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说

轻松不失严谨,简单不乏深刻
微信号:pengzhao-peter
正文

《第三种存在》伍I. 轮回的原因

(2025-08-20 13:44:38) 下一个

第三种存在

伍、心归净土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人有前世,也有来世。每一世的身体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循环往复相续不断。这个「生死相续」的过程,就是佛法常说的「轮回」。对于相信「人死如灯灭」的人们来说,「轮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意味着,生命不再是一张单程车票,死亡也不是一切的结束。

对于古印度的波斯匿王来说,轮回就是一件好事。波斯匿王是中印度?萨罗国的国王,年轻时受两位思想家的影响,相信「死后断灭」【1】。后来他老了,身体好像冬天的枯枝,精神宛如昏昧的落日【2】。即使贵为国君,死亡的阴影也常常笼罩心头。后来经过佛陀的开导,波斯匿王确信死后还有来生。一下子摆脱了死亡的重负,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3】。当夕阳西下,日子一天天近了。行走在死亡荫谷的人们,应该花时间读一读佛陀与波斯匿王关于生死的对话,这段对话记载在《楞严经》第二卷卷首。

轮回虽不是一件坏事,但却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旅行。我们每一世的身体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年轻时不管多么意气风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一天天衰落,毛病一日日添多,最后难免病苦缠身。不管多么割舍不下,迟早有一天,我们都要与相爱的人分离。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世上独活,再也没办法悉心照料,这实在是一件充满遗憾的事。所以,佛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要探索轮回的原因,寻求解脱的出路。

I. 轮回的原因

「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

轮回曾经是东西方的共识。不但东方的印度人相信它,西方的希腊人也相信它。我们在前文说过,苏格拉底相信轮回【4】,比苏格拉底更早的毕达哥拉斯把轮回称做「生之巨轮」【5】。但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力量推动着生命巨轮的转动?《楞严》说:「此想不真,故有轮转」【6】。《十善业道经》说:「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7】。这两句经文告诉我们:「妄想」是轮回的根本原因。因为「妄想」造身口意三业,业因的果报在来世。这个道理,前文论述的十分详尽,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妄想,《六祖坛经》上记载着这么一则公案。慧能大师到法性寺【8】听经,当时有风吹旗幡飘动。二僧为此争论不休,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慧能大师上前劝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9】。这则公案的寓意十分明显。因为不论「风动」「幡动」,它们都是「心」在六尘境界上生起的六识分别,或者说,是在「相」上生的「想」。心生妄想,好像平静的水面生起波浪,不是「心动」是什么?慧能大师在《坐禅品》中说「但无妄想」,又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10】。他还能说的再清楚一点吗?

聪明的读者也许会问:「风动」「幡动」是妄想,慧能大师说的「心动」算不算妄想呢?当然算。但那是以妄想对治妄想,或者说是以毒攻毒。《圆觉经》另有个巧妙的比喻,好比用木头钻木头,是为了生火。等木头冒烟生出火苗,这团火能把两块木头全都烧成灰烬【11】。祖师大德用佛法开导我们,那是对治妄想的工具。我们听了他们的话,突然醒悟,内心生出智慧的火苗。这团火不但烧掉妄想,也燃尽佛法。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一切都能放下。里面的妄想少,外面的闲话少,也不会随便与人起争执。这样的行持,就是古德说的「行起解绝」。

【1】《楞严经》卷二:「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2】《楞严经》卷二:「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3】《楞严经》卷二:「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4】《斐多》:「为了他们生前的罪过,罚他们的灵魂在那些地方徘徊。他们徘徊又徘徊,缠绵着物质的欲念,直到这个欲念引他们又投入肉体的牢笼。他们生前怎样为人,来世大约就转生为同类性格的东西。」「譬如有人一味贪吃、狂荡、酗酒,从来不想克制自己,他来生该变成骡子那类的畜牲。」「有人专横凶暴,来生就变成狼或鹰鸢。」「事情很明显,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性,走各自的道儿吧?」
【5】《早期希腊哲学》中谈到毕达哥拉斯的道德观:「在现世生活里有三种人。正象到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来的也有三种人一样。那些来作买卖的人都属于最低的一等,比他们高一等的是那些来竞赛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种乃是那些只是来观看的人们。因此,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真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6】《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7】《十善业道经》:「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8】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本是三国时期虞翻家宅,死后舍宅作寺。初名制止寺,唐朝时称法性寺。后多次更名。南宋时称报恩光孝寺,延用至今。
【9】《六祖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10】《六祖坛经》:「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11】《圆觉经》:「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