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景况 1888年(戊子),l岁。2月26日生。
1891年(辛卯),4岁。发蒙读书。冬丧父。
1892年(壬辰),5岁。读家塾,习四书五经、学八股小题至10岁。因家道艰难,立志奋发图强,不敢懈怠。
1897年(丁酉)10岁。进白溪市大成书院。学策论,看史地,上县府出考幼童。
1899年(己亥)年,12岁。至省进明德学堂乙班,习普通学科,看到新化陈天华著《猛[
阅读全文]

1895年的甲午海战,大清国输的连裤子都没得穿,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时,不仅仅是赔了银子,还失去了朝鲜,也割让了台湾。早在1895年1月7号,朝鲜就宣布了独立。5月25号,马关条约生效时,台湾人民不愿意并入日本,也宣告独立,建立了台湾民主共和国,也就是目前台独之宗源。所以要说台湾的国父,既不是孙中山,也不是李登辉,更数不到陈水[
阅读全文]
吴小龙
我一直对俄罗斯的一切怀着一种深深的兴趣和关注。我甚至感到,在这里用“兴趣”这个字眼未免分量太轻了——那是一种情不能已的神往和注视,既包含着一种情愫,也包含着许多思索。这当然不无原因。这种情感的培育首先得之于俄罗斯文学,那种略带几分忧郁的浪漫深情,像冬原的白雾一样,笼罩着你的心灵;还有俄罗斯知识分子那种要为全世界受难的弥塞亚[
阅读全文]
逻辑
据说蒋经国先生於一九七0年在美国访问期间,遭当时在康乃尔大学留学的台湾学生黄文雄开枪行刺,从此改变他对台湾人的态度,开始起用台湾青年,刮起了一阵小小的「吹、台、青」风潮。这个「吹台青」的暗喻(metophor),据说是当时的外省人,为了表达对蒋经国起用台湾青年的不满,所以用歌星「崔台青」的名字,暗讽蒋经国的「不伦不类」。虽然外省人大多[
阅读全文]

MIT的历史学教授JohnDower和日本语言文学系教授ShigeruMiyagawa联合进行的网络文化展览,题目是《逐鹿亚洲》,分五或六部分内容(西方的挑战/摆脱中国/甲午海战/新日本与旧中国/日俄战争/文献)。具体网页见:http://ocw.mit.edu/OcwWeb/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s/21F-027JVisualizing-CulturesSpring2003/Units/index.htm。这些早期的版画,都是波士敦美术馆的日本版画收藏,对于了解日本的国[
阅读全文]
(1944年8月,湘桂战役开始;8月8日衡阳失守,9月8日桂林、柳州强制居民疏散;9月11日日军侵入广西境,14日陷全州;11月11日桂林、柳州失守,21日陷金城江,29日抵贵州边境的六寨;12月2日日军侵占独山……作者安娥于桂林陷落前经柳州逃难至贵州,本文所写为沿途所经所见的情形。可以说是一幅战时生活写真。)
生命、金钱与力的搏斗
(上)
车站——这是生命、[
阅读全文]
激荡于胸的历史风云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聚讼纷纭。电视剧《走向共和》让人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其间,疑问和不解也随之产生。此时,很多人想到了戚其章先生——一位全身心投入近代史研究的老人,一位为近代史释疑解惑、扬清激浊的学者。戚其章先生1925年出生于当时的威海卫城里,自1894年起家乡就遭受了日本等外国列强[
阅读全文]
○ 汤伏祥赫德兰,这个名字,对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谁会记住一位传教士的名字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传教士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福音。大多传教士温良典雅,知识渊博,他们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或者别的神圣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中国是个未开化的国家,远到而来,深入中国的各个角落,到处宣讲他们的道义和良知。可谁想到,就在他们播洒文明与道义时,[
阅读全文]

记得《世说新语》里面说,三国时的一代枭雄曹孟德,接见外宾时,嫌自己长的个矮和不够威武雄壮,难以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自己捉刀立于床头。结果被人识破,赶紧追杀来使。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笔者向来怀疑。因为以曹孟德的智慧,断不至于出此下策。而且这世说新语问世时,曹魏早已灰飞烟灭,后人杜撰的可能性很大。可是时光过了一千八[
阅读全文]
我姓李名觉,号云波,在家时又名淑志。湖南长沙人。祖父母去世早,无叔伯。父亲因家境艰难,读书不成,改为经商,流寓云南一带。我母亲是云南景谷县人,共生一女三男,我是最小的一个。我生于1900年旧历五月初十。当时,正值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景谷县接近英属缅甸,父亲为安全起见,护送我们母子回到家乡长沙。在城里购置一所房子,在乡下买得水田15亩。安置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