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斯托克顿著 浮世文心译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半野蛮半开化的国王,尽管接受了一些远方传来的罗马文明的启蒙,他的很多想法,就像他那仍旧野蛮的一半那样,仍然非常夸张生猛。他是个独断独行、异想天开的人,就这样我行我素,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他常常沉溺于自言自语,而一旦他跟他自己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事就那样定了。当他的国家风平浪静,臣民都规规矩矩的时侯,他是很和善的;而当有点什么风波,或有人越轨出格的时侯,他就更“和善”了。那是因为矫枉入正、修乱治平是最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事。
在那些使他野蛮之性略显文明的舶来观念中,有一项就是建造公共斗兽场。他坚信,通过人类与野兽的英勇搏斗,可以陶冶民众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然而即使是在这里,那股夸张而野性的想象力依然主导了一切。国王所建的斗兽场,并不是为了让百姓聆听垂死角斗士的悲壮吟唱,也不是为了让他们目睹宗教信仰如何在饥饿野兽的血盆大口中终结,而是为了一个他认为更能激发人民心智能量的伟大目标。这座巨大的圆形剧场,环绕着阶梯看台,藏有神秘的地下室与隐秘通道,成为了实现“诗意正义”的工具——在这里,罪恶与美德都交由一位公正无私、不可贿赂的“机缘”来裁决与奖惩。
当一位臣民被控犯下某种足以引起国王兴趣的罪行时,官方便会发布公告,告知百姓:在指定的某一天,罪犯的命运将于国王的斗兽场中揭晓。这座斗兽场的确配得上它的名声——尽管它的外观和设计源自异邦,它的用途却完全出自这位国王的独创。他是一个从头到脚都堪称为“王”的人,不受任何传统约束,随心所欲。他给所有假借来的人类思想和行为形式,都统统嫁接上自己那套旺盛的野性理想主义。
等到百姓都在看台上就位,国王也在朝臣们的簇拥中高高端坐王位,他便发出一个信号。随即,他下方的一扇门缓缓打开,被告人走入斗兽场,站在正中央。而在他正对面,斗兽场的另一侧并排站立着两扇一模一样的门。被告有权也必须径直走向那两扇门,挑一扇打开。选哪扇都可以,完全听凭他的心意——或者说,听凭前面提过的那位公正无私、不可收买的“机缘”来决定。
从他打开的那扇门中可能扑出一只饥饿凶猛的猛虎——那是国中能找到最残暴、最血性的猛兽。它会立刻朝他扑上去,把他撕得粉碎,那就是他“有罪”的证据与惩罚。
一旦命运这样揭晓,沉闷的丧钟随之敲响,哀号声从布置在斗兽场外圈的“专业哭丧人”嘴中此起彼伏,整个看台上的观众也垂头丧气、缓缓离场,心中悲痛不已——这样一位年轻俊美、或年老受敬的臣民,竟然落得如此可怖的下场。
但如果被告打开的是另一扇门,门后走出的便是一位美女——这是国王在众多美貌臣民中,特地挑选出一位最符合他年纪与身份的,来奖赏他的“清白无罪”。至于他是否早已有妻有儿,或心有所属、情有所归,那都无关紧要——国王绝不容许这些琐碎的个人小事来干扰他那套奖惩分明、恢弘庄严的伟大制度。
接下来的仪式,与另一种结局一样,立即在斗兽场中举行。又有一扇门在国王座下开启,一名祭司走出,身后跟着一群唱诗的乐人和吹奏金号、翩翩起舞的少女。她们吹奏着欢乐的乐曲,跳着婚礼之舞,缓缓走向那对新人成双成对站立的地方。婚礼也就在那时,当场愉快而郑重地举行了。
随后,欢快的乐钟齐声大作,百姓们发出喜悦的高声欢呼,那个清白无罪的人在洒满鲜花的道路上牵着新娘回家——孩子们撒着花瓣走在前头,热闹而庄严的一幕。
这就是国王那套半野蛮的司法制度。他认为,这制度的“绝对公正”显而易见:被告毫无头绪,根本不知道哪扇门后站着美女,哪扇门后藏着猛虎;他可以随意选择其中之一——却完全不知道,下一刻等着自己的,是被猛虎撕裂,还是被一位陌生女子迎娶成婚。
有时猛虎藏在这扇门后,有时藏在那扇门后,位置并无定式。这个“法庭”所作出的裁决不仅公正,还具有一种可怕的“果断”:只要他“有罪”,那只猛虎便会当场予以惩罚;而只要他“无罪”,就立刻获得一场婚礼的嘉奖——不论他愿不愿意接受。
在国王的斗兽场中,没有人逃得出“正义”的判决。
这项制度在国内极受欢迎。每当举行重大审判的日子,百姓们聚集而来,谁也不知道自己将见证一场血腥屠杀,还是一场欢天喜地的婚礼。正是这种不可预知性,为整个场面增添了别样的刺激与趣味,否则这类活动又怎能吸引如此多的关注?
于是,广大百姓得到了娱乐,也感到心满意足;而那些讲究思辨的人士,也找不到任何“不公”的理由——因为整个命运的选择,明明都掌握在被告自己手里,不是吗?
这位半野蛮的国王,有一个美丽如他最瑰丽的幻想般的女儿,灵魂也如他本人一样炽热而骄矜。不用说,她是国王的掌上明珠,是他在人世间最深的挚爱。
而在他的朝臣中,有一位年轻人,血统清正却卑微,正是那种在浪漫故事中最常见、爱上公主的典型人物。这位皇家少女对他非常满意——他俊朗英勇,全国上下无出其右。而她对他的爱,饱含原始的野性,极端炽热而强烈。
这段恋情悄悄延续了好几个月,直到有一天,被国王撞破了。他毫不犹豫,也毫不动摇地“履行”起自己的职责:立刻下令将那青年关进地牢,并指定日期,让他接受斗兽场的审判。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格外重大的审判,不仅国王本人万分关注,全国上下也都热切地盯着这件事的发展。
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案件;从未有一位臣民胆敢爱上国王的女儿。虽然近来这样的事逐渐变得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却是既新奇又震撼的头条大事。
全国的虎笼都被彻底搜寻一遍,只为选出最凶猛、最残忍的猛兽,好用在这场斗兽场中的审判。与此同时,全国上下的妙龄美女也由本领高强的裁判们细细筛选,以便若命运不将那青年送入虎口,至少能为他配上一位“相称”的新娘。
当然,众人心知肚明:那所谓的“罪行”确实存在——他爱上了公主。无论是他本人、公主,还是旁观者,都不曾想过要否认这个事实。但国王决不会容许这样一个小小的“事实”,来妨碍他心爱制度的运行——毕竟,他从这套审判机制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与满足。
无论结果如何,那青年终将“得到处理”;而国王则会从观赏这出大戏的进展中得到审美的愉悦。这场戏剧的结局会告诉人们:一个青年竟敢爱上公主,这事,到底是不是“错”。
审判之日终于到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挤满了斗兽场那一层层巨大的看台;而那些没能进场的群众,则在场外墙边拥作一团,不肯离去。国王与他的朝臣早已就位,端坐于那两扇门的对面——那是一对命运之门,因其一模一样而更显可怖。
一切就绪,信号发出。国王座下的一扇门缓缓开启,公主的恋人走入了斗兽场。他身形高挑,容貌俊美,金发熠熠,他一现身,全场便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夹杂着敬仰与忧虑。场中一半的人此前甚至不知道,世上竟有这般出众的青年。难怪公主会爱上他!而如今,他竟然要在这里接受那样的命运裁决,真是令人难以承受的悲剧!
那青年缓缓走入斗兽场,依照惯例,转身向国王鞠了一躬。但他此刻心里根本没有那位王者的存在——他的目光始终牢牢盯着坐在国王右手边的公主。
若不是她性格中那野蛮的一半,这位公主或许根本不会出现在现场。但她那炽烈、激昂的灵魂,根本无法容许自己缺席——因为这一刻,她牵系得太深,牵动得太苦。从国王下令让她的恋人在斗兽场中决定命运的那一刻起,她便昼夜不息、心无旁骛,满脑子都在盘算这件大事,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细节。
她拥有的权势、力量、影响力和坚强意志,在所有曾卷入类似案件的人中,无人能出其右。她做到了前人从未做到的事——她得知了那两扇门背后的秘密。她知道,哪一间屋子里,是张开铁栏、藏着猛虎的牢笼;而哪一间,则静静等着那位“命定新娘”。
这两扇厚重的门,门后还挂着沉沉的兽皮,任何声音或动静都无法从内透出,被告人在走近、准备开启门闩时,是不可能得到半点暗示的。但黄金的力量,加上女人坚不可摧的意志,让这个秘密最终落入了公主之手。
她不仅知道哪扇门后藏着那位一旦门开便会满面羞红、光彩照人的女子——她还知道那女子是谁。那是宫廷中最美最娇的一位少女,若那青年被判无罪,她便是赐给他的奖赏。公主恨透了她。
她曾不止一次地看见,或者说以为自己看见,那位美人向她的恋人投去倾慕的目光;她有时甚至觉得,那些目光被注意到了,甚至得到了回应。她也见过他们交谈——不过是寥寥数语、片刻之间,但短短几句话也足以说尽千言万语。或许只是些无关紧要的闲谈,但她怎么可能安心相信那就是全部?
那姑娘是美的,但她竟敢抬眼看向公主所爱之人——这就足够了。于是,公主便用她血脉中那一整条野蛮祖先传下来的全部激情与狠烈,去恨那扇门后,正在脸红颤抖的女人。
当那青年转过头来望向她,两人目光交汇时,她坐在众多紧张观众中间,脸色比任何人都还要苍白。他一眼就看出,她已经知道了哪扇门后藏着猛虎,哪扇门后站着那女子。这种洞察的直觉,是灵魂相通的人才会拥有的。
他本就料定她会知道。他了解她的性情,确信她绝不会安于无知,必定想尽办法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这件连国王都不知、其他人更无从得知的秘密。
要想确知哪一扇是他该开的门,唯一的一线希望,就全在公主能揭开这重重迷雾。而当他望向她的那一瞬,他便明白:她已经做到了——正如他心中始终坚信的那样,她一定会做到的。
就在那一刻,他迅疾而焦灼的目光向她发问:“哪一扇?” 这道无声的询问,对她而言却清晰如雷霆——仿佛他不是站在斗兽场中默然相望,而是隔空大声呼喊。
一瞬都不能耽搁。问题是在一眨眼之间抛出的,回答也必须在电光惊闪的刹那给出。
她的右臂正搁在面前那条铺着软垫的栏杆上。她抬起手,迅速而细微地朝右边动了一下。没有任何人看见,除了她的恋人。场上所有的目光,除了他的,都紧紧盯着斗兽场中央这位即将作出抉择的青年。
他转过身去,脚步坚定而迅速地走过那片空旷的场地。全场的心跳仿佛同时停顿,呼吸尽数屏住,所有的目光都死死盯在他的身上。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走向右边那扇门,伸手,将门打开。
现在,故事的关键是:那扇门后出现的,是猛虎,还是美女?
越是深思这个问题,越是难以作答。它牵涉到对人心的探究——那是一片错综复杂的情欲迷宫,是极难找到出路的。亲爱的读者,请你试着想一想——但别想如果是你,而是——那位血气方刚、不脱野性的公主会怎么选择。她的灵魂正被绝望与嫉妒的烈火炙烤至白热。
她已经失去了他——但问题是:她愿意让谁来拥有他?
不知多少次,在清醒时或梦中,她都曾因恐惧而惊叫出声,用双手捂住脸庞,只因脑中浮现那可怕的一幕——她的恋人推开那扇门,而门后,正有猛虎张着血盆大口等着撕裂他。
然而,多少次 —— 更多更多的多少次 —— 她在脑海中看到他走向“另一扇门”!每当她在痛苦的幻想中,看见他推开那扇门、因狂喜而骤然一震时,她便咬牙切齿、撕扯头发;每当她看见他飞奔向那名女子,迎向她因胜利而泛红的双颊、熠熠生辉的眼神时,她的灵魂仿佛燃烧起来;她看见他牵起那女子的手,满身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听见人群中爆发出欢腾的欢呼,喜庆的钟声在空中疯狂回响;她看见祭司与那群载歌载舞的随从缓缓走向他们,在她眼前将他与那女子结为夫妻;她还看见他们一同步上那铺满鲜花的道路,步步远去,而身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欢笑与喝彩声——在那轰然的人声中,她那一道绝望的尖叫,被彻底淹没了。
难道让他立刻死去 —— 去往那半野蛮的未来世界里的福泽之地等待着她 —— 不是更好吗?
可是,那头可怕的猛虎,那撕心裂肺的惨叫,那喷涌而出的鲜血啊!
她的决定是在一瞬间表达的,但这个决定,却是在无数个痛苦的昼夜反复思量后才做出的。她早就知道他会向她寻求答案,她也早已决定自己该如何回应。于是,在那决定性的刹那,她毫不犹豫地抬起手,指向了右边。
很难知道她倒底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而我也不想假定我能解答此谜。因此,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各位:
那扇门打开后,出现的——是美女,还是猛虎?
【译后记]
《是美女还是猛虎?》(The Lady Or The Tiger?)是美国作家弗兰克·斯托克顿(Frank Stockton)发表于1882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弗兰克·斯托克顿生于1834,死于1902,跟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是同时代人。
出现的应该是女人吧?
心理学家们说:男人更在意他的女人的身体,而女人更在意她的男人的心。
根据这个说法,对公主来说,她的男人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他的身体和别人在一起,并不是最糟糕的事。
小说作者 Frank Stockton 是男人。在十九世纪,心理学知识还不普遍。也许他会以男人之心,度女人之腹,做出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