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迷五色,心空四象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个人资料
博文
(2009-12-14 16:45:11)


杨绛在《干校六记》里写道,回京的时候,她指着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没有书”,好简单的三个字,却分明已说尽读书人的本色。
也曾经历过“没有书”或“没什么书”的年代。那时节可看的书不多,就算有,也买不起。谁家的父母能把一家老小的三餐照顾周全就算万幸了,哪还有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开着开着,车子行在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境内。天柱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是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
司机说我们到远口了。远口是天柱县的一个大镇,位于远洞河与清水江交汇处,也是拥有八百年开发史的一座古镇。镇上的“滑豆腐”、“酸汤鱼”两样风味小吃据说赫赫有名。这天正好有集市.....
前面的路完全堵上了,司机叹口气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09-12-08 21:27:00)


骨灰、墓碑、冷雨、怒放的樱花、错乱的季节......这一切就像做了一场梦,从梦里醒来,雪已经停了,阳光明媚,lifegoeson,只是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你。
当一切结束,我们已不复原先的模样......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11-30 20:49:52)


(原创摄于贵州)
你的眼中波光粼粼
满襟的日照
橹歌浮动
坐在城墙上晒太阳
坐在古渡口发呆
坐在龙标书院门首
写无题诗,一首接一首
就着尘埃与寂静
就着沿河细碎的人语
就着缥缈悠长的橹歌
河水长出明晃晃的翅膀
你的眼中波光粼粼
接瓦连椽的老屋
房檐下挂着衣服和红薯
挂着不变的日子与星辰
春天涨水冬天水落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喜欢读《纽约客》,每期不落。一直在寻思,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名字跟《纽约客》挂上钩呢?用英文写小说、诗、深度纪实...然后给《纽约客》投稿?算了吧,这辈子恐怕希望不大。
最近灵机一动,《纽约客》每期的漫画我也爱看,而且每期他们都会提供一张漫画征集题词,如果入围前三名,那你的名字就能上《纽约客》了。别的不成,这个俺可以试试啊!也不怎么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09-11-30 16:14:18)

这个周六(12月5号)要去参加晚霞的葬礼,我会在葬礼上念一下我写给她的诗《眠歌》。晚霞的先生是美国人,来宾恐怕大部分也是老外。怕大家不知道我在念叨什么,所以提供一个英文版本给不懂中文的人参考。就是印一叠放那儿,一面中文,一面英文,让来宾随便取阅,朗读的话,就只念中文的。
一直觉得,诗其实是不可译的,尤其不可直译。难怪英文版的《眠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11-18 23:06:38)


南方下着大雪
纽约滴着冷雨
北汉普顿的叶子红尽了吗
故乡
我不是搞丢了地址
就是搞丢了钥匙
故乡
我的自行车
被谁悬上了棚梁
故乡
再也不会归去
再也不会离开
忘了吧
忘了吧
忘了一切就是自由
有人一次次打开圣经
有人整夜聆听哈里路亚
那使灵魂轻举赞美不尽的歌声啊
在天堂的草坪
回响
我目不旁瞬
我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11-11 22:25:23)


06年4月,晚霞从波士顿来纽约玩。入夜,一伙朋友去村里一家爵士酒吧high,这篇《贝司手的表情》写的就是那夜的感觉。晚霞,我还记得你的浅湖绿衣衫,柔婉的嗓音;还记得你问“下一个好玩的酒吧在哪里”时兴奋的表情;还记得夜风中那些白色的百合花,开得纯净无比;还记得你的笑声,随风飘扬......
晚霞,我们想你!
找到了晚霞写的《领会爵士乐》,一并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去湘西完全是因为沈从文,因为他笔下的那片土地,那山、那水、那人、那白烟缭绕的渡口......
但这趟出游的真正目的地却是黔东南。自从有次一不小心在网上看见一位驴友的贵州行纪后,就一直念念不忘,心向往之。
从湖南洪江进贵州,当地人异口同声地说,洪江到锦屏没有直达车,你从会同或靖县走吧,从那里转车去贵州的锦屏、黎平啥的,都挺方便。
问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洪江虽属弹丸之地,却汇聚了直通洞庭入长江的沅水、巫水和潕水(即舞阳河),这几条支流先后流入沅江,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
洪江大桥,建于1965年12月。
大桥全景
桥堍的大排档。不少光膀子喝啤酒的:)
岸边民居
另一侧岸边的吊脚楼,看着已经颓败不堪、不合适住人了。
问了当地人,原来1996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