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正文

在韩烈士遗骸回国,过程艰难一拖再拖

(2024-11-29 00:14:23) 下一个

20241128日,中国迎来了第11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43位英烈的棺椁由运-20专机护送,两架歼-20低空飞行致敬,机场以最高规格的过水门礼仪迎接。这一场面庄严肃穆,令人动容。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为何这些遗骸时隔几十年才得以归国?为何中韩建交多年,却直到2014年才开始有序归还?

 

 

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入朝鲜战场,与联合国军展开激烈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战争结束后,根据《朝鲜停战协定》,双方阵亡士兵的遗骸,通常会由各自的盟友或交战方进行处理。由于当时朝鲜半岛局势特殊,韩方对中方士兵遗骸并未安排归还,而是将其集中安葬于韩国各地的临时墓地或军人墓地中。

 

在战后几十年里,朝鲜半岛持续处于分裂对立状态,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因意识形态差异而长期不睦。直至1992年中韩建交,两国才开始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在此之前,烈士遗骸的归还不仅缺乏正式外交渠道,还受到国际政治对立的制约。

 

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民主化进程,逐步建立起对历史的反思机制。尤其是在2000年后,韩国政府更加注重战争遗骸的管理与归还,以展现人道主义关怀。中韩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开展遗骸归还谈判,2014年,双方达成共识,将逐步归还在韩志愿军遗骸。

 

2014年首批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标志着两国关系的一次重要突破。此后,遗骸归还工作成为中韩人道主义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进程也受制于两国关系的波动。中韩关系近年来因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等问题多次紧张,庆幸的是,在历史遗骸归还方面,双方都选择保持理性合作,以避免引发新的争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主要战场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方多数属于朝鲜控制范围。根据历史记录,许多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被就地安葬,形成了多处志愿军墓地,包括平壤烈士陵园等大型纪念地。

 

与韩国不同,朝鲜对中国的烈士遗骸采取了不同策略。首先,朝鲜与中国长期保持血盟关系,朝鲜政府重视中朝友谊,将志愿军烈士遗骸视为两国团结的象征之一,因此比较妥善地保管,并建立纪念碑和陵园以示尊重。其次,朝鲜的封闭政策和中朝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遗骸归国的问题未成为中朝外交的重点议题。

 

由于朝鲜政府已对志愿军遗骸进行集中管理,中方未对其提出归还要求。这一方面反映了中朝对历史记忆的特殊处理方式,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当前更关注与韩国就此问题的合作。未来,朝鲜志愿军烈士遗骸是否会归国,可能取决于中朝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国内的历史记忆需求。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个不知真假的小插曲:文革期间,红卫兵高喊,毛主席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扬言要将走资派金日成抓回中国批斗。金日成闻讯大怒,当即下令捣毁志愿军烈士陵园,将烈士碑统统打烂,包括毛岸英的墓碑也被砸得粉碎。

 

志愿军遗骸的迎回,象征着对抗美援朝烈士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中国对历史记忆的高度重视。这种仪式化的迎接方式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尊重历史的态度。烈士遗骸的归国,为中国社会提供了集体缅怀先烈、反思历史的机会。仪式中所展现的庄重感和荣誉感,有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此外,遗骸归是中韩间少数能实现双赢的合作项目。通过这一象征性行动,韩国展现了人道主义立场和对历史的反思,中国则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关系的基础。

 

志愿军遗骸归国工作虽迟,但未缺席,体现了中国对烈士遗愿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国际关系的冷暖,直接影响了人道主义问题的解决进程。对于战争遗骸归还的敏感性,既要理解其历史背景,也需反思如何以更包容的方式推动和解。

 

尽管烈士遗骸归还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但也有可能被解读为国家主义叙事的一部分。过于强调抗美援朝的胜利与牺牲,或掩盖了战争背后更复杂的教训。更全面地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避免将英烈的回国仪式过度政治化和宣传化。朝鲜境内的志愿军遗骸同样值得关注。如何在不破坏中朝关系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国内外对志愿军历史的共同记忆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