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5)两位专家亲临课堂,试教学生踊跃发言1984年暑假在兰州会议期间,去拜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时,国正先生听完我这两年试教的汇报后,笑着对定远先生说:“我们是不是要找个时间去培永那里,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呀?”定远先生说:&ldquo[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4)教育部魏一樵主任来听课,肯定教改成绩1985年4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时任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主任魏一樵一行五人,到我们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来听课。陪同魏主任走进教室的,还有省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语文教研组长等十几人。4月22日下午,湖北省教研室组织武汉市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的执教老师,到省教研室开[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3)带学生春游到岳阳,“后天下之乐而乐”1985年3月29日,岳阳一中教导处万主任带该校实验班执教老师来听课,然后就语文实验教材试教,交换了教学体验和经验。座谈会上,我提议利用春游的机会,我带学生去岳阳与一中实验班的学生联欢,让两个学校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语文改革教材的体会,万主任立即表示非常欢迎。下午专程来校磋商[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2)给见习生上示范课,课堂讨论成了“亮点”1984年12月5日下午,华中师大教育系的杨老师来联系听课。她请我给中文系大四的170多位见习生上示范课,时间定在12月17日下午。我们一起查看了教学进度,两周后是《阅读》第五册“小说单元”的“讲读”课文:鲁迅的《孔乙己》。当时华中师大一附中还在武昌千家街老校区,学校没有[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1)游漓江,遇良师,虚心求教
1984年11月初,在桂林举行的全国语文教改盛会“漓江之秋”,最后一天,大会组织全体与会人员游漓江。
游漓江,就是从桂林乘船到阳朔,在漓江行使的游船上,观看两岸美不胜收的“甲天下”的山水风景,全程约八十多公里。
11月9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清晨7点从宾馆出发,8点左右到达漓[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0)“漓江之秋”盛会,幸遇范守纲(1984年11月在桂林,我与范守纲在游漓江的船上合影)
1984年国庆节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张定远老师的来信说:“中学语文研究会准备在广西桂林,举办一次全国规模的大型语文教改研讨会,国正先生让我[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9)学生的一篇练笔文,受到市长热情赞扬
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推出一套供重点中学使用的分编型语文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
人教社和省教研室严格规定,实验班的周课时授课时间与只有一本《语文》课本的普通班一样,每周六课时,而且明确要求实验班每周四课时学习《阅读》、两课时学习《作文&[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8)兰州会议——跳进黄河洗得清1984年暑假,人教社全国重点中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会议期间,大会组织与会人员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车到刘家峡水库,下车一看那水库中的黄河水呀,清澈见底!谁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距兰州市75公里。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河水穿过[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7)兰州会议——国正先生想来我们实验班看看1984年暑假,人教社全国重点中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主持会议的张定远先生再次安排我作大会发言,汇报我们华师一附中实验班初见成效的具体做法。我在发言中,重点介绍训练学生“质疑问难”和“课堂即席发言”。国正先生听完我的汇报后,对定远先生[
阅读全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6)洛阳会议——第一次“弄斧”到“班门”1983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重点中学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第一次全国备课工作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当时教育部文件规定,各省市必须有城市两个省重点中学和农村两个省重点中学参加实验。我们湖北省是武汉市的华师一附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