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定慧投

许许定慧投 - 财自在心自由
正文

财务自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2025-04-18 20:54:05) 下一个

财务自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的后续故事。
有人投资出了问题,入不敷出,不得不回到职场;
有人则在“无所事事”中感到百无聊赖,最后选择继续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工作。

也确实有不少人,过着“有钱有闲”的快乐生活。
但就像正常婚姻不够稀奇、没人报导一样,
那些吃吃喝喝、游游逛逛的日子,看起来好是好,却并不总是令人向往。

对我来说,吃喝和旅游都没太大吸引力。
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些都不是目标,那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活出自己”

我们习惯把“活出自己”理解为拥有选择的自由,时间的自主,财富的保障。
但这些,终究是外在形式。如果内在没有真正清晰、持续的动力源,那自由也会变得空洞。

“怎么算活出自己?”

这个问题,终究无法从书本或别人的答案中得到回应,它需要我不断和自己对话,在现实中尝试。

正如那句古诗所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内在的“源头活水”是什么?

对我来说,是兴趣,是好奇,是那些做起来不需要意志力、甚至让我忘记时间、进入心流(in the flow)的事。

真正的动力,不靠意志力

我曾经试图“自律”,但发现真正喜欢的活动,是会自然持续,不需要特意坚持。

比如我每周参加英语即兴表演(Improv)已经好几年了,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因为它切合我的天性——那种瞬间反应、无剧本互动的状态让我觉得特别自在。

而无形中,它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也小小拓宽了我的社交圈。有些improv活动我也结合应用到工作中带的小组。

天赋其实并不是一个“已经确定的礼物”,它需要不断实践、打磨,在不断尝试中才会发光。

阻力,是通向内在的入口

有时候我会计划做一件事情,但心里会冒出一种奇怪的抗拒感。
年轻时我会责怪自己拖延、懒散,但后来我学会停下来问一问:

“这份抗拒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东西 ——
压抑的情绪、渴望、身份(identity)、期待、inner child的呼唤?”

我们的抗拒,往往链接着早期的经历,或者内化的价值观。它的意图是保护我们,但往往也在限制我们。每一次与抗拒对话,都是深入内心的一次旅程。


向内倾听,连接意义

而当我开始愿意倾听这些内心的声音,我也慢慢触碰到一个更深的议题:

我到底为什么而活?

不是别人期望我做什么,而是我自己,真正想投入时间与生命的,是哪一类事、哪一种状态、哪一种价值?

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意义并不是在书里找到的答案,而是从一次次真实的体验与对话中,悄然浮现的东西。


意义,是精神的自由

就像维克多·弗兰克尔在《寻找生命的意义》里说的:

“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生存的主要动机,而不是受本能驱动的『次级合理化』。
这一意义独特而具体,它必须而且只由一个人独自实现。只有这样,它达到的意义境界,才能让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如果说财务自由是某种“物质上的自由”,那意义感则是更深层的“精神上的自由”。


所谓“新起点”,是不为生存驱动之后开始寻找的方向感和意义感

当一个人拥有了某种形式上的自由之后,问题才刚刚开始。
自由之后,我要去哪里?我要如何定义“值得过的人生”?

我开始明白:意义感不会一次性到达,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生成。

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照搬别人的成功路径,而是回到自己的天性、兴趣、以及每一次情绪的起伏中去发掘。


写在最后

我仍然在探索的路上。只要那股“源头活水”还在流动,我就不会停滞。

而这份源头,并不来自任何计划或模板,而是来自真实、持续的内在对话。

愿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方向,不急不慌,不照搬别人,不忽略自己。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