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定财心

许许定财心 - 财自在心自由
个人资料
gam202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My Money Journey》读书笔记(二):自由的代价,不是金钱,而是选择权

(2025-07-05 19:02:58) 下一个

《My Money Journey》读书笔记(二):自由的代价,不是金钱,而是选择权

这本书讲的都是普通人如何走向财务自由,或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

这些作者不是“年入百万”的大神,而是你我身边随处可见的人:父母、移民、单亲妈妈、工程师、节俭控……他们也曾徘徊、犯错、恐惧,但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我曾收集了不少“百万故事”。本来以为,在这个“亿万起步”的时代,百万早已吸引不了眼球了。但这本书《My Money Journey》让我改观:
书里的主角们,很多人在几十万、百万的资产阶段,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没有惊天动地的财富积累,却颇接地气。也适合普通人参考。


1?? 【抠门自由】——15年白省,学会转念才是真自由

作者是一位印度移民。他回顾自己前15年的工作生涯,只干了一件事:存钱。为了省钱,他拒绝投资、错过机会,也错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他以为自己“财务上很安全”,但其实只是“心理上不敢冒险”。

一次偶然的对话改变了他——一位 接送司机讲起,自己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恐慌卖出所有股票,退休计划破产,只能开车糊口。他开始意识到:过度追求财务舒适,反而让人活得不自由

他决定换个角度看问题。他不是问“我有没有钱可以退休”,而是问“我要什么样的人生?”最后他决定50岁退休,尽管财务并不完美。但他知道,他妻子(第二任)愿意继续工作,也愿意支持他。对他说,“节俭”也许不吸引人,但换来了人生最大的奢侈:财务自由

2?? 【Early and Often】——早一点,省一点,幸运就可能翻倍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是真正的“节俭达人+股市幸运儿”。从小就擅长存钱,还赶上了投资市场的好时机。他2020年初资产86万,虽然疫情期间跌到64万,但2021年底又涨到了140多万。33岁提前退休,进入“工作为兴趣”阶段

他原本做过交易员、MBA讲师,后来开始给 HumbleDollar 写专栏。他说,自己从不把工作当成唯一收入来源,而是当作“带来意义的事”。

看他这段经历让人羡慕——他当然有节俭和努力,但也遇上了“股市最好的十年”。不能把别人的好运照搬到自己的人生,但他身上的“早开始+持之以恒”的力量,确实值得学习。


3?? 【Taking Control】——单亲妈妈的逆风翻盘

作者从泰国移民到美国,母亲长期情绪不稳,让她从小就渴望掌控人生。她靠自己拿到MBA,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看起来一切都在掌控中,直到33岁——她成了单亲妈妈。

她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要求孩子的抚养费;二是把共同购置的房产完全让给了前夫。她的人生“清零”了。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继续工作、积累经验,直到37岁遇见了现在的丈夫——一个同样是单亲爸爸的人。

他们两个儿子差不多年纪。虽然夫妻性格不同,她“非黑即白”,丈夫却是典型的“即时消费型”,但因为共同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反而财务关系很稳,性格差异也给生活加了点小调料。

她说:“家庭的和谐,比赚钱重要多了。”我特别认同这句话。理财不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情感的建设。

4?? 【Learning by Helping】——教别人理财,也是在帮自己

这篇讲的是一个工程师的故事,叫 Rick。他在帮助父母和岳父母打理财务的过程中,慢慢自己也学会了财务规划。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家庭投资小组”,用 Excel 做共享账本,五年坚持不懈,类似运营了家庭的mutual fund。

2007年,他请专业顾问做了财务评估,用 Monte Carlo之类的 模型算出自己62岁可以退休。但2008年危机一来,市场大跌。他没有恐慌卖出,也没有怪罪投资,而是更认真学习。后来考了多个证书,成了注册退休收入规划师(RICP

60岁正式退休后,他开始做志愿者,帮社区里的老人报税。他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光”。经济上足够稳定,精神上又能帮助别人——这是他梦想的生活状态。

我的感想:财务自由不只是一张图表

这一批故事读下来,我有几点特别深的感触:

  1. 节俭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转念”。很多人以为省钱=安全,其实是因为我们对未来太没安全感。
  2. 投资是一种“允许自己相信未来”的行为。即使市场波动,也不能因为一时恐慌就放弃长期规划。
  3. 不完美的财务状态,并不妨碍你过好当下的人生。没有人“完全准备好”才退休的,大多数人都是边走边修。
  4. 真正自由的人,往往也愿意帮助别人。无论是做义工,还是写专栏分享经验,他们都在通过“教人”来持续学习。

这本书收录了几十位作者的真实故事,其中也有几篇是职业文人写的。我得吐个槽:他们的文章,真的没那么好读。

文人嘛,炫技已经成了习惯。文似看山不喜平,但我看理财,是为了吸收信息,不是来品诗的。
尤其是这本书的总编辑,也就是 HumbleDollar 网站的主理人那篇,最难读。他写自己“没有勇气结束的一段感情”,跳来跳去的。你既然说了,也不好好唠唠,读者看得云里雾里,吃瓜也吃不清爽。

说实话,你要不是王尔德、马克·吐温,最好还是按普通人的阅读习惯来写。别在理财文章里搞《百年孤独》,闹不赢的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