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从来都不轻松,尤其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真正让人亏损的,往往不是市场的波动,而是情绪裹挟下的慌不择路。
先说结论 - 其实没变化。还是持续定投。但确实是经过了重新思考,因为周围的意见太一边倒了。
最近关于加拿大的悲观论调此起彼伏——说加拿大会越来越乱的,是下一个玻利维亚的,还有“肯定要阿根廷化”。我的一位本地朋友老乌,已经决定移居马来西亚。
面对这些声音,我决定冷静下来,整理思路。结合目前为数不多但颇具说服力的乐观观点,重新评估现状。首先,加拿大政府已经开始收紧移民政策,“乱”的问题正在被应对。而玻利维亚作为一个体量和体制都不同的小国,本身并不具备可比性。至于“阿根廷化”,这可以拿出真实数据来说话。
这是一个极端假设,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加拿大高债务与持续通胀的担忧。然而,现实中,加拿大与阿根廷有着本质区别:
方面 | 加拿大 | 阿根廷 |
---|---|---|
中央银行独立性 | 高(尽管近年来有所争议,但机制仍在) | 弱,政府频繁干预货币政策 |
货币信用 | 加元仍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 披索全球信用极差 |
债务结构 | 主要是内部债务,利率可控 | 外债比例高,违约历史多 |
制度环境 | 稳定,信用体系成熟 | 政策多变,腐败问题严重 |
通胀情况 | 中度通胀(目标2–4%,目前略高) | 高度通胀(年通胀超200%) |
我并不是一味盲目乐观,而是基于以下几个事实:
资本主义的基本运行逻辑并未改变。除非整个体系崩溃,否则资本积累、企业增长、市场扩张这些规律会继续发挥作用。
历史数据给予信心。
小土豆上台(2015年)时 TSX 指数约为13,000
2025年5月8日为25,000点
总回报约为 2.27 倍
指数 | 2015年数据 | 2025年5月 | Total Return |
---|---|---|---|
TSX | ~13,000 | 25,000 | 2.27x |
纳指100 | ~4,500 | 20,000 | 4.8x |
S&P500 | ~2,100 | 5,600 | 3.18x |
如果2035年前市场年化回报保持在约10%,那么未来十年指数回报可能仍有2x–5x的空间。若搭配定投策略或估值优化策略,回报还可能更高。
我决定站在乐观的一边,并愿意为此“买单”——不代表盲信,而是选择相信时间、制度、市场的力量比恐慌更可靠。
结语
不盲目乐观,也不恐慌退缩。
在情绪与理性的交锋中,我选择锚定一个更清晰的坐标——
科技,始终是改写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AI红利虽颠簸,但大争之世,唯趋势不可逆。
与其追逐浪花,不如登上投资的航空母舰——
用定投为未来押注,在时间的复利里,为自己的前瞻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