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到冬至,隔壁郑太已经送来年糕。郑太是香港人,过年蒸很多年糕。
去年她送来鱼形年糕,象征“年年有余”,今年则是广东人喜欢的椰汁年糕。
年糕是最传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食品。
最早的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
做年糕的材料南北有不同,南方用糯米,北方用黏黍。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
阅读全文]
五只硕大的鸡蛋,少量面粉,大把白糖,再加黄油保持湿度,换来风靡香港的纸包蛋糕。
金黄色的蛋糕带着浓郁的蛋香,蓬松,柔软,细腻,清甜。
如此美味的甜点不需要奶油装饰,只要一杯清茶或者浓咖啡,就可以和三五知己尽情享受。
材料:
室温鸡蛋5只
低筋面粉2安士
淀粉(CornStarch)½安士
糖4安士
盐¼茶匙
黄油(Butter)溶液2安士
香草精([
阅读全文]
感恩节后,我们到姑姑家度周六。美国人热衷于火鸡餐,中国人则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以前每逢假日我们都带爷爷奶奶出去饮早茶,然后回家煮斋,蒸芋头糕。虽然比不上在国内过节,但是全家上下齐动手,忙前呼后也是热闹喧嚷,喜气洋洋。今年爷爷那辈最后一位叔公谢世,显得格外冷清,我一直想学煮斋,饮茶后我就回姑姑家帮忙煮斋。
传统罗汉斋用十八[
阅读全文]
从小爱吃肉,几乎无肉不餐。妈妈说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家里定量买的肉全都归我吃,并且规定每顿饭吃几块肉;左邻右舍煮肉也有我一份。带我的一对武汉老夫妻更是经常给我做糖醋排骨,喂得我胖乎乎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减肥,我现在对肉已经没有太大胃口。尽管如此,光顾大排挡还要叫牛腩面解馋,经过烧腊店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广式饮茶少不了蒸排骨[
阅读全文]
牛奶和豆浆哪一个对人体更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中国专家提出“一袋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观点,认为欧美和现代日本人从小喝牛奶,导致身材普遍高大。而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欧美专家发现黄豆含有大量对人体,特别是对女性荷儿蒙有益的元素。于是世界上有“牛奶对男人有益,豆浆对女人有益”的说法。有很多人,象我爸爸,把牛奶和豆[
阅读全文]
以前跟爷爷去唐人街的糕饼店饮咖啡,常常买纸包蛋糕吃。
纸包蛋糕没有放奶油,松软,清甜,带有鸡蛋的浓香。
每个蛋糕是圆锥形的,有茶杯大小,外面裹蜡纸。
前几天在网路上找到这个蛋糕食谱,
试着做了一次,有些神似外面卖的纸包蛋糕,而且非常容易做。
现在每天下午2,3点钟都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一杯咖啡,吃自己做的蛋糕,享受暂短的休[
阅读全文]
清炒虾仁。
干烧明虾
每次看到濑尿虾的字样都要笑出声,广东人把海鲜形容得维妙维肖。从小在北方长大,至今没有见过濑尿虾,然而我却认同广东人对虾的嗜好。
鱼和虾同属水产,鱼似乎尽占上风。到处产鱼,南方众多的湖泊盛产虾。人云“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在自然界的食物链里低人一头,名字也不讨好。中国人过年吃鱼,取年年有余的[
阅读全文]
炎热的夏天,碧绿透剔的黄瓜登上饭桌。
原产印度,黄瓜虽然表皮粗糙,气味甘寒,但是瓜肉鲜嫩甘甜,清脆爽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E,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丙醇二酸等多种成分。
黄瓜对人体大有好处,不仅抗癌,抗衰老,具有减肥效益,更能改善皮肤的质地,倍受爱美人士清睬。
电视剧里经常看到女主人躺在沙发上,用两片黄瓜盖住[
阅读全文]
虽然说的是烤鸡翅,我家把鸡翅和鸡腿一起烤。
鸡翅外面有一圈鸡皮,里面薄薄的鸡肉裹着几根细骨头。
鸡皮下有一层脂肪,适合油炸或者烧烤。我读过一篇关于烤鸡皮的文章,很馋人。
港式西餐馆用黄油炸鸡翅,更增加了香酥感。
有人怕胖,煮鸡以前撕掉鸡皮。其实那层鸡皮有效地防止水份流失,保持鸡肉鲜嫩,只要吃的时候撕去皮就行了。
我烤[
阅读全文]
广式粥粉面饭是大排档食品,物美价廉,深受各界人士欢迎。第一次到旧金山唐人街,听到外国人用蹩脚的中文说炒粉炒面,觉得挺有趣。我喜欢吃干炒牛河,咸鱼鸡粒炒饭,生炒牛肉饭,星洲炒米粉,鸡丝煎面,排骨煲仔饭,生滚鱼片粥等等。大部分东西都很油腻,不健康,但是香浓可口。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们住得离唐人街很远。周围的中餐馆不多,味道也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