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个人资料
正文

《焕羽》:成长的痛苦与代价

(2025-08-04 05:12:37) 下一个

最近除了追看热播剧,我还特地选了一部先前播出的电视剧《焕羽》。这部剧篇幅不长,适合一口气看完。

尽管《焕羽》最终呈现了一个圆满结局: 女孩与男孩在灯塔下重逢,在光的引领下走向一个尚未揭晓但令人期待的未来。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走过的曲折成长之路。两位主角都曾遭遇生活的重创,甚至一度想要一起离家出走。如今,他们已从少年成长为大学毕业的青年,正如女主母亲所说:上了大学就自由了,妈妈不再管你了,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了。

这部剧最震撼我的,是它对九零后一代成长经历的深刻描绘。他们年纪尚小,却早早经历了生活的磨难。这正是《焕羽》试图传达的核心信息:成长不是无忧无虑的,而是痛苦并沉重的,有时甚至伴随着生与死的考验。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剧中那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象征意味深长。青羽在雪地中发现它时,它已受伤濒死。她收留它,把它安置在笼中,虽然小鸟失去了在自然中自由飞翔的能力,却得到了生存的保障。待它康复、羽翼丰满后,青羽将其放飞。这一象征寓意明确:家庭的保护虽然会带来某种约束,但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庇护。编导通过鸟与笼的意象,点出一个健全家庭对孩子至关重要。

然而,剧中展现的,却是三组破碎家庭带给孩子的深远影响。

首先是女主乔青羽的家庭。故事开篇,她随父母搬到寰州,父母开了家面馆,她转入新学校。青羽因出众的容貌吸引了男主明盛的注意,却也招致几位女生的嫉妒和校园霸凌。在此过程中,她意外得知已故的姐姐曾在这座城市生活,并因艾滋病去世。艾滋病在世人心中往往与放荡相关,这让青羽不但背负起姐姐的“污名”,也成为同学背后议论的对象,令她愤懑而不堪。

但青羽并非懦弱之人。整个高中第一年,她始终在追查姐姐死亡的真相。母亲曾称姐姐死于阑尾炎手术,而青羽在返乡时偶然发现伯母留下的日记,才知姐姐曾经历一段悲惨人生。在她记忆中,姐姐是温柔懂事的女孩,这使她更坚定了查明真相的决心。

最终,她发现姐姐贝羽曾与大伯领养的儿子乔劲睿发生关系并怀孕,却被劲睿否认。劲睿是长辈口中品学兼优的榜样,这一发现令青羽震惊。她选择在乔劲睿婚礼上揭露真相,以一纸文书揭开姐姐的怀孕与死亡,撕裂了乔家的体面。奶奶因此住院,不久后去世,爷爷、大伯、大妈对青羽恨之入骨,家族彻底分裂。青羽独自离家,最终在雪地中被明盛所救。

剧中对乔家这一畸形家庭进行了深刻批判。青羽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三,毫无话语权,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结构。大伯无子,于是收养乔劲睿;而青羽父母因家族压力,不得不再生育,先后有了青羽和弟弟劲羽。九十年代,一个家庭若生育三个孩子属违规,青羽父亲因此丢了公职,只能靠经营面馆维生。更令人心寒的是,家族强行将长女贝羽留在南乔村,由祖辈抚养。

贝羽成长在一个冷漠、刻薄的大妈手中,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显然受尽虐待。与劲睿的关系导致她怀孕,被抛弃后心灰意冷,成为家族放弃的无用之人。贝羽喜欢跳舞,考入寰州艺术学校,却因美貌被流氓盯上,从此随波逐流。患上艾滋病后,又被社会渣子黑哥精心操控的社会舆论围剿,最终自杀。她的死,是社会冷漠和家庭失职双重作用的结果,也成为青羽复仇的根源。

随着剧情推进,青羽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苦衷。她看到母亲在乔家受尽委屈,终于明白母亲那些严厉和隐忍,实则是在为她遮风挡雨、避免重蹈姐姐的覆辙。特别是爷爷亲自用手杖打青羽时,父亲用身体护女,母亲则下跪自扇耳光来替女儿受罚,那一幕惨烈动人,也成为母女关系由裂变走向和解的转折点。从此,青羽开始理解母亲,主动承担起照料家庭的责任。在母亲生病后,她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母亲,守护这个破碎的家。

这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不仅摧毁了贝羽,也扭曲了青羽的成长之路,使她在痛苦与叛逆中艰难前行。

男主明盛代表着另一种家庭创伤。他五岁时母亲远赴法国,父亲虽为尽职医生,却无暇顾家。明盛由爷爷抚养,自小便认为母亲是因父亲忽视家庭而出走,从而对父亲充满怨恨。高中时期,他一意孤行,父亲希望他学医,他偏报文科。直到多年后,他才知母亲是为追求自由与梦想主动离去,这场误会终得化解。但成长过程中的伤痕,却深深伤害了他。

第三组家庭是青羽闺蜜王沐沐的家庭。她的父亲长期家暴母亲,导致沐沐一心想逃离暴力环境,追求自由。她比青羽多了一份早熟与理智。即使身处破碎家庭,她仍借舞蹈疗愈自我,也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得支持。她在精神上成为青羽重要的依靠。她亦是明盛的青梅竹马,对青羽讲述明盛的善良与聪慧,间接促成两人关系的发展。沐沐虽然外表阳光,但她的内心也充满了迷惘与伤痛。

除家庭创伤外,该剧也呈现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伤害。黑哥这一人物极其丑陋,令人不寒而栗。更可怕的是,他竟能在校园门口公然对女生辱骂施暴,却无人报警。这种无法无天的社会气氛令人窒息。贝羽的悲剧,与这样的社会土壤密不可分。她脱离家庭庇护,却在社会中再度失落,直至走向死亡。她的结局,是对这个冷漠社会最无声而沉痛的控诉。

剧中也点出一个现实:漂亮的女孩往往面临更多风险。南乔村这个偏僻之地,竟孕育出贝羽与青羽这两位美丽的少女。贝羽的美貌使她成为猎物,青羽则因长相出众而遭同学嫉妒与霸凌。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童年的经历。文革时我在小学读书,班上有位女孩是市红小兵团的文艺骨干,唱功极佳,能演唱小常宝、李铁梅的高音,深得老师喜爱。但男同学却常背地中伤她。到了中学,漂亮女孩更常受到羞辱。这让我惊讶于2010年左右的寰州校园中,类似文革时的现象竟依旧存在。贝羽因美貌走向毁灭,青羽也曾几近崩溃。她们所承受的恶意与困境,远比常人沉重。

尽管如此,剧集最后仍留下温暖希望。孩子们走出了痛苦的少年时光,大学毕业后各自踏上人生新阶段。王沐沐成为老师,青羽立志攻读心理学研究生,愿回南乔村帮助留守儿童;明盛则从法国归来,决定留在国内发展。其他场景也令人动容:青羽陪母亲在海边追忆往昔,明盛撮合父亲与年轻医生,鼓励母亲接受新的追求者。这些细节都展现出孩子们真正的成长与成熟,他们懂得了感恩和反哺父母。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引发了对“成长”本质的深层思考。真正的长大,是理解父母之后的改变。我们这一代人,不少在童年时由祖辈抚养,父母忙于工作、政治运动,无暇顾及子女。留学或谋生海外后,不少人也将孩子托付给国内老人抚养。长时间的分离,往往造成与孩子的情感隔阂与缺位。

作为父母,我们应珍惜与子女相伴的时光。不是用控制和干预的姿态去掌握他们的人生,而是应倾听、尊重,给予支持与庇护,让他们自由、健康地成长。让他们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非活在父母设定的轨道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义。

2025.8.3 于美国

(不好意思,上版有误,重发一遍)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