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曾祖父(3)我曾祖父于1910年的夏天,举家移民到启东县共和镇附近的新家。他常常在田间,遥望着这大片土地,引发了他很多的沉思。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一亩三分地,可以不用任何思考的在其上种植传统的作物。而现在已经拥有了上百亩的土地,可不能任意的种植庄稼了。在这大片土地上,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并且得首先从土地的特性研究[
阅读全文]
(一)我的曾祖父(2)我的曾祖父虽然已经过世,但他生前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在我十来岁的一个暑假里,出嫁在海门县的大阿姐邀我去她家玩,这是我第一次去她家,心里充满着期待和喜悦。但是,我与当时普通的孩子有点不一样,此去不仅仅是为了玩或享受姐姐为我做的许多美食。我又似乎还带着某种使命来的。那就是我父亲给我所讲述的一些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也是[
阅读全文]
二我的家(一)我的曾祖父我的家应该从我的曾祖父开始写起,但又得从他留下一张既能存储粮食又当床的大柜说起。这是我老家所特有的一种大柜子,我们那里对这种柜的读音是“ju”,而不是”gui“,可以在汉语拼音里找到,有这两种不同的读音。我们家乡的柜,其大小同一般的双人床大小一样,只是它的床身是一只木质的可以存储粮食的大容器,其上面一般[
阅读全文]
我的回忆(改版)一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县(现在为启东市)。她位于江苏省的呈半岛形的土地上。东部和北部濒临东海和黄海;南濒长江;西部与海门县和如东县相连。1928年设县时,以“启吾东疆”之意,命名为启东县。至今还不到100年的历史,可能是我国最年轻的县份之一。她是由长江上游的泥沙冲到了下游,流速开始缓慢沉积而成。并不断地往[
阅读全文]
我的回忆(改版)前言十年前,我曾撰写过“我的回忆”,并将部分章节在美国最大的华人网站—文学城的“几曾回首”论坛上发表过。如今,我在无所事事时,重新阅读它,对于其中的许多章节觉得撰写的不满意,篇幅过于沉长不简炼;平铺直叙而不生动,阅读起来觉得枯燥乏味。驱使我有了修改、甚至重新撰写的念头。虽然我已年过八十,但觉得自己尚耳聪[
阅读全文]
十二黄老师一家陈老师曾是这栋石库门房子的二房东,在文革期间,这栋石库门房子将被归纳为当时房管所管辖的前夕,机灵的他将房东留给自己住的前楼,已经列在他妹夫黄老师的名下了,并提前搬了进来。黄老师一家成为了我们正式邻居已既成事实,住房更困难的住户只能看着他们搬进来。陈老师和他妹夫黄老师夫妇都是中学教师,在这栋石库门房子里算是知识分子,倍[
阅读全文]
十一李爷叔一家(续篇)她说:“李爸(她是这样称呼继父的)是我的继父,当时,我的亲生父亲还在监狱里。”说起自己的亲生父亲,只是这么淡淡的提了一下,看来她们很早就离开了他,但她当时很小,对她的亲生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又好像完全忘却了似的。她把话题转到她的继父:“继父应该说对我很不错。他是湖南湘潭人,家庭出身贫苦。他在家里排行老大[
阅读全文]
十一李爷叔一家我拟定这个标题考虑了许久,因为从这个标题来看,故事的主人公李爷叔一定是个上了年纪,或是与我父亲年龄相仿的人。其实不然,他的年龄比我大哥还小一两岁。故事的女主人公沈阿姨与李爷叔的年龄也相当,可能还比李爷叔小一两岁。道理上,我应该称呼他们大哥大嫂才是。况且,他们在与我父亲一起工作时,也以伯伯来称呼我父亲的。因为他俩都是我[
阅读全文]
十暑假期间(二)(续篇)孩子们依然排排坐地在大门口,手里拿着饮料,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我去了以后,他们总是要我讲故事。这已经是我意料之中事,并且我已经有所准备,不过我讲的故事还不都是从我同学那里批发来的?只是觉得在这高温天气里,应该讲一个轻松、有点趣味性的故事,让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里去,岂非就不觉得天气炎热了?于是,我又想[
阅读全文]
十暑假期间(二)在这个暑假里,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多星期的连续35°C以上的高温天气。当时还没有电风扇(只有少数人家拥有),更没有空调,给居住在人口密度极高,住房条件较差的上海老城区的居民带来了一次考验。素有聪明、精明之称的上海人,在防暑降温中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上海市政府下达了防暑降温的通知,上海市除了一些必要的行业外,都实现半天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