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台湾首波由公民团体主导的“大罢免”行动,以全数未通过罢免门槛的结果暂告一段落。25案罢免,全军覆没,支持者怅然若失,反对者则自称“人民大胜利”。舆论场一时间热闹非凡,蓝绿互相指责,各说各话。
然而,在喧嚣与口水之外,这场大罢免更值得我们冷静回望。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胜负比拼,更是一面照妖镜,映出台湾政治生态的深层结构、民主体制的张力与韧性,也让那些高高在上的民意代表听见了基层社会的怒吼——官是人民选出来的,也可以被人民罢免。
此次罢免的失败是事实,但并非失败的全部。就程序正义而言,25起罢免案均依法启动、依法投票、依法宣告结果,其合法性毋庸置疑。无论结果如何,这本身就是台湾民主制度运作成熟的体现。
与此相对照的是,罢免案所激起的全民关注、讨论热度、以及社会动员程度,无疑使之超越了一般的补选或地方选举,成为一场“全民参与感十足”的民主教育。而正是这种“教育性”——让每一位投票人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立场、立委的表现、罢免制度的边界——使这场罢免虽败犹荣。换句话说,民主体制的活力,不只体现于胜负的果实,更在于争议的过程、理念的激荡、制度的试炼。
罢免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制衡代议政治中“代议者可能脱离民意”的风险。这场“大罢免”,尽管未能达成“撤换”的目的,但已足以唤醒许多政治人物的危机意识。在某些罢免案中,像徐巧芯、叶元之、王鸿薇等立委的罢免同意票虽未过门槛,但占比也远超想象。换句话说,哪怕未被撤换,但“高达三分之一乃至四成选民”的不满,就是一个清晰的政治讯号:你们不是稳坐钓鱼台的铁板钉钉,而是悬在人民头顶的试用期公务员。
韩国瑜在罢免案后所说的一句话,令人深思:“这不能成为常态。”没错,罢免不应沦为政党斗争的工具,但它也绝不该成为摆设。在台湾,罢免不是威胁,而是提醒,是制度化的民意呼唤,是人民手中最温柔也最坚决的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罢免并非由执政党直接发动,而是由诸如“罢王大联盟”、“反共护台志工”等民间团体主导。他们多数无资金、无人脉、无行政资源,靠的是网络串联、社区动员与对“问责政治”的理念信仰。他们犹如小虾米,试图挑战立院的大鲸鱼,这本身就是民主社会一幅生动的图景。
就像新北市罢团发言人莫莉所说:“我们虽败,但不羞愧。”她们知道敌人强大,知道过程艰辛,但依然愿意奋力一搏。这种以民为本、信念为支撑的草根民主,是民主最值得珍惜的底色。而曹兴诚所说的“中共统战渗透深远”、“蓝营罢免区结构固化”等言论,或许有其政治立场,但也暴露出另一个值得反思的现实——台湾部分选区长期蓝大于绿,结构性因素决定了罢免的困难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罢免毫无意义,反而证明:即使制度不完美、现实不理想,也不能放弃改变的努力。
朱立伦称这次失败是“人民的大胜利”,要求赖清德总统道歉;林右昌则表示“不能简化为政党胜负”。两边说法都不无偏颇——真正值得欣慰的是,人民通过投票做出自己的选择,而非某党派是否“赢了对手”。罢免不是武器,而是一面镜子。
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不应畏惧罢免,也不应将罢免“妖魔化”成政变或恶斗的前奏。罢免是宪政机制的一部分,就如同期中考试,是对施政成绩的检验,不是“推翻政府”,更不是“内战预演”。就像前绿营立委郑运鹏所言:“以罢免来看是失败,但以社会运动来说是成功。”未来,这些罢免运动留下的网络、组织、议题累积,很可能转化为下一波更有效的监督与倡议,推动“有感政治”的真正实现。
这次罢免虽败,但无疑为所有政治人物敲响了警钟:你是人民选出来的,也可以被人民罢免。你代表的不是党意、不是家族、不是派系,而是选区里的老百姓——卖早点的、开计程车的、育儿带娃的……他们的柴米油盐与庙口闲谈,才是真正的“民意温度计”。
尤其是这次罢免多集中于蓝营立委,而蓝营恰好在立法院取得多数席次。这意味着,他们若不能自律自省,不为民请命、不问民之所忧,就很容易遭遇“下次一定罢掉你”的政治反噬。其实,政治人物最该害怕的不是罢免,而是人民的冷漠。只要人民还愿意投票、连署、发声、监督,这个制度就依然有希望。可一旦人民失望、麻木、弃权,真正的民主危机就会悄然降临。
罢免案之后,台湾的民主生态何去何从?是否会形成一种“罢免疲劳”?是否会加剧蓝绿对立?是否会成为政党互相报复的工具?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罢免潮过后,留下的是一张更清晰的民主地图:谁在认真做事,谁在摸鱼混日;谁倾听人民,谁背对群众。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一定马上让你下台,但一定会记得你的一言一行,等到明年、等到下次选举再清算也不迟。
民进党在罢免失败后也表态“有责任反思社会的反应”,这是一个负责任政党的态度。反之,如果国民党把此次罢免失败解读为“彻底胜利”,未免太过轻忽民意的波动与反弹。
罢免,虽败犹荣。这次大罢免就像一阵暴风,虽然没有刮倒谁,却把台湾政治的尘埃吹得四散,让我们看清了制度的运作、政治人物的真面目、民间社会的潜力与局限。它再次提醒我们:人民不是舞台下的观众,而是制度之上的主人。官,是人民选出来的;也可以被人民罢免、唾弃、遗忘。只有那些始终站在人民一边的官员,才配继续拥有“民意代表”的头衔。民主,不是一次选举,而是无数次的监督与唤醒。而这次罢免,就是一次堂堂正正的唤醒。即使失败,也值得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