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坐拥两岸,皆不相属,看潮来潮往,记花开花落,尝人情冷暖,忆往昔岁月,愿此生安然
博文
(2025-11-10 00:46:56)
流沙河(六)我推测祖父大概是1910年左右生人。父亲说他过世时才六十多,他又是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的。而黄埔军校在武汉招生的时间是1926年10月到1927年5月左右,招生放宽最小也需要15、16岁。祖父是他小姨抱着长大的。父亲小时候常听这位姨奶奶讲祖父小时候的故事,说给我听的时候给的结论就是个纨绔子弟。这个纨绔为何参军呢?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想救国是真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1-08 22:20:54)
流沙河(五)父亲从没有提及他那两个结拜兄弟离世的细节,祖父也从来不曾说过他在新疆劳改的情况。父亲说他只告诉他们是在天山脚下放羊。至于他是怎么从新疆回来邓家湾的,一个走字是他给的答案。父亲说一解放乡里就枪毙了三个大地主,祖父被判现行反革命,本是要被枪毙的,乡里百姓联名上书,才改判去新疆劳改6年。但祖父一去14年,杳无音讯,他们早以为他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1-01 11:56:40)
流沙河(四)父亲的恩师姓倪,我们小时候每年春节都抢着要和父亲一起去他家拜年。小孩子家,去红钢城的吸引力远超过拜年的热情,哪怕是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一个多小时会冻得两脚冰凉发麻。父亲总是让我们把手伸进他棉袄下拉着他腰上的皮带,既保暖又能让我们坐得更稳。很多年母亲能准备的拜年礼只有家里攒下的鸡蛋。父亲说也许是倪老师家原来是汉口的大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0-30 10:01:43)
流沙河(三)邓家湾五大房,太爷爷长房长孙,娶了太奶奶后,搬离了邓家湾出去自立门户。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概在60年左右,奶奶执意要搬回乡里(他们跟着大姑妈住在三层楼很多年),父亲无奈,选择回了邓家湾。我小时候幺房在村里势力最大,其他几房我就分不大清楚哪家是哪房。幺房家太奶奶比我奶奶年岁还要小一些,她生了八个,五个是儿子,三个儿子在村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0-26 09:03:21)
流沙河(二)父亲曾无数次从外婆家门前的土路上走过,穿过村子去到武惠堤,再沿堤往上游走,回程也是从她家门前过,斜穿四新村,往堤边方向走,回到在黎明村附近的家。其实他家屋后就是武惠堤,我猜如果不是因为要避开万人垱,他直接从屋后上堤会不会更简单。又或许是堤防联林业站在那一带的缘故,他们无法通行。现在在Google地图上只能看到有个武惠河道堤防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0-25 14:46:06)
流沙河(一)外婆家坡下的两个水塘都很大,离地基不足百米远,我只记得有次和表姐在路北边的水塘边玩过一会儿,就被匆忙赶过来的外婆叫了回去。初秋,午后的太阳很温暖很舒服,我俩拿着细竹杆站在岸边打水玩。那时我的注意力有一半偷偷地在瞄水塘后面万人垱那片隐隐绰绰的芦苇荡,感觉有种神秘的气场,让人的后背有些发紧,对外婆的慌张没有太在意,她裹过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10-17 14:18:12)
万人垱在google地图上居然看到了万人垱的名字,是有点震惊的,有些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些儿时耳熟能详的名字,居然都在,却独独没了邓家湾,不知为啥。我小时候,这些村子都是属于洪山区的,虽然紧挨着青山区。那时青山区、武昌区属于市区,而洪山区的辖区是青山区和武昌区的郊区。记得每次去区里参加表彰大会,都是长途跋涉,先坐40路到红钢城,在青山桥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0-12 12:24:20)
矮子娘矮子娘是儿时隔壁家的奶奶,那个娘在我们那念作“nia",二声,婶娘的意思。到我们这一辈,就唤她矮子娘奶奶。想来不过是因为她身材矮小得来的外号(我猜她大概都不到一米四),被叫成了她的大名,不像村里其他的奶奶辈们那样,虽然没有名字,好歹还有个娘家姓,比如潘家娘(pangiania)奶奶,一听就知道她娘家姓潘。矮子娘奶奶娘家姓啥,好像没有人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10-09 15:18:59)
回国的尴尬(九)监考的时候有个孩子要上厕所,她出来推开门的时候我才发现洗手间里黑黑的(她进去的时候我没在场),她居然没有开灯上的洗手间,然后她跟我报告说灯没开。开关就在门旁边的墙上,十六七岁的孩子?,不知道她是不是因为太着急上厕所,还是因为考试太紧张,本来顺手就能解决的事情,幸亏她没摔着碰着。就让我想起了在天河机场当跑堂的经历。应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10-09 13:42:00)
翻到了一些很多年以前写的东西,陆续传上来。雨2012年,阳光早早地降临到英国,一扫往日的阴雳,3月份就已是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人们纵情享受着难得的阳光,并不为各大新闻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专家预言的干旱警示所恐慌。仿佛是有意嘲弄那些专家一般,在人们还对阳光的温暖意犹未尽之时,才刚到月底,一夜之间,阴冷潮湿的雨季转眼即到。阴暗低沉的天空,没完没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