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说

轻松不失严谨,简单不乏深刻
正文

《第三种存在》贰I.「相」与「想」

(2025-07-28 11:10:12) 下一个

第三种存在

贰、平静的湖

I. 「相」与「想」


吴冠中作品,融合东方水墨与西方油画

这几篇文章,是希望通过三个简明的汉字把佛法介绍给大家。上次谈了「相」,这次我们说说「想」。在佛典中,有时会把「相想」两个字放在一起。比如《楞严》上说「虚妄相想」,玄奘大师翻译的《金刚经》说「不住相想」【1】。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代表了佛法观察世界的一种角度。它是把世间万物大分成两类:一类是感官上浮现的影相,一类是头脑中流淌的思想。这种两分法很简明,同时也很深刻。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被这两件事充满,它们时时刻刻打扰着心灵的安宁。

早上一睁眼,扑面而来的是衣食住行的交响,一个变幻不停的「相」的世界。人说它如梦如影,如烟似戏,但它却如此生动真实的显现着,无从摆脱。变幻的「相」又能吹皱心水,荡起层层叠叠「想」的涟漪,又或掀起「想」的巨浪【2】。一切是非善恶,爱恨情仇,都在「想」的世界里发生。人的内心,是比现实更加扑簌迷离的世界。现实是简单的,人把它「想」复杂了。现实直截了当,人把它「想」拧巴了。好好的日子过不下去,痛苦了抑郁了,都是凭空「想」出来的心病。为了减轻思想的负担,我们有必要对「想」做一番深入的探讨。

【1】《金刚经》六个版本,流通最广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版本。鸠摩罗什多用意译,这一句翻为「不住于相」。而玄奘大师的版本多用直译,这一句翻为「不住相想」。梵文原本是nimitta-sa?jñā(相想)。
【2】《楞伽经》:「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这首偈以心为海,以相为风,以识为浪。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