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回美国以后在网上看到了北京的重度雾霾,和我几天前才看到的湛蓝的天空像是两个世界!本来没打算写这一章,但为了证明我的确看到了北京的蓝天,我必须画蛇添足一番,我的确记录下了难得一见的美丽瞬间!
我青少年的家离北海公园很近,小时候买张五分钱的车票就能到北海后门。有时为了省下钱来买零食吃,我也没少走路去北海。尽管路不近,但去公园不能连根[
阅读全文]

北京大雪在我的记忆里已经相当遥远了。搬到北加州的十几年里,我除了去Tahoe滑雪时见过大雪,已经有几年没见过下雪了。今年初回北京过年只下过一次雪,没几个小时就化得干干净净了。这次在北京第一次呆这么长时间,有幸赶上了久违的大雪。更令人高兴的是,在十几天的雾霾阴雨之后迎来了雪后初晴的好日子!
一大早我就出门到院子里照雪景。大院景色不错,以前[
阅读全文]

我怎么跑到镇江去了?买香醋?当然不是!听我慢慢道来。
大学广播台搞了个周庄聚会,其实是和当地电视台合办的一个诗会。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大学里好几届的台友们欢聚周庄,第三天我回到上海,准备晚上做夜车回北京。
软卧车票是上海站到北京南站的,可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上海站在哪里,以为就是虹桥站。我每次坐火车来上海都是在虹桥上下,脑子里的一根筋就[
阅读全文]
先说国内就医的好处吧。一切都有灵活性。你要是有点小关系,很多事可以很快办成。比如这次老妈住院,弟妹托了个不在一个科的熟人,住院的速度就快了不少。当然不知道知否真是关系的作用,因为没有核实。还有就是你自己如果做点功课,和医生交流能得到不少想要的答案,不然他们很多事都不告诉你。在医院呆长了和护士们也都熟了,办事就方便多了,毕竟中国是人[
阅读全文]

301医院的全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我从小就去这个医院看病,一直到出国前。小学毕业以后我看病都不要父母陪着了,自己坐班车来回。反正那时都是公费医疗,好像只要有一本病例就能看病,不用交钱。不过高中以后基本没生过要去医院的大病,也就多年没有光顾301了。
最近两年回国都陪父亲去301看病,才对这个医院有了新的认识。301现在对地方开放,[
阅读全文]
读到这会儿,看官们一定知道老妈的抗癌战斗小胜了第一个回合。不然咱这会儿应该愁眉苦脸,欲哭无泪才对啊。
话说下了飞机到医院见过大夫以后,老妈把我单独叫到一边:如果万一的话,咱家有个钥匙在那啥啥地方,然后它能打开啥啥抽屉,抽屉里有个小盒子装着所有的钥匙。这个钥匙能打开啥啥柜子,里面的啥啥盒子里有所有的存折。那个钥匙能打开啥啥抽屉,里面[
阅读全文]
老妈的病房里有三个病人。最远靠窗户的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我在高中时曾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宠儿,因此对语文老师总是多了一份好感。她只比我大了十岁,典型的知识分子。也许因为是老师吧,她的言谈举止非常得体而又有分寸。她来医院做肠癌手术都没有告诉她的学生,只说是家里有事需要休个长假。在后来的几天里我和她聊得很多也很深,也不知哪来的信任,我对她[
阅读全文]
护工小王四十多岁,来自湖北农村。老妈住院时她在服侍同病房里的另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快出院了,就主动把小王推荐给了我妈。我们对找护工没有经验。外科尽管也可以提供护工,但要事先登记。老妈手术在星期五,周六何时回病房不确定,所以到我们需要的时候已经没有护工可用了。看到小王不错,又知道她有经验,就干脆决定用她了,尽管比医院的护工每天贵了三十[
阅读全文]
在ICU呆了24小时后老妈回到了普通病房。我和弟弟及弟妹在ICU门口等了半小时后她的病房护士才来接她回到七楼的病房。原来他们的规定是一定要家属亲自到ICU签字以后病人才能回普通病房,估计也是为了自保吧。
老妈比前一天我看到的形象好了很多,只是表情呆滞,不愿说话。第一夜的陪护除了请来的护工以外弟妹自告奋勇留下来了。周末医院没有门诊和手术,人少了好[
阅读全文]
当天夜里尽管很累,但就是睡不踏实。一夜担心着老妈的手术,没怎么睡着。第二天天不亮就醒了,熬到八点多钟去医院。老妈看上去还好,但我知道她心里非常紧张,毕竟健康了一辈子,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情。我尽量陪着她东拉西扯,同病房里的过来人也都劝她不要紧张,没什么了不起的。护士来量血压,却不料一次比一次高。这不是紧张是什么?
快到十一点了,护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