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正文

“掌上电视”App:尽享乒乓球盛宴

(2025-10-04 09:27:36) 下一个

今年五月回国,最大的惊喜之一,就是几乎每天都能看上世界乒乓球大满贯赛的直播。中央电视台有两个体育频道CCTV-5和CCTV-5+ 轮流转播比赛,错过了还有大量重播。于是我每天有空就追几场,看着运动员的巅峰对决,不仅激动,还勾起了我少年时打乒乓球的记忆。回美国后来我还特地写了一篇博文,把这次重燃乒乓热情列为回国的特别收获之一。

出国之后,文化环境也大不相同。许多在中国受欢迎的运动在美国几乎成了边缘项目。美国人热衷的是职业篮球(NBA)、橄榄球(NFL)、棒球(MLB)、网球、田径、高尔夫这些,而中国人爱看的排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在美国电视上几乎是凤毛麟角。

所以在美国,我也渐渐学会了看篮球。刚来的时候,跟着隔壁一位中国留学生一起追NBA。当时最火的就是芝加哥公牛队(Chicago Bulls),而乔丹(Michael Jordan)正是那支连续夺冠的公牛队灵魂人物。经常和公牛队对抗的,还有纽约尼克斯队(New York Knicks)、迈阿密热火队(Miami Heat)、印第安纳步行者队(Indiana Pacers)、波士顿凯尔特人队(Boston Celtics)。这些队伍里,我的最爱还是公牛,是公牛的粉丝。除了乔丹,我还特别喜欢公牛队的教练菲尔·杰克逊(Phil Jackson)。他气度从容,当时我并没觉得公牛能拿冠军和他有多大关系,可等他去了洛杉矶湖人队(Los Angeles Lakers),又带队连夺三冠,我才意识到好教练的作用。公牛王朝结束后,我的兴趣也跟着杰克逊转投湖人。但等到杰克逊退休,我追NBA的欲望却忽然消失了。

橄榄球也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看的。不过橄榄球那种冲撞,对我们中国观众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残暴”。刚开始还能看几场,但没法像篮球那样投入,也就每年超级碗(Super Bowl)时关注一下。毕竟在大学教书,如果对这些大赛完全不懂,和学生聊天时就会少了共同话题。

想看中国的比赛,在美国几乎不可能。刚出国时,流行买个卫星小耳朵,也就是一个小天线盘子架在室外,连上接收器,方向调准了,就能收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4。那时候,探亲来美国的家人最想念的就是这个频道的中文声音。偶尔它还会播点电视剧,于是当时看中国电视剧也主要靠它。只是随着网络普及,这些卫星小耳朵早已进了垃圾回收站。如今我们喜欢的那些体育赛事结果能在网上轻松查到,但直播依然稀缺。奥运会时偶尔有几分钟转播,但美国观众不感兴趣的项目,基本不会出现在电视上。

所以这次回国能天天看乒乓球比赛,让我少年时的热情又回来了。可惜一回美国,又落差满满。想看,只能上网搜体育爱好者的频道,看一些片段集锦。虽然精彩,但终归不如看直播来得过瘾。

前几个星期出门旅游时,一个朋友提到他经常看中国女排的比赛。我一听来了兴趣,问他在哪里看,他告诉我是靠一款手机APP“掌上电视”。我立刻下载,发现这软件简直神器!几乎所有中国电视频道都能实时直播,还能投屏到电视上,画质还是高清的。简直比我当年的“小耳朵”强大一百倍。

于是这段时间,我又重新追起了世界乒乓球大满贯中国站的比赛。可惜时差尴尬,很多比赛都在美国的凌晨。我只好设闹钟,有时还戴上耳机独享盛宴。昨天凌晨最过瘾的一场是王曼昱对阵日本小将张本美和,结果王曼昱 4:0 横扫,把对手完全打得没了脾气,据说赛后还哭了,叹息王曼玉是她难以跨过的一座山。今天早晨又看了孙颖莎和陈幸同的四分之一决赛,也是惊心动魄。

中国队这次参赛阵容格外庞大,几乎是集团军作战,年轻选手层出不穷,不断爆冷击败外籍名将,为中国包揽冠军奠定了基础。最后的冠亚军大战,大多还是中国选手之间的对决。当然,每个人依然全力拼搏,毕竟单打冠军奖金就有十三万美元。

如今,掌上电视的体育频道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至于新闻和电视剧,现在网上都有,不必靠央视国际频道了。唯独体育频道,对我们海外华人来说,就像一道额外的家常菜,给生活添加了几分久违的味道。

2025.10.4 于美国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