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老子的独一无二招牌,可惜现代的国人也仅以这四个字去描绘老子,但是很少人晓得无为而治的真谛,因此笔者特别为老子叫屈。无为並不是老子的重点,他的首要理论应该是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不去做作,因此大家要省吃俭用,要爱护万物,不破坏自然,在政治上不要多管闲事,因此不必多作破坏自然的事。换句话说,用今天的术语去描述老子,他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位环境保护的学者。他不仅有他的理论和理想,坚持爱护自然,而且提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去实行真真的环保。
在道德经CH63中,老子巧妙地把政治上的无为而治的原则与行政策略,聚集在一起,所以应该也是一个治国政策的一章。在此章中,老子教我们:1、以无为与无事治理国家。2、重视大道而且轻视名利。3、以大方大量为原则处理国事,不要结怨,假如他人有怨于你,就要以直報怨。4、从易事或细事着手,要步步为營,不要好高骛远。5、谨慎思考国事,不要掉以轻心。6、他自己谦虚,始终不以为伟大,所以可以伟大。[注:1~6、大意如此,请参考CH63的原文]
先将道德经CH63原文和白话文登出,再讨论:
〖道德经CH63原文〗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2、大小多少。3、報怨以德。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6、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7、夫轻诺必寡信。8、多易必多难。9、是以圣人猶难之,故能无难矣。
〖道德经CH63白话文〗
1、圣人治天下,以无为作为政治根本。以无事作为行事原则。以恬淡作为日常的态度。[注:第一个为、事、味都是动词。味- 生活。无味:恬淡。]
2、常人以虚静的大道为小,而圣人重视大道。常人以名利为重要的东西,而圣人轻视名利。
3、以正直的态度去应对任何怨恨的事情。[注:德-正直,守道的态度。]
4、解决难事,是在事情容易的时候。作大事,是在事情细微的时候。
5、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而开始。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而开始。
6、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能够成就他的伟大。
7、轻易的允诺,必定缺少信用。
8、把事情看的太容易,必定会遭遇到很多困难。
9、聖人把容易的事看为更困难的事而处理,所以始终没有困难。[注:猶-尤、更加。]
〖讨论〗
1、圣人在位时,应该以无为作施政原则,以无事为行政标准,以泊淡为生活态度。如此以身作则,为全国人民的模范,百姓因此安居乐业。
2、在圣人心中,以清淡的道为大,而以名利为小。而常人以名利为多,大道为少。所以老子说:“大小多少。” 意思就是:大小多少都是人为的定义,不必爭奪。
3、在此章的“报怨以德”一句,引起很多的爭论。即使孔子在论语宪问篇也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其实,老子和孔子都持有相同的意見。因为:照道德经CH38中的定义,“德者”是守道的人。所以傅佩榮教授在他的“老子”书中,就说:“德代表万物从道取得的本性与禀赋,自然状态的表现就是不要造作。” 由此可见,老子的“以德报怨”就是要以自然状态,以回答任何怨恨的事情,也就是和孔子的“以直报怨”相同。但是历史证明,一般人都曲解这句话。甚至在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委員长,为了讨好美国,就不要日本的任何賠償,称它为以德报怨,这是这一批人没有读过道德经CH62的证明。
4、在解决国家问题时,老子建议要一步步地脚踏实地,才可以迈向成功。所以他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譬如一个学生,不可能很快就变成一位大数学家,不会一步到位。一定要在小学时期,先学加減乘除等算术,在中学时期,再学代数几何等学科,再大一点,才学到微積分,在大学时期,再学到微分方程式等数学,以后才可能成为一位大数学家,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在小学时期,就教他微分方程式,不仅学不会,也毁灭他以后成为大数学家的梦想。所以一切大的成就,都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所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老子更进一步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处理国事时,务必谨慎考虑。不要轻易给予任何承诺,如此就不会食言。而且行事时,假如掉以轻心,容易完成的任务就会变得难了。所以圣人在处理政务时,就会以“难”的态度来应付一切,这样才能无难事了。
6、总之,老子告诉我们:圣人以道治国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行政的策略。最重要的行政原则就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而在行政策略上,应该图难于易与为大于细。由此可见,老子的无为哲学是有一套严緊的学问,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可行政策。可惜后来的学者都曲解他的哲学,自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淸后,都未得到所有人的重视。而因为现代国际间的深度开发结果,因此这个地球急需要一个新的 哲学,才可以继续生存,而儒与道家的哲学恰是可以弥补此缺失,所以老子的“无为而治”也许会捲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