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凤仙源自于对母亲的思念。2004至2005年我在写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苦于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熟悉,常常中途辍笔去查找资料。为了不耽误时日,于是就萌生了在继续写历史题材的小说的同时,再写一部我熟悉的题材的想法,因此,《柳凤仙》便诞生了。写好之后搁置了一年多,2007年重新修改一遍,做为网络小说首先在新浪发表。我的母亲去世已经十年,这十年时间里,[
阅读全文]
日出日落,盈亏交替,时而微风和煦,时而风雨如晦。刘云志想方设法接近了李长媛,据刘云志说李长媛是他的表姑,他本人是李先生远房姨姐的孙子,因此他看见李长媛就一口一声的表姑,喊得李长媛笑脸常开。刘云志成功地说服了李长媛购买绣花厂,一时间,这事成了西州的特大新闻,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赞誉者都是原绣花厂的退休工人,因为[
阅读全文]
傅丽不再风光。新厂长没有像苏宛霞那样器重她,她再也拿不到超出工资数倍的奖金。为此,她工作也不卖力,又加上几次延期交货和质量问题,省外贸的订单变得时断时续。甄辉绛不知道苏宛霞暗地里对傅丽的奖励,只是一味地批评傅丽工作失职,傅丽也反唇相讥,“那么好的客户丢了,难道也是我的原因吗?”许科长曾经提醒过甄辉绛,要考虑傅丽的收入,可以适当地增[
阅读全文]
在管理整顿中新换上的十一个带班长中,有七人是七九年进厂的那一批高中生,和那些以父母退休为代价顶替父母的和走后门进来的人不一样,他们都是通过劳动局招工考试进入绣花厂的,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文化水平高、上进心强。在这七个带班长中,有一个名叫罗翠花的人最受凤仙喜爱,因她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气质。她刚进厂时,第一次技术考核,在六十个学员中倒数[
阅读全文]
平民百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以居住环境差、子女就业难最为突出,大集体企业尤甚,绣花厂的老工人们也不例外。他们有的人家七八口人挤在一起,进屋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房屋又破又黑,连个窗户都没有,大白天在屋里都不能看书。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孩子读到初中毕业的都少,大都小学毕业后就在家游荡,成为无业青年,孩子没事做,大人自然急,不能挣钱[
阅读全文]
凤仙在缝制车间得心应手之后不久,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苏宛霞告诉她:这个星期天到她家去玩一天,她要犒劳她们母子。凤仙连一句客气话都没说就答应下来,在她看来,这顿饭吃得理所当然,私人关系是师姐,公家关系是厂长,不吃她的吃谁的?她最看不起那些拎着东西往领导家里踮的人,巴结领导只能说明这个人有所企图,而这企图肯定不是光明正大。星期天上午十[
阅读全文]
绣花厂忙得热火朝天,经济效益自然十分可观,屡受政府的表扬。作为绣花厂的厂长,苏宛霞鸿运高照,一下子由大集体身份转为国家正式干部,级别也定为行政二十一级,这在轻工系统大集体身份的人中可是绝无仅有的事。当然,她公公的社会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况且还有一个在官场上路路通的婆婆为她鸣锣开道。胡鸿英由于绣花厂工作出色,被提拔为轻工局([
阅读全文]
一九八一年九月初,雨青上了西州城最好的小学校。胜利路小学在地委大院和县委大院之间地段,地委大院和县委大院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因此,地县二级政府都往这个小学投钱,据说,这个学校得到的经费是全城其他小学得到的经费的总和。绣花厂离这个学校近,绣花厂的孩子大部分都在这所小学读书,工人们揶揄自己说,这是小秃跟着月亮走——沾光。上学的那天,凤[
阅读全文]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雨青已经四周岁。凤仙让雨青上了箭道巷的幼儿园,箭道巷幼儿园离绣花厂近,接送方便,午饭也容易解决。凤仙每天早晨把孩子送去,中午十一点半接出来,娘儿俩在食堂吃饭,大约一点钟的时候再送回幼儿园。饭后这段时间,雨青就在车间里玩耍,人们都很喜欢这个苦命的孩子,同情之心是一方面,更有他长得俊秀可爱的原因。这年秋冬交汇时[
阅读全文]
一股混浊的潜流,在绣花厂涌动。余青络自打赵卫东调出绣花厂、自己担任设计室主任以来,觉得世界冷清了许多,特别是她一个人走动在宽敞而空荡的设计室时,心情更是如此。设计室有一百余平方米,墙上挂的都是裁剪样板,大案板上除了剪刀就是布,没有一点生活的情趣,看长了令人乏味。她是一个感情丰富又易失控的人,如山涧的溪流,哪怕是从不足尺高的石台上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