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还是第一次烙这样包法儿的肉饼,简单好吃。用全麦做肉饼还挺好吃,比白面粗,有点儿嚼头儿。<br><br>相信图中过程胜过言语。<br><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212tgy8.jpg><br><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o8hpxz.jpg><br><br><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hth5qu.jpg><br><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2hf3w21.jpg><br><br><br><br>最后再来碗棒子面儿粥齐活儿...<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2d2denb.jpg><br><br><br>)
出门打的,进门打豆儿酱
豆儿酱是老北京传统年味儿之一。北京人管‘做豆儿酱’叫‘打豆儿酱’,就像是管拦辆出租叫‘打的’一样。
过年时候除了大鱼大肉,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我第一次吃豆儿酱是高中时候。那次在我兄弟家吃饭,第一次吃到这类似肉皮冻儿的玩意儿,色如琥珀,豆儿味儿香浓。最近墨尔本天气开始冷了,不知怎地我就特搀豆儿酱。给我老[
阅读全文]
农家蔬菜挞-RusticVegeTart
说是要学做意国美食,我想应该从面食和西红柿开始呵呵。家里还有很多张现成的冷冻派皮,我想应该把这些尽早消灭掉,这样我才能动手做派皮和pizza。
农家蔬菜挞,就是意大利农民种完地回家吃的午饭之一-像咱山东大饼卷葱一样普遍。吃点儿蔬菜挞,喝点儿小酒,中午睡一觉,下午接着干活儿。
用料:西红柿两个切丁、小个儿西葫芦一个[
阅读全文]

PepperoniSpinachQuiche-意式香肠菠菜派
材料:
-一张派皮、1个甜红椒切丁、4瓣大蒜切小丁、橄榄油、4个鸡蛋打散、一些mozarellacheese、新鲜菠菜半把煮后切段儿、10-15片pepperoni香肠、1/4杯奶油、一些parsley切碎、少许干basil和少许黑胡椒。
派皮做法:
-现成室温派皮一张先用擀面杖擀大一些,然后铺在派模上,将其按实后擀去多余的派皮,最后用叉子在派皮底部扎一些小孔[
阅读全文]
紫色的土豆-Toolangi
之前发了一帖叫“旅行者的土豆泥”,后来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尝试做一个澳洲土豆系列?嘿嘿,图个新鲜。
Toolangi是澳洲本土培育出的品种,由澳洲农业部Toolangi土豆研究所命名。Toolangi这种土豆是紫皮白肉,肉质最适合做豆泥。我在切土豆时就发现它的特点,非常嫩非常软,切个土豆片一点都不费劲觉就像在切蒸过的山药。
最近很想吃孜然土豆,[
阅读全文]
。<br><br>最后说一句,不好意思,在黑肉帖子里提清真。清真里也有这么一道菜,只不过用料换成了羊肉,味道一样好!<br><br>)
还记得第一次吃小酥肉(焖的)是在一个云南伯伯家。吃完那顿饭后才发现原来云南人家的菜那么好吃。虽然小酥肉只是其中一道菜,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一段时间是换成法儿的吃猪肉,想来想去想到了这个菜。
小酥肉分两个步骤,第一步:炸酥肉;第二步:蒸酥肉。
1.炸酥肉:猪里脊或猪后臀尖切片(3厘米大小1厘米薄厚)、三鸡蛋、啤酒一点儿、姜茸、淀粉。猪[
阅读全文]
。<br><br>发图之前, 先介绍一下炒疙瘩的历史吧:<br><br>相传在民国初年时,在和平门外的琉璃厂有家叫“广福馆”的家常饭铺,店主是个<br>姓穆的老太太,与女儿相依为命,每日卖点面。据说,这炒疙瘩就是母女俩在无意中发明出来的。有一回和好了面没有卖完,于是穆家姑娘想了个主意,把面擀成了面剂儿,切成了一个个的小疙瘩,用开水煮熟捞出来后放在阴凉处,以防发酵。当天晚上,她们就用这煮熟的面疙瘩及切好的青菜、肉丝炒了炒作为晚饭,不料吃起来居然非常爽口,还有一股子咬劲儿,味道特别好。姑娘对母亲说:“干脆,明儿个咱们就卖这个,起名叫炒疙瘩吧。”打这儿以后,她们卖的炒疙瘩,在京城出了名,新老主顾接连不断而来。而这种吃法由于物美价廉,吃起来也确实有种特殊的味道,当时格外受欢迎。后来,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前来,加入了吃炒疙瘩的队伍。由于出了名,有些好事者便将这穆家母女开的广福馆戏称为“穆家寨”,管穆家姑娘叫“穆桂英” (作者:李珍新; 文章源自)。<br><br><br>做法在图中 炒法在后面:<br><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11ui61t.jpg><br><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ojfthy.jpg><br><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2dcbcrn.jpg><br><br><img src=http://i41.tinypic.com/286r0c7.jpg><br><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30s7ll1.jpg><br><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102un9i.jpg><br><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20kvvgi.jpg><br><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1oakix.jpg><br><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jza1rl.jpg><br><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2u3y6n9.jpg><br><br><br><img src=http://i42.tinypic.com/91kmc5.jpg><br><br><img src=http://i40.tinypic.com/16c809g.jpg><br><br>炒疙瘩做法:<br><br>- 原料:图中基本已经都包括了, 没在图中出现的材料有食用油 生抽 老抽 糖 花椒 大蒜葱姜和干辣椒.<br><br>- 做法: 图中已说明疙瘩的做法.我就叙述一下炒的过程: <br>先炒牛肉馅 炒完出锅备用.然后炒胡萝卜 也是炒完出锅备用.另起锅入油 大火炸花椒 等炸出花椒油后把花椒捞出扔掉.这时继续把花椒油烧热, 然后放胡萝卜 毛豆仁儿 黄瓜 爆炒<br><br> 炒一会儿后放入肉馅 再稍微炒一会儿后放入沥干水的疙瘩, 继续大火翻炒1分钟后放入大蒜干辣椒和酱油, 接着翻炒这时可以尝尝够不够味道, 如果缺欠点儿什么就加点儿什么. 如果觉得味道合适就可以关火出锅了!<br><br>醋溜木须:<br><br>原料有鸡蛋 黄花菜 黄瓜和牛瘦肉.做法是先把牛肉用鸡蛋清 淀粉 料酒 黑胡椒粉和食用油腌一下.然后起锅入油炒牛肉,炒完牛肉以后另起锅炒鸡蛋 盛出备用.另起锅下黄花菜,炒一会儿放入牛肉黄瓜鸡蛋,大火翻炒然后放入调好的醋溜汁 (醋 糖 生抽 老抽和淀粉 醋的比例要多一些因为这是醋溜而非糖醋).放入醋溜汁后大火继续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这菜的特点就是酸的可口!<br><br>望大家喜欢这两道清真菜!<br><br>)
之前在北京时经常去一家叫紫光园的餐厅吃饭。
这是一家老字号清真餐厅,名菜之一就是炒疙瘩。每次去都要点一份儿。紫光园做的炒疙瘩很筋斗很香- 用北京话说是地道、够味儿。如果Wenxue城哪位朋友下次去北京旅游、出差、探亲可以去这家餐厅试试。
这几天嘴谗就想自己搞一个炒疙瘩吃。我是不会弄面食,所以疙瘩还要请我老婆做,我负责炒,呵呵。总共做了两个[
阅读全文]
<br><br>为什么说不像是北京人做出来的。我印象里北京人的饭菜都是在小小的厨房里煮出来的。厨房小而脏,但做出的饭菜绝对是美味的,那里面还留有奶奶的味道。搬进楼房后就不一样了,油烟机出了烤箱也有了,更不用换煤气罐了......<br><br> 最后是有关Quiche这个字的由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br> The word quiche is derived from the Lorraine Franconian dialect of the German language historically spoken in much of the region, where German Kuchen, \)
记得第一次吃Quiche是在海边的一家小咖啡屋。那天海风很大,又冷又饿,买了两杯咖啡并要了两块Quiche,吃起来真是好舒服,暖暖的Quiche带着鸡蛋和牛奶的浓香。
想想,西方更偏向享受食物本身的味道;咱大中国是喜欢各种作料煮出的精华。
直到昨天查了wikipedia后才知道了Quiche的正确发音和历史。Quiche是法文,发音为Keesh(Ki:Sh)。我对传统Quiche的理解是“烘烤出来的鸡蛋羹[
阅读全文]

最近一直很谗火烧,跟媳妇协商好几次了想让她给我做次吃。这不,被我说动了,圆了我的火烧梦。
说起火烧,那肯定历史很悠久啊...我就不讲了呵呵。就说三个一提火烧就能让我想起的事儿。北京冬天都喜欢吃涮肉(北京管涮羊肉也叫刷羊肉,好玩而已),我也不例外。吃涮肉吃到最后一定要点几个火烧(普通或炸火烧),这才叫完美,而且要吃到肚儿歪才行。吃完了结帐走人[
阅读全文]

从前一对叫M和H的情侣游览欧洲。他们是从马塞出发,这天来到了一个叫YS的意大利小镇。镇上有家小店叫Angerosa\'sshelter,M和H打算就在这里落脚并吃点儿东西充饥一下。店主是个肥墩墩的意大利老妈妈,别看人肥墩擀的一手好pasta、熬的一锅好肉酱。正巧今天pasta都卖完了,老妈妈看这对情侣挺可怜挺善良就打算用剩的土豆泥配上些肉酱让两人做为晚饭。豆泥和肉酱都凉了,老[
阅读全文]
四合院里的家常便饭-糊饼。
糊饼的糊发音一声;饼发音轻声。糊饼是北京四合院里的家常便饭,这是老北京人家或者再说惨点儿,是穷人家的主食之一(烙饼、糊饼、瓠溻子、摊饼)。
您甭看这是穷人家的饭菜,闻起来、吃起来、嚼起来别提多香了!不比烙饼卷猪头肉差!(瞧我这追求)
糊饼做法:
用料:韭菜0.5kg;鸡蛋3个;干虾皮若干;玉米面粉300g
1.将韭菜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