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移民,板车拖着一整个家,日夜兼程,来到垦荒地。德福远远地看见了,也不知道跑过去迎一把。
以前看到奔跑相迎的镜头,而且还有慢镜头。这会儿多好的机会,不让德福奔跑一程,太可惜了。导演心中,是不是只有情人相见,才适合奔跑呀?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感觉《山海情》和《大江大河》都是倍感亲切的好片。
[
阅读全文]
原本是要找到雅尼《沐浴晨曦中》(inthemorninglight)的创作背景,结果找到下面这首诗。音乐非常迷人,但一直读不出音乐中包含的语言和意境。表达的是爱情还是亲情,是回忆还是相思,是借景抒情还是赞美自然?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文字说明,而视频的画面似乎多种多样,有些就是直接简单地呈现晨曦在万物中的各色姿态。
感觉音乐不是简单地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阅读全文]
尘凡无忧《少年往事》读后感
我花了六次把《少年往事》从头至尾阅读一遍。一经开始,就爱不释手,被作品深深吸引住。
作品以回忆和自我心理活动描述为主要形式呈现给读者,给人以强烈的逼真感。我拿整个作品当回忆录阅读,偷窥作者的少年隐私秘密的好奇心让我对每一个都不要跳过。最能形容我阅读时感受的是:震撼。跌宕起伏的情节,撕心裂肺的痛楚,波澜壮[
阅读全文]

冬雾
家乡濒临南洞庭,冬季多雾,雾后是大晴天。寒冬的阳光特别珍贵,所以雾天总带来一种希望。不过,雾有时太浓,要到午后太阳才露脸儿。有时,雾后的太阳也会夭折,那样的下午倍觉寒冷。
初到美国,虽近安大略和伊利湖,雾天却不多见。或大雨大雪,或天高云淡,少有烟雨蒙蒙,更稀有雾气弥漫。后来到美东,似乎雾天多了些。尤其是近年,穿越在新洲[
阅读全文]

疫情之下(二):小政府
宾州首府哈里斯堡(Harrisburg)离我们很近,但入住宾州二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去过,直到疫情发生。
距离哈里斯堡有多近呢?那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从州政府退休后,在我们这里找到了华人归宿。他参加我们这里每月一次的交谊舞,每月两次的合唱练习,和不定期的摄影演讲、座谈和朋友的私人聚会。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他每周来[
阅读全文]
进入21实际20年代,我们不能在墨守于百年前的语义和思想。倘若仍坚守那时的思想,无疑将被时代淘汰,所谓沉舟侧板千帆过。这么说,不是忘记哪个年代,而是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嗯,那就是历史。
为了保持与下一代、下二代的通畅交流,特汇编一组新名词,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凤凰男:出身贫寒,通过读书留在城市生活的男性
孔雀女:指在大城市里长大,[
阅读全文]

疫情之下(一):木须肉
疫情以来普及千家万户的两件事,囤货和挖潜。挖潜就是把家里积存多年的干货都翻出来,海带、木耳、粉丝、香菇……这么一深挖,发现家境还挺富裕的。一般情况下,木耳用于炒鸡肉。但是,鸡肉做不太好,一家人也越来越不喜欢,便想到早年在北京吃的木须肉。
研究生毕业后,还没有来得及去教研室跟同僚打招呼,就去北京待了[
阅读全文]

茶友里的另一大碗:虔谦
我在茶轩端茶倒水的那会儿,茶轩里聚集有不少文学城大碗,虔谦就是其中之一。
虔谦以连载形式讲述一个她祖辈的婚恋故事,在文学城风靡一时。所谓《不能讲的故事》,实际上是难以启齿的故事,因为主人公的婚恋状况不为世俗所容忍。新出的博文立马在各论坛疯狂转载、火热评论。而虔谦如其名,非常谦虚认真,要以热情回报每一位热心读[
阅读全文]

今天请了半天假办私事。其实,这事完全可以利用上班前后,或者上午下午咖啡茶时间去办。只是,现在假期积累得太多,我不着急老板着急,担心大家到年底一窝蜂地要休假。其实,老板不用担这个闲心。大多数队员都无去处,用不用假都无所谓。如果要我牺牲我的假,去查一查公司邮件,或接顾客电话,肯定不是问题,-我是准备把用不完又超出Carry-over的假期贡献给公司的[
阅读全文]

青铜之前的网名是间谍,间谍在茶轩小住过一段时间。我的印象里,她在茶轩的第一个帖子,是转贴虎XX(就叫他虎先生吧)的《跑题》。间谍是虎先生的追随者。
《跑题》应该像立的《列侬的1969和2020的新冠肺炎(15)》那样读。即使有标点符号,也是一气呵成。从此,我开始关注间谍(更甚于虎先生)。之后,间谍发了一个自创系列《春秋五霸》。文笔风趣诙谐、机智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