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岁月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
个人资料
如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博文
南唐后主李煜生在金陵也长在金陵,籍贯是徐州。他24岁在金陵登基,38岁被押去汴京(开封),41岁在洛阳被毒杀。可以说他基本上是个南京人。他做了十四年的国主,懦弱、有着绝世的诗词才华。亡国前他写绮丽的宫廷生活,亡国后他写怀念宫廷的绮丽,明月故国只是一个托梦,梦里只有雕梁画栋,写来写去都围绕著他的皇宫。 那个皇宫在哪里,他具体住在何处? 他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11-17 15:45:22)
礼拜天,欲雨遂不行远,去了山下的小镇。因为近而有些年没有进去镇子,车路笔直,黄叶落了一半的杨树夹道,山岭黛蓝,一道平流雾横在山腰,静如白练。镇口有个牛奶厂,是小镇的工业,往里走有个火车站台,从前一半做了博物馆一半仍履行车站的职责,看博物馆大门的老人也卖观光小火车的车票,旅客在卖票的窗口前上下车。现在铁轨上横着一条简易人行道,让人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李白是谢朓的粉丝,谢朓、谢朓的作诗十几首。不知道的以为他俩是诗酒兄弟,实际两人根本没见过面,李白比谢眺晚生二百年。谢朓是荆州藩王的侍从,奉命作文颂藩德。他一鼓作气写了《鼓吹曲》十首,其中的《入朝曲》被认为是写六朝气象的最佳诗篇。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张岱作《陶庵梦忆》。开卷第一篇《钟山》,讲祭祀。第二篇《报恩塔》,如下: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这两年埋头查资料,渐渐有了一个看法:南京虽称是六朝古都,却没有多少古迹存留下来,可说是几乎没有。它有的,只是一些对历史的记忆。这里汇集一些手边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城市曾经拥有过的文明(文化?),也看到它的文明怎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动乱中一点一点底毁掉。还有些别的。--楔子 明代从南京始。如果算上那个让诗人谓叹“不爱江山爱美人&r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11-01 09:27:25)
周六,细雨丝丝,听见门铃叮咚一声。安抚住吠叫的牧羊犬开门一看,是参选市议员的男人来拜票。他讲到郡里数我们这个小城最穷,没有企业商家也少得可怜,财政主要依靠居民交纳的房产税。那就穷一点好啦,我笑嘻嘻地说,我更情愿住在树林子里。 周日,阴霾天,几分钟的车路到了路德堂。我们这个最穷的小城有个自己的交响乐团,演出是卖票的,跑去支持它。他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25-09-29 10:46:20)
前天我们去了水边,一个在海湾里的小镇。有一班轮渡从镇上去一个小岛,岛上有本州最老的灯塔。还有一条铁路在小镇停一站,向北,去加拿大。走遍世界的RickSteves就住在镇子里,somewhere。安家在此一定有他的道理,somereason,orreasons。 我们计划去岛上徒步,走到那个有红屋顶的灯塔去。时间还早,逛了小镇博物馆前的夏季市集。集上卖新鲜极了、新鲜极了的蔬菜和水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2025-09-26 08:42:20)
二十八岁的美国大兵诺亚从方舟上下来,掮着美军的帆布行李袋回到家乡。我按住暂停键,研究他背后的大袋子,好生眼熟。从前我家里有两只那个样子的美军行李袋。特别结实的军用帆布,袋口边缘钉一圈古铜扣眼,用一个带搭扣的马蹄铁形状的古铜圈将扣眼穿串起来,可以上锁,比电影里的还fancy。家父做学生时曾经在暑假去峨眉山教美军中文,估计两个口袋是那么来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09-16 14:29:18)
秋天了,树上有了几片红叶,白昼悄悄地缩短了一个小时。如果不是晚饭后行走,大概还觉察不出来。世上许多事情也是这样的,潜移默化着,有一天让你大吃一惊。 秋天的阳光有着蜂蜜的颜色,温暖而明亮,阳光下的一切却都教人意兴阑珊,有好几天,不想写了。被查理·柯克的死震惊,去年那颗子弹呼啸飞过,没击中,现在补上了一枪。去年人们多数在谈论偏差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0)
我感觉,为一个欧洲来的客人准备礼物是件伤脑筋的事情,反之不亦然。任何的伴手礼从欧洲来都自带光环,哪怕是一盒饼干。美国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呢,遍想食衣住行,衣,我已经脱离时尚良久;住,对美国的家居小摆设我真不敢给予希望;行,我更是黔驴技穷。想了几天决定聚焦在人生第一需求,食。 这些年美国流行食物礼品篮子,装坚果、巧克力、爆米花、起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