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童小书

本人是一位资深理工男,多年自学中医。一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西医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有关人体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来客观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
正文

切脉,是故弄玄虚吗?

(2024-06-19 12:38:31) 下一个

  李时珍是中国明朝的中医大家,他与扁鹊、华佗和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但李时珍不仅是一个救人无数的名医,还更是个功德无量的药物学家。

  为了纠正古代本草书籍中大量的混乱和错误,李时珍前后花了27年,历尽艰辛踏遍了千山万水,终于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这部巨著不仅对中国的药物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其实,除了《本草纲目》外,李时珍还写了不少书,比如,《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濒湖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脉诀考证》、《五脏图论》、《濒湖医案》、《天傀论》、《白花蛇传》,甚至还有文学著作《菡所馆诗词》和《诗话》。

  可惜这些书大都失传了。只有《濒湖脉学》与《奇经八脉考》幸运地和《本草纲目》一道流传了下来。

 《濒湖脉学》以歌诀的形式介绍了27种脉象的特点和含义,非常便于学习和记忆,是后世初学脉诊者的必读之书。

  虽然《濒湖脉学》是本薄薄的小册子,但这其中脉象的繁杂却让初学之人摸不着门道。连看好几遍之后的感觉只有两个字——难学 。

  后来发现,我应该是犯了个思维逻辑上的错误。

《濒湖脉学》中,从第一脉浮脉到第二十七脉代脉,全部是病脉。而刚开始学脉诊的人应该从正常人的平脉学起。因为脉诊是一门比较的艺术。有比较才会有发现。

  古人将平脉的特点概括为:有胃气,有神和有根。但这种描述有些太笼统,不好把握,也不利于比较。

  现在的中医对平脉的描述就直观了许多,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一息五至,节律不变,不大不小,不浮不沉,柔和有力,不滑不涩,三部有脉。

  “一息五至”是平脉的第一个特点。如果大夫发现病人一息只有三至,就认为他体内有寒。因为寒邪凝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因此,一息三至的脉被称为迟脉。

   如果病人的脉搏是一息四至,这被称为缓脉。缓的主要原因是他脾胃虚弱,体内生湿,湿性粘滞,气机不畅所致。

  假如病人的脉搏不慢反快,达到一息六至。就说明他体内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快。此时的脉象被称为数脉。

  如果病人的脉搏比数脉更快,达到一些七至或八至,则是疾脉了。人能够跑的快,是因为身体素质好。但脉跑这么快却是凶兆了。此时的病人阴液枯竭,阳气外越,元气将脱。如不及时处置,病人可能就会大限将至。

  以上的这四种病脉就是在跟平脉的一息五至相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的。

  平脉的第二个特点是“节律不变”。这个节律不变指的是脉搏之间的间隔时间固定不变。

   一个人有了迟脉,这说明他体内有寒了。但更糟的是,在一息三至的基础上,脉搏时不时还偷停一次。而且这个偷停还没有什么规律。这种脉被称为结脉。其主要原因是体内阴寒气结,寒痰血瘀。

  同样悲催的还有促脉。它是在数脉的基础上时有一止,且止无定数。有促脉的病人阳盛实热,或气血、宿食停滞,或体有痰饮。另外,肿瘤患者也常见出现促脉。

  还有的人脉跳着跳着就突然就停了,停了好久才又开始跳。这种吓人的脉象叫代脉。有此脉象者元气不足,五脏衰微。

  这样,通过跟平脉的节律不变相比较,就又发现了结脉、促脉和代脉,这三种病脉。

  平脉的第三个特点是“不大不小”。如果把指下感觉到的脉搏比喻成一个不停向上跳动的兔子的话,则不大不小指的是这只兔子个头不大不小。

  如果大夫摸到的兔子个头非常大,则称之为洪脉或大脉。此脉的出现,多是由于病人体内气分热盛或邪盛正衰。

  假如兔子的个头非常小,小到好像是一条细线在向上跳,这时的脉就叫细脉或小脉。细脉说明病人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或有湿病。

  如果这兔子的长得很长,像根棍子似的,这种脉就是长脉。它是肝阳有余,或阳盛内热之症。

  如果这兔子被从头尾方向压了一下,被压短了,则叫短脉。主要是因为病人气虚不足,无力鼓动血行。

  这样,通过跟平脉的不大不小的个头相比较,就又发现了四种病脉。

  平脉的第四个特点是“不浮不沉”。

“浮” 指的是这兔子不在正常的位置上跳动,而爬到更高的一个地方来跳。当大夫的手指轻轻触碰到有此脉者的皮肤时,就能感受到脉搏的存在。有的甚至不用手摸,用眼睛看,就能看到脉搏的跳动。

  如果浮上来的的兔子长得很单薄,薄到象是在按一根葱管一样。这样的脉叫芤脉,这说明病人失血伤阴。另外,房事过多的男同学也多有此脉。

  如果这只兔子结实一点点,则按时如按一块水中之木。这就是浮脉了。浮脉主表证,也主虚证。

  如果这兔子不是葱皮做的,而是象由坚韧的鼓皮做成的,这是革脉。革脉往往预示病人精血亏虚。临床上,常常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情况。

  不浮不沉 的 “沉” 指的是这个兔子在比正常位置更低的下面跳。用正常的指力摸脉时是摸不到的。必须要使劲按,按到筋骨之处才能感觉到脉。这脉就叫沉脉。沉脉说明病邪郁于里、气血内闭。

  比沉脉更深的脉叫伏脉。它更是主里证。常见于邪闭、厥症和痛极。

  以上的这五种病脉,芤、浮、革、沉和伏脉,都是在跟平脉的“不浮不沉”相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的。

  平脉的第五个特点是“柔和有力”。

  而有的人的脉搏跳动极其软弱无力,好像是十几天没吃饭的林黛玉。稍一用力脉就不见了,这种脉叫虚脉。主要是体内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

   比虚脉更虚的脉叫微脉。虚脉虽软弱,但每次摸还能摸到。但微脉则是若有若无,按之欲绝。这微脉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说明病人的情况很严重了。

  有时指下摁到的是只肌肉兔,坚实有力,这种脉就叫实脉。有此脉者体内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正酣,故应指有力。

  如果指下的肌肉兔的身体紧绷,象一个充满张力的绳结。这就叫紧脉。此脉多主寒证、痛证。

  这样,通过跟平脉的“柔和有力”相比较,就又可以鉴别发现虚、微、实、紧,这四种病脉。

  平脉第六特点是“不滑不涩”。

  滑就是滑利之意。当感觉到指下的这兔子的背上象是涂了一层油一样,滑滑的。这就是只滑脉兔。当滑脉兔向前蹦达时,就如珍珠在玉盘中滚动一样。此脉常常揭示病人元气虚衰,或体内有痰饮食积。无病的育龄女子则有可能是怀孕了。

  与滑脉兔相反的是涩脉兔。它摸起来涩涩的,如轻刃刮竹。另外涩脉兔还长得体型细小,且步履缓慢,如病蚕食叶一样。涩脉经常主精伤血少或气滞质血瘀。

  相较于滑脉,对涩脉的把握就要难了许多。因为涩脉兔耍的是套组合拳。它不光有涩象,其中还包含了细脉和迟脉。

  当然会玩组合拳的不光涩脉兔一个。还有以下六位仁兄。

  散脉兄,它浮散无根,且至数不齐。也就是说病人的脉浮且杂乱无章。它的出现常预示病人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这是危脉之一。

  弱脉兄是沉脉和细脉的结合。它多主阴血不足、阳气虚衰。

  弦脉兄长得端直而长,且浑身紧绷如琴弦。因此。它是长脉、细脉和紧脉的结合体。有玄脉之人常有肝胆之痛,或痰饮、疟疾、诸痛。

  濡脉则是浮脉加细脉。它多主诸虚或多湿。

  动脉兄的组合拳是由短脉、滑脉和数脉组成。有动脉者常有惊恐、疼痛、亡精等证。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牢脉兄。它会的组合拳最复杂。它是沉脉、实脉、大脉和长脉的组合。另外,还稍稍有点弦脉的影子。对牢脉的把握可能是最难的。它常常揭示病人阴寒内积,或有疝气,或有癥瘕。

   以上就是李时珍《濒湖脉学》所描述的所有脉象。其实,病人的脉也远不止这28种。因为它们常常进行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

   比如,沉脉加数脉主里热。沉脉加迟脉则主里寒。沉滑脉主痰饮水肿在里。沉虚脉主里虚。沉实脉主积滞或实寒。

  平脉除了有以上六个特点外。它还有最后一个特点:三部有脉。

  左右手的寸、关、尺三部,分别代表心、肝、肾、肺、脾和肾阳。因此三部都有平脉,这才能说明此人五脏功能正常。不然不能称他为健康的人。

  而病脉在寸关尺三部的不同部位出现,则预示不同的病情。

  比如,芤脉主伤精亡血。这是对芤脉的整体描述。当寸部出现芤脉时,主心脏失血、怔仲。关部的芤脉则说明胃出血。而尺部的芤脉常提示有下部失血,如尿血、便血、妇女崩漏等。

  总而言之,脉诊是中医“知常衡变”的指导思想在诊病时的具体运用,它是一门比较的艺术。之所以大家觉得切脉神奇、或故弄玄虚,只是因为我们对它的道理还不了解所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