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童小书

本人是一位资深理工男,多年自学中医。一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西医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有关人体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来客观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
正文

刮痧的科学原理

(2024-06-19 11:07:46) 下一个

  常有人说,女演员太漂亮了,就显不出她的演技了。因为观众们都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女演员的美貌上,而不太留意她演技的好坏了。

  这句话大抵是成立的,但蒋雯丽是个例外。

  年轻时蒋雯丽的美貌非常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她浑然天成,百看不厌。但她的演技更突出,丝毫也不被她的美貌所掩盖。我觉得她的演技在中国的女演员中也是数一数二。

  2001年,蒋雯丽和香港影帝梁家辉、老戏骨朱旭合演了一部电影《刮痧》。该片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获得了百花奖、金鸡奖等许多奖项。

  在片中,朱旭演的爷爷用中医的刮痧疗法为小孙子治病。不巧的是,小孙子身上的痧斑被美国医生发现了,以为孩子受到了长期的虐待,从而将他们告到了儿童保护中心。

  在法庭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解释不清刮痧为什么可以治病,而百口莫辩。最后本以为实现了美国梦的他,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好在几经周折之后,一家人又终于团聚了。

  徐大同悲剧的核心是解释不清楚刮痧治病的原理。

  别说是许大同了,就是一个会说英语的中医大夫也不一定能说服美国法官。

  刮痧用的工具通常是一块光滑圆润的牛角板子。也有用黑色的砭石做的。在古代,中医大夫就是用砭石做的板子来刮痧。

  刮痧时,在病人的皮肤上涂上一些红花油来润滑,以免刮伤表皮。再用手持刮板,用一定的力量压在皮肤上,慢慢刮就行了。

  请注意,刮痧的吃力点应该在皮肤下的组织,而不是在皮肤表层。肉厚之处可多用些力,反之则轻些。刮痧时会有很强的疼痛感,要以病人的忍受度为限,不可使蛮力。

  刮痧的工作目标是淤血。淤血阻碍了正常血液的流动,淤堵的血管下游的组织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应,势必会出毛病。

  人体富有弹性的的皮肤、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象极了一块柔软而致密的的海棉,因为这些组织中富含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

  当用刮板向下挤压这块海绵时,上部受挤压的部分的血液就会流向下面更粗一些的血管。在突然松手之后,海绵组织迅速复原;但血液却不能迅速复位。因此,压力消失后海绵的上部血管中就形成了一定的真空负压。

  这负压对下层肌肉组织中的血液产生了吸力,然后大量的血液就会涌到上层。如果这血液中含有半固体状的淤血,上层较细的毛细血管则不堪其挤而破裂了。产生了类似于被打后的瘀伤。

  这机制与拔罐产生负压排除淤血是一样的,但刮痧产生的负压小于拔罐产生的。虽然拔罐还可以用于排除体内的痰湿,但在四肢末梢,或皮不宽肉不厚的地方,火罐就吸不住了。而刮痧还可以使用。

  如果皮下没有淤血,则呈液体状的血液不能将血管挤破。任你怎么刮也不会出痧,只会有一些淡淡的红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刮痧产生的负压不够大。我试了许多次,次次都这样。

  可见这破裂的毛细血管是被淤血撑破的,而不是被刮板刮破的。

  刮痧治疗的淤血可以是由于运动而损伤引起的,也可以是别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寒凝而造成的血滞,所以刮痧还可以驱寒邪。

  另外,刮痧不光可以治运动损伤,祛寒邪。它还可以在某些时候用来清热。

  在闷热的夏天,有的人会不小心中了暑。中暑是由于人体被动升温而引起的昏迷。这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人体散热不顺畅而引起的。

   因此西医常教人们救治中暑时,要将病人抬至阴凉之处,解开衣服的领口,通风降温。同时打电话呼叫救护车。

  但一些有刮痧经验的人发现有人中暑后,却并不急着送病人去医院。而是用刮板大面积地刮病人的前胸和后背。往往几分钟后,中暑的人就会清醒过来,也就不用麻烦去医院了。

   这么神奇,为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37°度的散热器。人体内多余的热量就需要通过皮肤向四周环境扩散,来维持体温恒定。但如果环境温度太高的话,人体散热就会不畅。体内热量不断的积聚之后,其结果是脑中枢因为温度太高而功能失常,使人晕厥。

  把病人移至荫凉之处后,虽然环境温度下来了,但病人还是不能很快地醒来。因为要把体内的热快速扩散出去,并不太容易。

  让我们用处在人体中心的心脏做个例子吧。

  处于高温的心脏的热量,首先会传递给心脏周围的体液。再从体液传给构成胸腔的骨骼和肌肉。再传到皮下脂肪组织,最后传到皮肤。皮肤再完成散热的最后一步。这就是热量依次传递的方式。

  但是,除了这一种散热方式外,我们人体的散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途径,那就是通过血液循环。

  心脏处温度高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到大动脉,到小动脉,再到毛细动脉这个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地到达皮肤表面。

  在皮肤处散热后,凉下来的血液,再在沿着毛细静脉,到小静脉,到大静脉,再到主静脉回到心脏。如此往复,热量就一次一次地从心脏被运送到皮肤上完成了散热。

  这个血液散热系统有点像北方冬天取暖时的暖气片。供热中心的锅炉,将烧热的水通过管道送至千家万户的暖气片散热。降温后的水再流回锅炉,水加热后再流向千家万户。这样周而复始保证了北方人冬天不会受冻。

  为了顺利的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散热。我们必须要保证各级血管中血液的畅通无阻。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经常在大太阳底下疯玩。浑身大汗,燥热难耐的小孩,很想用自来水龙头里的冷水凉快凉快。但常常被大人们阻止,不得不改用温水来擦洗。

  冷水冲身时,确实有助于人体第一种散热途径。人会迅速得到清凉的感觉,但不一会之后,体内无法散出去的燥热会让我们更加难受。

  究其原因是,冷水降温使皮肤的毛细血管大大收缩。人体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散热的效率大打折扣。因此用温水擦洗反而散热更快。

  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毛细血管多多少少都有些瘀阻。         而人一旦中暑后,就需要最大的散热效率来自救。

  这时,如果用刮板在病人的前胸后背大面积地刮痧,驱除淤血,提高血液的流速。就能更快一点降低人体的体温。从而让中暑人早一点恢复。

  另外,前胸后背大面积的刮痧 势必会疏通前胸正中的任脉和位于脊柱的督脉。任督二脉的气机通畅会使全身经络的气机更加通畅,从而更好地推动全身的血液流动并增加散热速度。因为经络中的气是血行的动力。      

  当然,刮痧的叫醒服务里也可能还有刮痧的疼痛感的功劳。因为不赶紧醒的话,你得你就要多挨几板子的刮,多受这几板子的痛。

  电影《刮痧》中的男主人公许大同,没法向美国法官解释清楚刮痧治病的原理,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件事。

  但是,如果他能在法庭上找到一个由于淤血而致病的人来当场体验刮痧的话,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有可能说服法官。毕竟医学是一个讲究实证、讲究疗效的学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