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来 来,来发财
人人都想发财(当然,总有对此无感的人,请仙人们跳过此文)。可惜的是,很多人既想发财,又懒得思考,还相信别人能带ta发财。
最近我的人设好象立起来了。三五不时有人问我投资问题。
有的是很令人无奈的。比如,“我看错了股价,一下买多了,买成了10倍,现在该卖吗?”
我提供了点比较合适的意见。她还问我,“那你每次买多少?”
同志,我买多少,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好嘛。
这两天,小雅发了几篇她看到的YT投资视频给我,想问问我的意见。
其中英文的我略有印象,访问一众大佬,几年10倍,5倍之类的。
这些内容,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中文的倒是让我“老友重逢”般地一笑:那几个博主我好多年前就看过了,他们起标题的能力是不断提升,也很稳定的输出。
小雅是个很聪明能干的经理人。但她如果想通过这些YT视频学习投资,起手好象没脱离普通人的能力圈。
我在想原因是什么。
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小雅去了美国。我以为她跑去观察“敌情”,以便下注。当时双方貌似不相上下,我问老谱怎么看 – 他说不知道。我们就没赌。
结果我问她是否发了大选的财,她说没有。当时是出公差。
我问,那你的朋友有押特朗普的么?
她说有,但也没押多少。但她客户有投美国,22年股市降的时候就布局进去了。
小雅离钱和有钱人都很近,能看到真正发财的人:有眼光、有头脑、有境界。
而普通人往往连自己在哪一层境界都不知道。
关于“发财的境界”,以后我会写一篇专门讲讲,普通人该如何进阶升级。
普通人为什么很难发财?
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大多数是靠“知识教育”走出来的。但投资这个事情,不是靠“知识”发财的,而是靠认知和行中知。什么意思?就是不是你看了多少本书,而是你有没有在实际投资中,跌倒、反思、成长、修正。
聪明的普通人做不好投资,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
他们习惯“先知后行”:要学完了再下场。但投资这事,就是要“边做边修”,没有教科书版本的完美路径。
我们这个社会其实也没教过我们怎么评估自己的“段位”。于是,大量人不知天高地厚地跟风买股,又总是在新闻刺激下情绪化操作。
最典型的两大陷阱:
谁会愿意教你真正的投资?
老实说,真懂的人不一定愿意教小白。他们多数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性价比的事情上。高手要么做私募、风投,要么干脆躲起来默默发财。
反倒是牛市一到,自媒体投资“导师”层出不穷,个个都在实盘示范、标榜10倍、30倍;
但到了熊市,就一个个销声匿迹,冷冷清清。你得想想:真正适合普通人学的,是什么?
要能穿越牛熊的投资方式,大致就两类基本的:
也就是说——
越容易跟着学的,内容就越少、越寡淡;
而内容滔滔不绝的,往往难以复制。
華爾街背景 ≠ 投资高手
我跟小雅都喜欢小Lynn。但我说如果单以股票投资而言,看小Lynn的视频没什么用的。能看出来,她个人没怎么做股票投资,也没碰币。小雅有点惊讶地说:“她以前是华尔街工作的啊!”
我说:“那又怎样?”
在华尔街工作,不等于懂股票投资。华尔街是高度分工的地方,有的人一辈子只看某个细分模型,或只写报告、做销售,根本没有做实盘操作的经验。
投资,是一门靠“心性、判断和承压能力”活下来的功夫。
而不是在名片上印着什么title。
那到底该怎么学投资?
我只能说,不要幻想捷径。
如果你是普通人,来自非金融背景,不妨从以下几点开始:
写在最后
所以——
来,来,来,来发财——
请你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想发财没错,但盲目发财的结果往往不是“来来来”,而是“去去去 —— 去割肉”。
有能力赚钱,也有能力拒绝诱惑,这样的人,早晚都能活成友钱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