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三道四(30)习惯成自然

(2019-10-24 19:54:18) 下一个

说三道四(30)习惯成自然

这句话就像白话一样,成为现代人们的口头语。其实它是一个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宜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今天下午,一位年轻的朋友,请我去帮他接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东东,陪东东去一个咖啡店,三点半将有一位美国老师来店里教东东学习英语书写。

美国小学生都是三点鈡放学,我准时在校门口接到东东,他领着我很快就到了那家咖啡店,他自己去买了一个面包,售货员帮他拿到微波炉加热。我们就坐下聊天。才知道,他爸爸还是我们武汉人,妈妈是东北人,他生在美国,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今年暑假还跟爸爸妈妈回武汉学会了几句武汉话呢。我让他请售货员帮我加上该店的WiFi,好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售货员给他送面包来时,他说几句英语,售货员拿着我的手机就解决问题了。

他刚吃完面包,那位美国老师来了,他顺手就把盛面包的纸盘和餐巾纸放在窗台上,开始跟老师学习了。

学习结束后,我和他已经走出了店门,他突然又推门进去。我回头看看他去干什么,原来,他是把放在窗台上的纸盘和餐巾纸,拿去扔到垃圾桶。

一个才七岁,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这一举动,让我深思,不由自主就想到了成语“习惯成自然”。

原来,这个成语前面还有一句“少成若天性”,就是说我们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变成我们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由小时候的习惯所支配的。

确实如此,请看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怎么说: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

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

“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

“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我们许多人总在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学生在奥赛中得了那么多的金牌,怎么就没有得诺贝尔奖的呢?也许那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的有道理。

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但是,现在我们在怎样教育孩子呢?

武汉地铁现在不仅是武汉人的自豪,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其现代化设施之先进、地铁站之亮丽而舒适等等,就不必说了。只说我在地铁站看到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和他爷爷奶奶的举止行为吧,孩子手拿一把塑料大刀,沿着华丽的墙壁,边走边用大刀砍墙壁上的广告屏幕,跟在孩子后面的老人却视而不见,我实在忍无可忍,大声喝止那个孩子:“你干什么?!”真没有想到,那个孩子居然拿着刀对着我冲过来,要来砍我了。“你要干嘛!”我厉声一喝,他爷爷才上前拉走孙子,什么也不说。我不敢断言这孩子将来如何如何,但是,像这两位老人这样教育孩子,根本谈不上教育!哪怕是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教育都没有!也难怪,两老自己都不懂礼貌!这也许、但愿只是个别特殊的案例。然而,国内的好多父辈祖辈都在研究怎么让自己家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是不容质疑的普遍现象,什么奥数班呀,幼儿英语班呀大行其道、门庭若市。这种不教孩子如何成人,只想后辈成才的做法,真是舍本求末,无异于缘木求鱼!

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温叶圣陶先生的《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叶老说:

“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叶老列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后明确指出,如果有了“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严肃告诫大家,“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快乐天堂,有可能是地狱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你是否掌控得恰到好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