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童小书

本人是一位资深理工男,多年自学中医。一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西医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有关人体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来客观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
正文

一息五至

(2024-06-19 12:33:59) 下一个

  心脏是人体内的第一劳模。它固执且坚定的按照自己的频率一刻不停地工作。即使我们心疼它,想让它休息一小会儿,心脏也是绝不会答应的。

  事实上,人的心脏是不受我们的主观意识控制的。能耐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用意念来让心跳快一些,或慢一些。它只接受脑中枢的领导。

  一个健康的人在平静时,心跳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心跳在60次/分钟左右,而深锁闺房的弱女子或小孩的心跳会快一些。

  当一个人的身体出了毛病,他的心跳频率很可能就会随之改变。现在医学发现,一个成人在感冒、发热、休克、贫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状态下,心率往往会加快很多。有时会超过每分钟100次。

  当然,见到心上人时的兴奋激动也会让心跳加速。另外吸烟、喝酒、喝浓茶、喝咖啡也会让心跳速度高于正常值。

  如果一个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颅内压增高,或有阻塞性黄疸,他的心跳往往会减慢很多。如果病人的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医生就开始怀疑他心脏的窦房结可能出了问题。

  既然心率可以提供这么多的有用治病信息,那么在古代,中医大夫测心率吗?

  答案是NO。

  因为在古代,中国最准确的计时单位是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如果你想使用更小的计时单位的话,最常用的就是一柱香。没有现在大家常用的手表、秒表、电子表,那会儿的大夫就没法观测每分钟心跳多少下这样的数据。

  人体内除了心是劳模外,其实肺也是。和心脏一样,肺也是从早到晚一直不知疲倦的工作,但是它的工作并非是独立完成的。肺得到了肋间呼吸肌和隔肌的帮助。而这两个帮手并不是肺的一部分,它们是自发来帮忙的。因此,肺只能评第二劳模。

  和只接受脑中枢领导的心不同,肺接受脑中枢和意识的双重领导。每个人都具有随意控制呼吸频率的能力。

  一个人平静且不用意念控制呼吸时,他们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每分钟。体格棒、常运动的人的呼吸频率对应于12次/分钟,而弱女子和小孩子的呼吸则快一些。

  同样,现代医学也可以从呼吸频率的异常中发现人的毛病。呼吸明显变慢常常是由于代谢低下、休克、麻醉过量或颅内压增高等情况所引起。

  而当一个人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心力衰竭、肺栓塞、胸膜炎、支气管哮喘或神经、精神障碍时,他的呼吸就会显著加速。

  在古代,中医大夫虽然不能从测量人体的心率和呼吸率来探知病情,但他们却发现了心跳和呼吸之间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一息五至。一息指的是一次呼吸,五至则说的是心跳五次。

  当然,这一息五至是针对身体健康的人而言的。你看那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每分钟呼吸12次,相对应的心跳为60次/分钟。同样每分钟心跳为100次的人,他们的呼吸则是每分钟20次。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息五至。

  健康人的一次呼吸之所以对应五次心跳,这有着它内在的科学道理。

  CO2是人体生化反应的产物,细胞并不需要它。所以,我们的每次呼吸就是为了呼出CO2,并且吸进细胞想要的氧气。

  另外,在我们呼出CO2的同时,人体还需要维持CO2在血液中浓度的稳定。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血液中的CO2浓度过高,我们就会出现高碳酸血症。其早期症状有面部朝红、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心室早搏、肌肉抽搐等。

  假如血中的CO2浓度过低,人则会发生低二氧化碳血症。这时人体大脑血管会收缩,引发脑缺氧,而产生头晕、视觉障碍、焦虑、甚至是呼吸停止。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痛哭不止时,哭着哭着就晕过去了。周围的人都会认为她伤心过度而背过气去了。但实际上很可能是由于她痛哭时,呼吸过于急促而导致血液中的CO2浓度过低而晕厥了。医学上常称之为换气过度综合症。

  为了维持血液中CO2浓度的稳定,人体进化出了二氧化碳感应器。一旦CO2浓度偏离最佳值,CO2感应器的信号就上传大脑。脑中枢马上通过神经协调控制呼吸和心跳的快慢关系,让CO2的浓度恢复正常。

  经过千万年的进化,人类呼吸和心跳的最佳关系是一息五至,当然这是针对健康的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而言的。

  而生了病的人,他的一息五至就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让中医大夫用这呼吸/心跳的比率来探查病人体内的疾病成为了可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