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二年前,我在瑞典与同行聊天时,得知上世纪初大量瑞典人登船来美国谋生。瑞典教授告诉我,他们当时很穷,人吃不饱时总会想别的出路。后来我查到,在1885-1915年之间,120万的瑞典人跑到了美国。这次更吃惊,美国的挪威后裔高达460多万,而现在的挪威人口只有520多万,计算美国挪威后裔占挪威总人口的百分比:4,642,526/5,267,146=88%。几乎为对等的比例,当然美国混血得很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耶鲁校长在圣路易斯的演讲是由密苏里资深的前参议员丹佛斯(JohnDanforth)引出的。作为共和党参议员,面对大部分应该是自由派的耶鲁校友,他的简短致词仍然是笑声连连。他首先从担任耶鲁董事会成员的经历谈起,自己没有任何财经背景却被董事会安排进三人小组分管耶鲁捐赠基金,他称那二位专家数钱时自己都不知道干什么。当然他是亿万富豪家族的后代,华大的主校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在去欧洲之前,我参加了圣路易斯耶鲁俱乐部成立150周年的纪念晚餐。该项活动面子足够大,请到了耶鲁现任校长PeterSalovey作为主讲嘉宾。这位耶鲁校长与本博客还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近五年前开博的首篇文章就是写他被任命为耶鲁大学校长的新闻。当时我把他的名字翻译成沙罗文,现在中国大陆把他翻译成苏必德,这几乎和将川普翻译成特朗普一样地令人难堪。当然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我们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步行了一整天,从奥斯陆歌剧院开始。那歌剧院真是奇妙的设计,为仅次于Trondheim的Nidaros大教堂的挪威最大建筑物,应该比悉尼歌剧院更大,但是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与门前一位既优雅又睿智的挪威老太太聊了半个小时,她说当时歌剧院的世界设计竞标为全挪威的新闻,最后仍然是挪威建筑师中标。老太太独自坐20分钟的火车来奥斯陆看歌剧,先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昨天是本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一项:经济学奖只授予一位经济学家,那便是芝加哥大学的RichardThaler教授。芝加哥的建筑学派可能比较分散,芝加哥的经济学派则专指芝加哥大学。RichardThaler还不是超级名牌大学毕业的,应该说他的文凭来自不错的学校:本科,CaseWesternReserve;PhD,URochester。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当年不能像哥哥那样读东部的父母眼中的名牌,只有去Rochester,然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那天我们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步行了近六英里,我们沿着海边经歌剧院一直走到市政厅,然后是奥斯陆大学的法学院、皇宫和议会,最后回旅馆。先看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PeaceCenter)的外景,打听到里面的解说需40分钟,我们时间有限只好作罢。参观费用为100挪威克朗,这与我以前参观的斯特哥尔摩的诺贝尔博物馆的门票相当。赚钱是硬道理,没有钱哪来的和平? 真正的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为Vegas的死难者致哀,我们六月份就在那街头,晚上也看了音乐喷泉表演。我深知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意义,但是这种机关枪是应该禁止的,大家看看我去年在密苏里乡下参观枪展时的镜头所录,那老美是兴致勃勃地摆弄着自动武器。虽然我是主张有限度地控制枪枝的,尤其是强力的杀伤性武器,全民禁枪在美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美国宪法修正案的第二条,禁枪是要重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今晨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三位研究睡眠生物钟的分子机理的科学家,全部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们的所有经历除了一位在爱丁堡大学做过博后外,教育和研究背景都在美国完成。我们不太鼓励学生去欧洲读书完成学位,也是基于美国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现在更加明显,害怕错过与美国同伴缔结友谊的关键时期。我特地说土生土长的原因是因为有次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我们从挪威经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转机返美,拥有4.5小时的时间。打听到从机场坐快速火车(ArlandaExpress)只需要约20分钟进城,这样有时间允许我们去斯德哥尔摩。这是我第二次造访这座北欧的文化名城,太太没来过瑞典,我们重点去了该市的市政厅(CityHall),从中心火车站步行15分钟左右,去时正在下雨。二年前我看到的这里则是晴空万里,海港十分迷人。在北欧旅行,发觉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7-09-25 05:12:36)

经过丹麦、挪威和瑞典的二周多的旅行,终于回到美国中西部的家,挪威人说英文再好,也沒有美利坚航空机长的快速和浑厚的美语听得舒服。从离开挪威Bergen(卑尔根)旅馆到飞机在圣路易斯降落,算算时间花了19个小时。去欧洲最困难的是去程的时差倒换,因为晚上或下午花7-8小时从美国飞过去(芝加哥或东海岸),到那里又是一个白天,完全不能睡觉,有次我们在苏黎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4)
[<<]
[96]
[97]
[98]
[99]
[10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