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偷盗和抢劫何以频频发生?就在最近几天,小偷在教职工宿舍洗劫了三家。第一家住二楼,据说小偷收获不大。第二家是七楼工会主席老吴家,盗走的是七八百元的收录机一台,还有毛毯,以及外省来客的旅行包等。第三家住三楼,是院党委组织部贾部长家。盗走的物品是金戒指六枚,国库券五万多,还有现金等等。据院组织部和政治处的人讲,小偷共四人,两个在下边和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书记问:“大家有什么办法,看政治学习如何抓?”星期五下午的政治学习,根据上级安排,全院师生都统一读一本叫《惊心动魄的56天》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的副题是“1989年4月15日至6月9日每日纪实”,由“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小册子其实并不小,有十五万八千多字,共有六章。这本小册子的编者自然是站在共产党保守派的立场编写的,但出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形势教育中的两个报告(1989/9/8)全国各高校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9月初开学以后,停课一周,进行所谓“形势教育“,然后开展清查运动。我院尚未开学,院党委成员及各系党总支的头头脑脑便提前到校集中开会,为开学后的教职工形势教育和清查运动做准备。开学后,各部门便接到这样一个打印好的通知:星期一:尚院长作形势教育动员报告星期二:听北京市副市长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六四后的清查运动1中共从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逐渐形成一套审查干部、惩治异己和控制思想的方法。这套方法在高华所著《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建国以后,这套方法一直延续使用。正是这套方法加上一系列整人的所谓群众运动,如反“胡风反革命集团”、“整风反右”、“反右倾机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等等,在中国造成了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3-10-28 08:38:11)
致读者尊敬的读者,你们好!20多年前写的东西,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天日。我的《八九纪实》的第一部分已经发完。感谢有上万读者阅读。网上有几个支持者,写了几句话,给我一些鼓励,谢谢!但我希望更多读者也发表一些读后感,包括批评意见。这对我可能更有帮助。下一步,我准备陆续把第二部分《六四后的清查运动》提供给读者,让我们一起回忆江泽民上台以后大陆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与新闻出版局刘局长的对话刘大龙是学历史的,文革前毕业于省内最著名的某高校。刘大龙在大学里是个“调干生”,也就是说,他先工作了一段时间,才进大学读书,在班上比一般高中来的同学,自然要成熟许多。他的妻子是他的同班同学,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毕业后,夫妻双双分到一个地区所在地的县份上。刘大龙是共产党员,安排在州政府的政策研究室,任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心态吕桂华是我原来的同事。从七四年到八五年,我们曾一起编过刊物。那时她四十多岁,个子不高,剪个短发,一幅精明能干的样子。当时我们办的是一份省级通俗文艺刊物,内容包括很广,几乎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都可以发表。当时的分工是:她编小说、散文,我编戏剧和评论。后来刊物更名,很少再发表戏剧稿子,主编就安排我们俩一起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业余作者申长征的思考申长征原在饮食服务公司当会计,业余喜欢写作,也在刊物上发表过几个短篇小说。因为业余写作有一定成绩,便调到《大众文化》编辑部当小说编辑。申长征四十多岁,戴副眼镜,黑黑的,瘦得像皮包骨头。他给人的印象是少言寡语,淡泊名利,似乎是与世无争,写小说,无非是一种兴趣和爱好。当然,表面看来他有些内向,倘若与谈得来的朋友聊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0-25 18:08:43)
吴惠芳的愤慨吴惠芳是挨饿的年代里出生的。我们原来叫她“五妹”,看着她从一个七八岁小姑娘,长成二十多岁的大姑娘。文革期间,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机会好好读书,八十年代中期,她们才匆匆忙忙读完电大、函授之类的大专班,然后又想方设法拿到本科文凭。五妹从一个沉默不语,只会用眼睛看着大人说话的小姑娘,弹指间,变成一个口齿伶俐、嘴巴厉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0-25 07:35:55)
两位退休老党员的话两位老人都是北方人,他们建国初期随大军南下,来到这个边陲省份。两个都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退休。男的老林瘦高个子,一脸善良诚实,还有农民的质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老林作为剧团团长先是靠边站,有一次,在政治学习时,让他给“牛鬼蛇神”读报,由于眼花,把报上的“打倒刘少奇”误念成“打倒毛主席”,结果被打成&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