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人

几方田亩,耕耘不辍,乐在其中
个人资料
乐闲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船老大和碧玉女(3上)

(2011-10-30 17:03:36) 下一个

征得张处长的同意后,扫盲班成立了。那些稍有理智又不十分懒惰的人都纷纷加入,而且有渐渐扩大的趋势。闲暇的白天和夜晚,不管刮风下雨,学习班都如期举行。

由于战争环境,学习的用品,诸如纸笔之类一时难以筹集到,终南信就让参加学习的人,每人面前放一堆细沙土,刮平后在上面习字。没有教材,他就去宣传处找一些通俗读物临时充当。简陋一直持续到一个县城被攻下的时候,在那个县城里的一个小学里,他得到了教学所需要的一切:纸张、粉笔、铅笔、小黑板和教科书。他把教科书中不适宜的内容剪去,每人发了一册,又分给了每人若干铅笔和纸张,战地教学才有摸有样。

在和鲁长河的闲聊中,终南信得知运输队的伤亡很大,造成伤亡的最大原因是来自敌人零星部队的袭击。为此他向张处长建议:武装运输队,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这建议立即得到支持,为此,师部还派一个狙击手专门协助他做好这项工作。从此,运输队人员和弹药的损失大大减少。张处长为此也受到上级的表扬并因此得出结论:智慧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有用。但张处长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弱小的运输队,却在日后立下了盖世的功勋。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乙纵队在南麻战役中为攻坚部队,在国军的地堡群面前,整班整排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轮番冲锋,生命也就像镰刀挥动下的青草,齐刷刷地倒下。部队伤亡惨重,有的连排基本丧失战斗力,急需补充人员。

这儿是老区,百姓的命运是和子弟兵的战绩相连的。青年们踊跃入伍,到处都是披红戴花的人,父送子、妻送夫的情况比比皆是,似乎亲人不是去上战场,而是去赶考场,而在一边的秧歌队边扭边唱:小孩妈妈你莫哭,我去参军你享福……。

丈夫去打仗,妻子在家享福,听着这近似荒谬的流行秧歌,终南信真佩服一些人颠倒黑白的功力。可眼前张张展开的笑脸,不容你不信。

这天,终南信正和运输队的人练习拆卸枪支,从远处的山坳拐出一个人,当这人走近时,鲁长河意外地看见来人是自己的三儿子。儿子是随支前大队送粮食来的,鲁长河见孩子又黑又瘦不成人形,知道这是饿的,就让赵春华赶快摊煎饼裹上大葱给孩子吃。

儿子贪婪地吃着,脖子被噎得直伸,鲁长河一阵心酸,就说怎么就像大牢放出来似的?三儿子说:“一天没吃一口食,带来的粮食昨天就吃光了。”鲁长河说你们不是运送军粮的吗?三儿子说:“老支书讲,军粮不能动,那是给子弟兵吃的。老支书还说了,不能把没粮吃的事讲出去。”

鲁长河思忖:回去还有二百来里路,怎么办呢?三儿子接连吃了十张煎饼后小心翼翼地说:“爹,老支书说,队伍又招收新兵,愿意留下的可以留下,俺可以留下吗?”鲁长河没有吱声,过了半天冒出一句话:“你大哥和二哥都牺牲了。”三儿子沉默少刻,“家里早就知道了,我出来的那天,村上又送了一个烈士匾,俺娘有意让我出来的,说是替哥哥报仇。”鲁长河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问我?”三儿子说:“你是爹,见到了能不问吗?”鲁长河接着问道“村子里来了几个后生?”三儿子说:“十六个。”他又问:“几个人要求留下?”三儿子说:“全都要求留下,但老支书只让留下六个,其余都得跟他回去,老支书也让俺跟他回去。”他问:“为什么?”三儿子说:“回去的八个人,两个是独子,其余全是烈属的子弟,部队不要。”

鲁长河明白了,三儿子来找他,是让他去向老支书求情的。他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有力地捏挤,心中翻江倒海般地折腾,脸上露出的既不是喜也不是悲,片刻,他嘴里慢慢地吐出一个字:“走!”就在他迈出脚步的瞬间,终南信迎面挡住了他:“部队有规定,不再让烈士子弟入伍。”鲁长河说:“既然上路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终南信站在原地,看着父子二人向山坳口走去,心里猛然想起张处长和自己讲的话: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你自己去观察体会吧。现在他看到了,千万个鲁长河们正在用自己的心志铸成了坚韧的长城,数日来他所见所闻反映的都是一个事实,那就是民心的背向。觉得老区的百姓如同草木,草木根茎包含的生命之水,点点滴滴融入涓涓溪流,千万条溪流又汇聚成江河,形成奔腾之势。这使他切实感受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也使他悟出了流行秧歌所唱的“小孩妈妈你莫哭,我去参军你享福”这个悖论所包含的正确一面,参军是希望,心有希望,自然是幸福的人。

他想起了即将回到胶东的那些运输队,是不是也会像鲁村运输队一样吃尽了自带的干粮,准备饿着肚子返乡?那可是好几百里路。他带着不安的心情,把这个信息汇报给张处长,张处长说这个信息传递的好,如果让老乡饿着肚子回去,他这个处长就丢人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romq 回复 悄悄话 Ding 民心的背向!!!
五弟五哥 回复 悄悄话 那个时候的军民鱼水情是真真切切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