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美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个人资料
AprilM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春暖花开的中国之旅25 — 回美之前的北京闲逛

(2025-07-03 09:04:28) 下一个

 

       回美国之前的两周时间北京开始热了,我也开始了离开之前最后的到处闲逛。我自己喜欢早上出门,下午最热的时间以前回家。偶尔和弟弟一起则是下午出门,晚上回家。

       这次回国是早就计划好的,就是为了安葬父母的骨灰。而下次啥时回国呢?没有计划。所以离开之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迫感,希望把还没有去过的,去过但还想去的地方都走一遍。北京太大了,可去的地方太多。春天已过,踏青看花都不可能了,于是就想看看以前住过的老地方,有名的小景点,小历史遗迹等等。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再把“反正以后还有时间”这句话挂在嘴边了,毕竟中国太远,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毕竟生活里还有其他的牵绊,毕竟没有了父母那根牵着风筝的长线,我下次回国的日子遥遥无期。

       和弟弟一起逛了钟鼓楼,什刹海一带,我去过多次的旧地。但爬上钟楼和鼓楼却是第一次。我曾经骑车上班每天路过钟鼓楼,那时大概没有开放,不记得可以上去。这次爬了两个巨高的台阶分别在午后的热浪里登上了钟鼓楼,钟楼上面还看了敲鼓表演,吸引了不少老外围观拍照。

钟鼓楼及附近:

       端午节周末自己坐西郊小火车去了西郊的东玉郊野公园和北坞公园,就因为人少。这两地都在颐和园附近,景致相似,也有不少长廊小亭子,还看见了一片片的水稻田。原来这里就是有名的京西稻产地,这么点产量大概是上供用的。

西郊:

      自己再次跑到平安里去看以前住过的地方附近,中小学,林彪的旧址毛家湾,西什库教堂等地。然后去了东南方向的史家胡同,看了小博物馆,很有历史感。王府井步行街没啥人了,曾经的繁华已经散去。东交民巷的几个遗产保护建筑还是有人去参观的,几个外国使馆旧址,老教堂,各种博物馆等。

教堂和史家胡同:

       另外一天去了牛街,看大吉巷,一个新建的娱乐休闲区,太人工了。但牛街我确实是第一次去,坐19号地铁线专门有一站,一下车就看到很有西域特点的墙上壁画。其实19号线的每一站都有不同的壁画,各有特点。牛街果然热闹,那些卖清真食品的窗口真的都一直在排队,很多人买了食物就当街吃起来,我听说过多次了,这次信了。

牛街附近:

       第二次去了文化宫里的太庙,刚回北京时去过一次,赶上周一没开门,只好再跑一趟。太庙在故宫附近,所以一路上人流拥挤。但一进文化宫就安静了。不记得以前进过太庙,一般只在外面看看那气派的高大红门,应该是开放参观没多少年。

太庙及周边,东交民巷:

       上次离开北京时知道自己两年内一定会回来,因为父母的事情未了。这次离开时弟弟干脆把我在北京用的手机也让我带走了,说是下次回国一下飞机就能用,方便。我却没敢给一个大概的时间,回国一趟不可能时间太短,但大块儿的时间不一定好安排,所以只好走一步看一步,过了明年再说了。

       有生之年,我还能回去几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琪子' 的评论 : 多谢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大都处于类似的状态,很容易感同身受。整个山西都充满了古迹,大同离北京又近,确实值得一去。
琪子 回复 悄悄话 看你的回京纪实,已到尾期,发出不知何时归的感叹。深以为然。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次我回京,先到八宝山看看父母,很是悲凉。只能接受了。
你回京很长时间,玩了那么多地方,很过瘾。
西方看教堂,中国看寺庙。在京我特别喜欢看寺庙。下次回去,也一定要去大同看看,我家孩子5个人,5个出生地。其中有一人就是在大同生的。部队的孩子五湖四海。
谢谢你的回国分享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ngrongrong' 的评论 : 进八宝山了。
rongrongrong 回复 悄悄话 您父母的骨灰最后都安葬在哪里了?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多谢!衣服都是在中国买的。美国现在买不到好的纯棉或棉麻的衣服了。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好文,但是博主的穿搭、裙子绝绝好好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