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04-12-18 14:36:43)
历史惊人相似施化记不起是谁的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说得一点不错。就拿已经过去快四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来说。人们对文革的厌恶和恐惧,可以说到达极至。文革灾难不仅仅表现为把中国拖到经济崩溃的边缘,更在于它对人性的摧残。它增加了社会中破坏安定的仇视、敌视和歧视因素,维系中国社会的许多基本价值观念,如敦厚、善良、宽容、同情、怜悯等,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个领袖的成功和他的民族的失败施化再过几天,就到了一个伟人的诞辰,他就是被称为“中华民族大救星”的毛泽东。毛的成功已经被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承认,包括他的敌人在内。他的成功主要可以概括为:一是全部实现了自己一生追求权力的理想;二是由于最高权力的作用,他个人的影响力,在生前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造了他的民族,哪怕在死后,也丝毫不减。不论赞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12-10 12:11:59)
从对抗、暴力到极权施化刚写完《关于“去对抗化”的思考》,就有朋友建议,不要点到即止,而把这个题目继续发挥下去。这也正是我的初衷。迄今为止的海内外华人知识分子,在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对已经发生的现象的描述、归类和分析上。也许现在更需要的,是能够深入到现象背后,试图去发现规律性的源头。今天在新世纪网读到王晓华的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关于“去对抗化”的思考施化“对抗化”(Antagonism)是指剑拔弩张的一种敌对状态。敌意的双方都试图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不惜一切代价将对方置于死地。在这种状态下,理性、智慧、宽容、幽默等等一切良好的人类天性都被抛除。一个不经意的小小火花,就可以导致血流漂杵、横尸遍野。对抗的结果有三种:一方胜一方负(只要负的一方仍然存在,胜的一方就无全胜);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意识是如何决定存在的?施化本不想讨论这一类呆板枯燥的哲学话题,可是一当打算对周围扑朔迷离的现实加以思考的时候,思路会不自觉地被引到哲学那里去。凡是从中国大陆接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人,一定熟记了“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耻笑这篇打算反其道而行之的文字。可惜,他们无意识的行动,反而在很好地证明着“意识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4-11-22 12:55:13)
人生来就要表达,去听一下初生婴儿的啼哭,就知道大概。 后来,现实让他们懂得,在公众场合的表达,会惹来麻烦甚至危险,就渐渐少表达或不表达了。 于是,他们就失去唯一可以达到自己需求、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 也有人曾经表达过,结果发现没有什么作用,就说,表达有什么用,还不如沉默。 须知没有作用的原因,还是因为不表达:群体不表达。如果有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施化不论是用心非常良苦或用心非常险恶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他们一贯不懈地主张的那种“克己”、“消除人的贪欲心”的理念,不管听起来有多么高尚纯洁美妙,都是虚幻的。凡是不真实的理念,对于一个理性社会的形成,都是致命的“毒剂”。当然,这种理念的形成,有自己十分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不过随着对外开放,所有这些都很慢地在变。之所以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4-11-10 15:02:33)
我眼中的“美国利益”施化2004美国大选,在大半个世界的愤愤不平中打上句号。这个地球上,已经没有几个国家拒绝大选。如果只计算大国,则中国独此一家。另外的百多个国家地区,就选举总统来说,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偏偏美国的大选,格外牵动人心。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一反国际惯例,公开发表讲话,支持布什连任;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出人意料,发表文章批评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11-02 17:13:44)
透视仇恨施化仇恨作为一种天生的情感,属于人类的天性。这种情感甚至也可以从一些高智商的动物身上发现,比如猫、狗。如果你不小心惹怒了一只猫,它不但立即向你示威,同你断决友好往来,甚至还会找机会报复你。作为情感的仇恨,它的性质、产生过程和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很有趣的话题。之所以感到兴趣是因为注意到,仇恨对人类文明史所产生的作用,实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09-22 23:13:41)
中国,谁在执政?施化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据媒体报道,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许多观察人士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已经执政五十五年,党的地位空前巩固和强大的时候,突然提出这么一个听起来非常谦虚谨慎的议题?可以看出,现将党政军权集于一身的胡锦涛,在推出这个议题之前,经过了深思熟虑。今年6月29日,他在党史上首次提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