自然而然的成长,壮大,繁殖、衰老。他的哲学是不含有任何宗教思想,老子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十二个字形容道的无为与不干涉。有这个伟大的道作为人类的模样,所以老子劝我们要学习道的1、順万物之自然,2、不干涉自然与不破坏自然。有此两个原则,所以在政治上要无为而治,在自己生活上要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继续上章的老子三宝:慈、俭、不先的政策,老子在道德经CH68中,教我们如何以慈用兵。他提出他的三不与一下的原则: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以此三不与一下的原则,才配合老子的三宝政策之“慈”的条件,最后也许可以达到在前一章所谓的“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在CH68的最后,老子又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卄一世纪的今日,科技发展迅速,战争的武器也愈来愈进步。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子弹头也愈造愈多,保守的估计,美国拥有6000枚,苏俄拥有7000枚,而中国仅拥有300-500枚,这些核弾的总数,足以毁灭地球很多次,而让地球上的生命无一辜免,都归于废墟。尤其是现在的民主国家的选举制度,往往选出一位能言善道而不負责任的总统,而一切大权都是控制在这位疯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教我们要与世无争,安逸渡此一生。在道德经CH66,老子在此章的最后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假如某一个品德高尚的国家领导人,都毫不争鬥的话,天下就没有人能爭得过他了。这就是不爭的最大好处。这就是老子哲学中,最奇妙的思维,尤其是在现代唯利是图的国际环境下,很难了解。不过在二千七百年前的哲学,应该是可能的,笔者在此,特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论语泰伯篇有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此句时,百思不解。但是,在中学时,只是应付考试便行,不必求深入了解。后来有机会读到道德经的CH65时,也有一段类似的话,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以前也不太容易了解。但是幸好在道德经的前面有好几章,都有相似的言论,全书多读几篇,将这几章结连一起,就可以一目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在道德经CH64中,老子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此句话说出老子主张无为的原因和方法,老子无为的原因是保持一切事物的自然状态。据最近考古发掘,由马王堆出土的证据,我们现在知道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他们的文明已经非常进步,已经有许多青铜器具和商业行为,甚至宗教也很发达,可惜非常迷信。因此老子了解过度的有为,就会破坏这个美丽的周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独一无二招牌,可惜现代的国人也仅以这四个字去描绘老子,但是很少人晓得无为而治的真谛,因此笔者特别为老子叫屈。无为並不是老子的重点,他的首要理论应该是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不去做作,因此大家要省吃俭用,要爱护万物,不破坏自然,在政治上不要多管闲事,因此不必多作破坏自然的事。换句话说,用今天的术语去描述老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道德经CH58的开始,老子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沉闷又没有朝气的话,这个国家的人民往往很纯朴,而国家的政治很快速有朝气的话,人民往往缺乏道德观念。随后,老子说:禍中有福,而福中也会有禍。所以短期的福,则可能会供给灾禍。短期的禍也会带来福分的。所以任何事情,並没有人可以預先知道后来的结果。 物极必反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特别的观念,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的“法自然”之大道是超越了一切以神灵为本的哲学。此自然之道是不会干涉一切的人间事物,所以祈求、拜拜或祈祷都没有用,道不会给予你的所求,也不会赦免你所犯的罪。道是公平的,对待善人或不善人、或者任何一般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道保持着它的高度,不干涉人间的瑣事,所以西方哲学家称为“形上哲学”。老子的大道是一切生命的根本,道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关于如何治理一个大国,老子有一句名言,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就是小鱼的意思。为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烹调小鱼的时候,常常不去鳞,也不除去肚内的肠,煎烧时不能常常翻动它,以免小鱼破碎。他教后人:治理大国的时候,和烹飪小鱼一样,要淸静无为,不要常翻动。假如有为的话,到处大兴土木,破坏环境的生态,这样就会让邪恶的物质快速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