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从给作家方方改病句说起

(2020-04-11 18:48:39) 下一个

方方日记的英文版本。

有篇文章称方方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从程序上讲,诺贝尔奖的提名不应该这么快,这点我是明白的。我还是将那帖转朋友圈并且这样留言:“应该颁方方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诺贝尔文学奖变成勇气奖,可以考虑。从文字的表现力和优美程度,方方离诺贝尔奖远着呢”。

我以为是个普通的留言,没有想到我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老同学这样跟帖:“文字鉴赏跟美食鉴赏差不多,个人喜好决定一切。但你若判断方方能否得炸药奖,就不能完全站在个人喜好上了。至少要“猜”一下所谓“客观标准”是什么。我的“猜测”是:方方文字的表现力,洗尽铅华接近地震海啸等自然力;而且极尽优美,形式和内容貌似琐碎,细品真的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一样简洁优雅。啰嗦一下:优雅是科学术语,不优雅肯定不科学。方方每一篇日记,都从青萍之末,层层推进到滔天巨浪,有人心惊,有人更心惊,最遗憾的是有人无心可惊“。

我自定规则,在我朋友圈的留言,我可以自由匿名引用。

我读了几遍才明白他的意思,便告诉他:“谢谢留言,只是我改了不少方方的病句啰”,他要求看我怎么改的,我就去找来这些:

大家要注意了,这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我不是吃饱了饭沒事做专找方方的病句的,我在一篇文章里找了这么多病句,让我有些吃惊。另一篇是她早年写屈原的文章,说明她这不注意语句的毛病早就有了。这也是我告诉学生的,少读近期中国文人的书,应该主要读英文的原著,那些注释都占四分之一的精品。见到我提供的证据,这位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行家同学说:“你牛????。诺贝尔奖给高行健的中文颁奖词,也语病不少,你找了瞧瞧。看来没语病就不是诺奖一伙的[捂脸]”。

看见我戏称他会提名方方时,又有欧洲同学跟帖:“不只是得诺奖才是好作家好科学家,得不到诺奖的好作家好科学家是不计其数的!方方的文字确实是看似平淡无奇却非常有直击心灵的感染力的!家长里短的字里行间是透着思想光亮的那种真实,质朴,生动和鲜活的优雅!你去读苏东坡的诗/词就会发现他的诗/词里从来都是用的非常非常普通和一般的字/词,而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却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我则回应:我对方方在这次灾难中的勇气与精神还是肯定的,文学性就不说了,与苏东坡完全不能类比,个人观点。

欧洲同学又说:“并不是要拿她和苏东坡比,只是想籍此说明不能以文字是否普通平淡来评判文学。我看过你给她改的一些所谓的错误,感觉很多都应该只是笔误,属于没有仔细校对一类的错误而已,因为她只是随性的记录,并没有把日记当成文学作品来发表。”

我则讲了不少故事:

我们求不了古人那般精辟的文字,但是表达意思与想法一定要清晰。她可是职业作家,每天就写一个短日记,她文章那么风传后确实应该注意。我们都沒有好的国学教育,我还是一扫眼看出她的病句,如果细究会更多,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读起来费劲。我每篇博文成文后,帖出前规定自己proofread三遍,直到我认为沒病句为止。错字存在与否是水平的问题,思想的深刻与文笔的流畅是首要的追求目标。

流传这么一个真实的笑话,阿肯森教授在20年前有个博士研究生,他一向的风格是让学生写论文,打印出来给他改。那学生是读了华大PhD后又从华大法学院毕业的Rebecca, 我不知道是否为他们那篇登上J. Clin. Invest.封面的论文,那封面还有阿肯森的真精子,这好玩的故事留给以后讲。阿肯森几乎不打字,一辈子辛苦养俩秘书为他服务,他每次改是用他的笔在手稿上逐字逐句操刀,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Rebecca也有耐心奉陪,她却有个心眼,把每个版本的手稿都堆放在桌子旁。直到文章可以投稿时秘书意外发现,那篇文章的手稿叠起来足有桌子那么高,他们浪费了多少木材。

阿肯森早年曾经与华大首任遗传系主任Donald Schreffler密切合作过,Schreffler为MHC III基因簇的发现者之一,补体C4也在那区间里。阿肯森和他的年轻伙伴们,最恨的就是Schreffler那根把手稿改得面目全非的笔,大家感叹:“这家伙怎么在Caltech能学到这么好的英文?”。有次一位博后的手稿经自己学文的老婆改过几遍后,再让Schreffler过目,又是大改,那博后可是暴跳如雷。

欧洲同学这次认同:“这点上同意你的看法,她确实应该proofread几次后再贴出,特别是在日记受到广泛关注后。但我没有觉得她的日记读起来很费劲,虽然她的日记不是每一篇读起来都觉得很好,但是有很多篇读起来是很流畅很直击心灵很触动很欣赏的!”

我回答:她日记的意义当然是重大的,并且值得尊敬,这点我从来沒有否认过。我当时也转发过她的段落,因为那是我们焦虑心情中的一道希望。我只是说她的文字方面,虽然是武大中文系的科班,但是不敢太恭维。当然现代文学已经像建筑那样退化很多了,为建筑现代主义或快餐文化的产物,其实是很可悲的。

武大校友还是有些傲气的,这是在武大还没有衰败的时候毕业的留美生物系校友给我的留言:“方方确实不应该授权国外发表,相信她并没有预谋写这些,但这一定被政治家烂用,达到她自己不愿看到的效果。没她写的书,日记一般看看可以,文学/文字上没有什么水平”。我到是觉得她在国内不能出版,当然可以在美国和德国出版。在世界其他地方写出来的东西,有人征稿,出版是顺理成章的。

我对这位也是几十年老朋友的武大校友这样调侃:方方的“文字可能是武大中文系毕业生的平均水准,武大要加油啰[偷笑][呲牙]”,没有想到他不仅觉得这评价太高,因为这位喜欢写诗词的生物学家这样说:“至少日记不过武大生物系中文小学水平的人[微笑]”。

有人对方方日记英文版的副标题不满:“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我没有觉得这副标题有什么错。与我说的还是蛮相似的,我在上篇文章中这样形容华南海鲜附近的汉口:“The Ground Zero of the World’s Pandemic”。在压力下似乎副标题会改为:“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 懂英文的人去自我解释吧。

有些人又会说我立场摇摆不定了,很难定义我是左或右,我只根据我的判断说话,沒人付我一分钱说假说。我在这里仅是讨论作家方方的文字水平,讲故事的技巧,那些驾驭文学的能力。她几乎每篇都流水账似的谈天气,这不知是否是在武汉大学学的?她仅凭日记是得不了诺贝尔奖的,她的其他文学成就我就外行了,不作评论。诺贝尔文学奖与它的科学奖相差十万八千里,并且马克吐温、乔伊斯和托尔斯泰这些诺贝尔奖覆盖时代的作家都沒有得过。我写过十几篇诺贝尔奖趣闻和几十篇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的文章,我还是有资格评论诺贝尔奖的。

她的日记之所以成为一景,是因为她能给读者她在那封闭环境里的真实感受,让我们判断那些动态变化的人和事。她以一臂之力安抚了很多关心武汉的人,特别是海外的人,我们是需要感激她的。方方日记在黎明来临前或新鲜空气稀少时珍贵,换句话说,如果是在外面的世界,或者中国男儿有担当的话,方方日记就不会那么火了。

附录:我不懂文学,也沒读过方方的长篇,听她的《软埋》实在听不下去而关了音频,还是把文艺范校友对她的赞扬评语放上:“方方的作品不是一般的好,每一部都能打动人心,绝对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检验。她对各种题材的驾驭都是得心应手,文笔既朴实又生动,内容平常中见深刻。如果中国文坛再有人得诺贝尔奖的话,个人认为没有谁比她更qualify 了。她的日记远远没有反映出她的整个功力,建议你读读她的万箭穿心,软埋,相信你一定会改变看法的。[Grin]”

方方日记的德文版本。

方方日记英文版的新副标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2)
评论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理解一些人在家乡受困难时希望受助的心情。进入尾声之际,要推动社会的融合来弥补这个伤疤。疫情方面,纽约市/纽约州/美国比相对应的武汉/湖北/中国更严重,个人觉得中国方面做事更到位。
枕寒流 回复 悄悄话 方方日记有出版面世的自由,那么读者也有批评指摘的自由。健康的世界有各种声音,只是没有标准音。
平安是福2016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方方应该出国,强烈建议中央政府把她送美国来,在纽约继续写纽约日记,不过她的年纪可能是在被自动放弃的队伍里,请自备好药品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方方也不敢将真实的武汉惨状写下来,并且放在网络上。已经下笔留情留意了
sgbigsell 回复 悄悄话 就方方写的那点东西,只能反映武汉的极小一部分惨状,就被骂得狗血淋头,魔怔了。

人间有正道,善恶终有报。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To 梦遥:池莉年轻时,吃过一些苦:)
二者风格不同。
梦遥2016 回复 悄悄话 池莉的文章有种人间温情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Happy Easter, 雅美先生。
我没有看过许多方方的日记,所以无法评论。我记得她是湖北省文联主席。方方和池莉都是同一时期的湖北女作家。我认为一个作家出她的日记或者英德版的书,无论如何,是一种声音,应该允许它的存在。如果有更多的不同的声音,就不会都关注方方了。

我曾问过武汉的一个文学教授,拥有中文博士学位,整天沉浸于书法。为什么中国书店没有好的文学作品,回答很简单,文人不敢写。
我想,仅凭一个“敢写”,是需要称赞其勇气的。

“沔阳木匠”先生,祝Happy Easter! 我想问题有两面性。一月中旬,武汉封城,海外华人搜空了美国的口罩,等PPEs, 湖北省侨联负责人是与我们讨论如何包专机运回武汉的。美国的一些企业,打开了自己的仓库。当地红会不给力,运到的PPEs推在露天,积压如山,迟迟不送去医院,海外华人又购买直接送到医院科室,避开红会。二月份,中国许多大企业,不知道授命于谁,派大量人员,海外再次扫空欧美的各店,买PPEs。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限制进口。

如今中国海关,一再修改政策,将口罩变成了当年的乒乓外交手段。口罩不是高科技产品,目前只是救一线医务人员的命。国家,民众,应该以人道精神为先,才能赢得尊重。

口罩,正在极大的伤害着,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而是两国的民众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我的意思是,不仅要站在华人的利益看。首先,我是一个美国人,我在两个月前,我竭力捐给武汉的口罩,如今,以三倍以上的价格,我从你这里买不到,因为种种限制…。我会怎样想?

我的一些朋友们说的好,我们不仅仅是Chinese Americans, 我们是Americans.



梦遥2016 回复 悄悄话 有趣, 有网友’批评‘马未都老师’抄袭‘, 并获得’最高‘赞。 大家心知肚明,马老师宽宏大量。 这病得‘治’, 卖惨需要艺术手法,文学需要表达艺术,别总是把人们’陷入惨境‘永远爬不出来,痛哭流涕,仍找不到北。时代在进步!!!!
风酥酥 回复 悄悄话 语文老师当不了作家!
Justness 回复 悄悄话 鸡蛋里挑骨头,谁都会!
沔阳木匠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雅美先生分享。方方是体制内的人,把棉花裹在锤子上。不曾对她的日记有共鸣。我更关心的是 Emory Dean Sukhatme 解散李晓江夫妻店的长远影响,zoombombing 背后对华裔企业家的打压,但自己还没有找到答案。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能写病句的是作家,能改病句的是小编,是不是?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你只不过聊聊天, 不明白无毛兄们怎么这么不满, 笑得不行。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网络语言和正八经的就是不一样,开始听有点费劲,越听越顺溜。方方是在微博上,不算正八经讲话,连博客都算不上。挺好的,上口就得了。有一天网络语言获普利策奖了,回头大家还不得一窝风地学
Kastalia 回复 悄悄话 飘过——博主谈医学的东西蛮有看头的,谈文学就未免贻笑大方了。遗憾!
普尔一 回复 悄悄话 觉得方方的病句挺美的。如果你看国内帖子,还有非常多的错别字,为什么呢?
Swedenbo 回复 悄悄话 RFI有篇报道《方方谈武汉日记》里面有句话很有意思:
“方方质疑,现在中国的网管技术很高,却放任这两个月来网络上大规模对她的辱骂造谣。”
方方对网管心怀不满,因为网管不去封住对她不利的言论。
国内网管也没封赞扬方方的评论。
想不开1 回复 悄悄话 您那方方日记和苏东坡的文相比,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完全不同的文类,你也能扯到一起?
田间地垄 回复 悄悄话 不知博主的专业是什么?中文?但从阁下同学们对方方的评价看,本人觉得他们的水平甚高,看尽了文学的真谛--那就是不尽力追求辞藻华丽,但求反映真心!班门弄斧啊
亚特兰蒂斯 回复 悄悄话 显然你比方方牛。
天随人意 回复 悄悄话 ”有篇文章称方方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是哪篇文章?明儿我也提名您老诺贝尔医学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