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引档案与资料(续2)四、相关书目1中文论著书目编辑部:《歌声渐稀——台籍日本兵的拉包尔之歌》,《TaiwanPanorama台湾光华》,2005年8月。陈德松:《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载《八一三淞沪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段光达、沈一民、谢德宝:《侵华日军富锦要塞劳工问题浅析》,《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阅读全文]
征引档案与资料(续1)二、访谈目录张荣煦先生访谈,2007年9月27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张荣煦先生访谈,2008年6月10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张荣煦先生访谈,2009年2月10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张荣煦先生访谈,2009年4月21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张荣煦先生访谈,2009年10月6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麦添强先生访谈,2008年8月5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卢新芳先生访谈,2009年[
阅读全文]
征引档案与资料(续)一、档案目录(续)2中文档案《外交部电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被日军强征至澳国服务的1397名华人遣送事》(民国34年10月2日),第1页。《军政部电外交部被日军强征至澳国服务的华人应先行调查再由当地领事馆遣送回国》(民国34年10月9日),第2页。《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电复外交部被日军强征至澳国服务的华人应先行调查再予遣送回国》(民国34年10月19日),第[
阅读全文]
征引档案与资料一、档案目录1英文档案4FieldAmbulance[Wholediary-15items](Dec1941-Oct1942;Oct1943-Jul1946;Sep1944-Feb1946),AWM52,11/12/28ChineseCasualtiesCorrespondencereChinesecasualtiescopiesofproceedingsofCourtsofInquiry,B3856,161/5/1[CapturedJapaneseDocuments:]Essentialpointsforthelocalnegotiationpreparationbetweenusandthem,Specialorderno.2[FileinJapanese]AJRPSub-Seriesname:Post-surrenderRab...[
阅读全文]
第七章魂兮归来(续3)三亚包战争公墓(续)中国军人公墓之位置如果说中国军人公墓就在亚包战争公墓里,那么,它具体是在碧塔帕卡战争公墓的哪个方位呢?此前,就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张荣煦先生。他提示说,中国军人墓地应该就在亚包战争公墓里印度兵墓地的对过。[1]鉴于所有的这些与澳大利亚有关的战争公墓现在都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老兵事务部下属的战争公[
阅读全文]

第七章魂兮归来(续2)三亚包战争公墓实际上,我在刚刚接触到涉及亚包中国战俘的档案资料时,曾在2007年向知情的张荣煦先生征询过这些死难的中国战俘的墓园问题。他当时就曾经告诉过我,那些死难的中国军人就葬在盟军战争公墓附近,只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当年的中国政府无钱维护,而使墓园逐渐丢荒,最后被平整掉了。2008年底,当台湾东森电视台报道此事时,曾越[
阅读全文]

第七章魂兮归来(续1)二寻找亚包中国抗日官兵墓园(续)在亚包现场勘查期间,所澄清的另一项谬误是吴坤上尉等人墓园的“发现”说。如前所述,2008年初程嘉文先生所发给我的四张吴坤墓园照片,这里边实际上包括了三座坟墓,分别是67师200团吴坤上尉墓、新编30师孔宪章上士墓和江苏省保安第四支队曹友生上士墓。但在这一年的年底和2009年年初,亚包中国抗日战俘议题被[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十一):增城李梁超和蔡甜
这一篇介绍的是二位少年,一男一女,因为他们的档案合在一起,是同一个宗卷。当年申请赴澳护照时,这二人都是16岁,男孩叫李梁超,女孩叫蔡甜。从关系上看,二人似为姨表亲。
李梁超(LeongChewLee),生于1906年3月5日,出生地为广东增城县陈路边村(现在叫路边村)。该村位于增城县城西南20公里、南香山东麓,属宁西[
阅读全文]

第七章魂兮归来(续)二寻找亚包中国抗日官兵墓园海峡两岸的媒体网络对亚包中国抗日官兵墓园和遗骨的热炒,虽然只是涉及在亚包中国官兵整体事件的一个方面,但也确实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史实,即死难于亚包的中国抗日官兵占了全部中国战俘人数的一半左右。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些死难中国官兵葬在何处,也是笔者一开始接触亚包中国战俘史料时,就想了解的一个问[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十):增城刘锡良
增城塘美村,属于新塘镇,位于广园快速路边上,距广深高速路不远,而且,广深铁路就在村边通过,隔河就是东莞地界。这里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个小村,但临近省城广州,道路相连,河网纵横,是鱼米之乡,也是众多出国华侨与小留学生之故乡。这个村子,刘姓为大姓。清末民初,其宗族中有许多人出国,赴澳大利亚讨生活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