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不是试卷,没有标准答案

(2025-04-14 16:03:54) 下一个

人生不是试卷,没有标准答案

生活从来不是在确定中前行的。面对变化与未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往往是在没有明确答案时下决心,在无数“如果”中承担后果。我想通过自己的故事,聊一聊我曾做过的一些选择,以及如何在这些选择的结果中,寻找一点心安。

 

三十多岁时离开熟悉的一切,从零开始异国生活,是一个极难的决定。如今年过六十,回望当初,我不敢说对,也不觉得错。只是想把一些经历写下来,写给当年那个孤注一掷的自己,也写给正在思索人生方向的你。若能带来一点点思考,甚至一点点宽慰,便是这篇文字的意义。

 

三十一岁那年,我离开了熟悉的一切。

在中国,我是一个中型企业的中层领导,工作稳定,前景不错。但我却在那一年,递上了辞职报告。出国后,一切归零。英语要从头学起,计算机技术也得重修。我从一个做决策的人,变成一个默默写代码的小技术员。每天的生活只有生存、适应、忍耐、熬。三十年过去了,我说不上成功,也不觉得失败。我只是活着,并承担着当年的选择。

 

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最难忘,可能是那个感恩节的夜晚。我和年幼的女儿驱车去加拿大,回程时在边境被挡。那晚风雪交加,我们又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往加拿大首都重新签证。孩子太小,不明白为什么回不了家。她没有哭,但从那以后,心里埋下了阴影。她长大后成了美国公民,考入名校,却一直对国际旅行怀有莫名的恐惧。

 

她后来选择成为全职太太。曾经的我不太理解,但最终学会了接纳。就像当年的我,也不被所有人理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抵御生活的不确定。有时候,选择只是权衡下的取舍,不是对与错。

 

我有个朋友,也曾是满怀理想的留学生。他选择留在家中照顾孩子,拒绝社会上的诱惑,自视甚高。但现实没有回馈他的坚持。孩子长大后远离他,婚姻也未能走到最后。如今他孤身一人,困顿潦倒。我帮不了他,也不忍责怪。很多话,说出来是伤,不说是痛。可谁又能说,他的选择就是错的呢?

 

我常想起李安,那个曾在厨房写剧本,被太太养了六年的男人。他坚持了,终于有了成名的一天。但大多数“李安”,最后都没有成名。他们的坚持,没人看见。他们的理想,最终只剩下一地生活的碎片。

 

可我们仍然要选择。哪怕身处不确定的风暴之中,哪怕看不到未来的光。因为我们无法不选择,而停滞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人生不是试卷,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做出当下能做出的最好决定,然后用一生去接受它的后果。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所谓成熟,不是选对了路,而是学会承担。

 

如今的世界,比过去更加不确定。战争在不同角落爆发,危机频繁来袭,AI技术日新月异,工作越来越不稳定,人和人的连接却越来越脆弱。年轻人焦虑,中年人焦灼,老年人孤独。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掌控命运的方向。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尽力做出当下最合理的选择,然后学会与结果和平相处。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李安,也不能像贝索斯那样站在高峰。但每一个普通人的挣扎与坚持,本身就值得尊重。而在人生的回望中,能心平气和地对自己说一句:“我做了那个时候能做的最好选择。”——这本身,已经是某种成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回复 悄悄话 选择其实是伴随着妥协和取舍,
但只要是主动选择,就有意义,
结果只有两个,吸取教训或赢。
徐徐道来 回复 悄悄话 人生充满不确定,理想和现实常常冲突:

如果不坚持理想,我们可能终生遗憾,觉得自己妥协太早;

如果只追随理想,又可能忽略了现实的代价和时限;
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活得像别人期待的样子;
如果只顾自己内心的声音,又可能失去连接和支持。
所以选择,从来不是“勇敢”与“不勇敢”的问题,
而是:我们能承担多少代价?我们愿意相信多久?我们为谁而坚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