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爷的太太秦氏咏梅,自十八岁嫁到杨家后,勤勉持家、尽心侍奉公婆,加上怀的是“进门儿喜”,一向期盼人丁兴旺的公婆,见了嫡亲的长孙自然十分欢喜,进而对咏梅也甚是满意。咏梅用被子盖着双腿,偎靠在炕头暖和,想起家里的柴米油盐杂事,心里着急,不免跟仲轩啰嗦起来:“今年的过冬煤没存下足够的量,前一阵子价钱涨得凶,我寻思着再等等看,没[
阅读全文]
晚饭没有以往的丰盛,接连好几天了,几乎顿顿都是白菜、萝卜熬粉条当主菜,这时候,除了孩子们,谁还敢报怨什么?快到年下了,街上、集市上,本该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可眼下,除了寒冷与往年没有丝毫分别外,余外的好像都别扭着来。太阳照旧东升西沉,只是,白天的寂寥和黑夜的冷寂,使得日跟夜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暂时少了些区别。天虽寒,取暖的炭火却烧[
阅读全文]
及至傍晚时分杨仲轩才回到家,一大家子人都在大厅里忐忑不安地等候他。黄氏见了儿子,这才心安了下来:“怎么去了这么久?不是说,晌午头就能回来了么?”仲轩道:“仪式耽搁了快一个时辰才开始,听说是日本军昨晚在崂山什么地方遭到了伏击,日本人摸黑进了村子,搜了一整夜,没见着个扛枪的,后来就抓了几个当地的农民,审到天明也没审出个道道来,[
阅读全文]
萧艳婷被那人冷不丁这么一叫,顿时惊得心慌,她呆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来。
她慢慢转过身去,面对着眼前的他,仔细打量起来。
她不记得在哪里见过他,因她年轻时曾经阅人无数,自然而然养成了记人的能力,她对人脸和声音有着超常的记忆力,多数客人,即使很多年以后,甚至人家早都忘记了她,她依然还会记得曾经见过他们。
但眼前这个人,她确信她不曾见过,[
阅读全文]
萧太太手牵着橱嫚,混在人群里漫无目的地瞎逛,除了跟院里的婆娘们无什么话好说令她感到无聊外,这大冷的天儿也让她觉着时间过得格外地慢,只好教橱嫚背些唐诗宋词打发时间。那鸨母倒也识相,装作不认得萧艳婷的样子,只在远处跟一帮姑娘们说笑。院里的婆娘们一向眼比针尖、嘴比刀快,这种事情自然不会憋在心里白白烂掉,忍不住这就开始偷偷议论起来,说到开[
阅读全文]
次日早上,萧艳婷收拾停当,自己穿暖和了,也给橱嫚包裹严实,正准备出门,见连升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知他在闹情绪,可又不愿屈尊去讨好他,便小声支派橱嫚过去喊他:“嫚儿,去,喊你哥起床。”橱嫚应了一声,过去“咣咣”砸门:“哥,太阳照着后腚了,大懒虫,快起来吧,快点儿啊,再不起来我可就拿杠子来起门儿了哦。”连升被她嚷得心烦[
阅读全文]
第二天,萧太太楼上楼下奔忙了好一阵子,千方百计、左说右劝,终于鼓动了二、三十个婆娘孩子一起去参加次日日军入城的欢迎仪式,可没想到的是,自家的儿子却不听支派。
萧艳婷坐在椅子上,嗨哟嗨哟地直哼唧,她抬起一条腿来,把脚架在另一条大腿上,用手不停地揉搓酸胀的腿肚子。
连升道:“母亲,您这么积极,也不怕人家背后戳您脊梁骨。”
萧太太[
阅读全文]
萧太太正跟儿子怄气,门口忽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这声音来得有点突兀,她一愣神,赶紧止住哭声,抬眼看看报时钟,已经快8点了,天早都黑透了,大冷的雪天儿,又是非常时期,她家连每周一次铁定的四圈儿麻将都凑不齐人了,谁还会在这个时候登门?她心里不由得“咯噔”别了一下。
萧艳婷慌忙擦干了眼泪,歪头冲着门口,小心问道:“是,哪位[
阅读全文]
元福嫂跟着姐姐一家逃难去了乡下,留下橱嫚跟随干娘暂住。萧艳婷答应过元福嫂,给她留着她的房间,半年不收租银,其实,就算萧艳婷收回这间房,这个时候又有谁会来租房呢?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在她来说,留住橱嫚在身边便是个安慰,至少儿子连升不会有性命之虞。然而,尽管萧艳婷打算得不错,却疏忽了一样细节。这日晚饭后,连升与橱嫚坐对桌复习功课,橱嫚拿[
阅读全文]
添香楼的鸨儿近来有些不开心,城里的官绅富商很多都逃去了内地,留下来的又有几个还有一份嫖娼狎妓的闲情雅致?商店关门的关门,停业的停业,市民们争先恐后纷纷逃离城区,不得不留下的也是人人自危、众情惶惶,就连大白天,马路上冷落得也只有些脚步匆匆的过客。无贵客光顾,添香楼前门窗上挂着的那盏“气死风”,一连好多天晚上都没有因客满而被摘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