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童小书

本人是一位资深理工男,多年自学中医。一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西医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有关人体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来客观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
正文

感冒的辨证论治

(2024-06-19 12:47:08) 下一个

  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感冒或伤风,是一种极常见的小病。成年人平均一年会得两三次,而有的儿童则有可能一年得上五六次。

  在医学上,常称这种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的典型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喉咙痛,头痛、发热和疲劳等。

  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而非细菌感染。因此,能杀细菌的抗生素是无法治疗感冒的。不仅如此,滥用抗生素还会扰乱体内菌群平衡,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所以,得了感冒最好不要吃抗生素。

 自然界中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但遗憾的是,西医暂时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些病毒的药物。因此,现在对感冒的治疗还只限于缓解一些症状,比如可以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止痛和退热。另外,还可以用伪麻黄碱或异丙托溴铵喷鼻剂来缓解流鼻涕的症状等。

  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人的感冒症状通常在七到十天内会得到缓解。因此,西医又称感冒为自限性疾病。

   但感冒的自动好转并不是因为病毒的寿命只有七天多,而是在这段时间内,人体的免疫系统集中兵力战胜了入侵的病毒。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免疫力差的人感冒时,可能会持续三个星期以上。此外,有严重健康问题的人患感冒时还可能会并发肺炎等其他严重疾病。

  飘荡在空气中的感冒病毒每天都会与我们亲密接触,但我们却不会天天感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在为我们站岗放哨,随时消灭入侵的感冒病毒。

  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受了凉,寒邪侵袭了体表,情况就不一样了。

  人体的体表不仅指所有的外在皮肤,还应该包括呼吸道的内壁和肺泡的内表面。因为这些处于人体内的表面组织也能与外界的冷空气直接接触。

  当体表组织受寒之后,位于体表的毛细血管就会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而收缩,从而使这些血管的血流量大减。

  其后果就是,随血液流动而到达呼吸道和肺泡内表面的免疫细胞数量也随之下降。这就给了感冒病毒入侵人体的机会,使我们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和发烧等症状。

  与此同时,受寒后体表肌肤内的血管收缩还会使我们打寒颤,并感到畏寒怕冷。情况严重的还会发生肌肤因气血不通而产生疼痛的症状。

  由此可见,这些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经常是在寒邪这个诱因的帮助下攻破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了感冒。这也是为什么感冒常在冬季流行,且西医还用cold (冷)这个词来命名它的原因。

  当我们得了感冒之后,可以找西医寻求帮助,当然也可以吃中药来治。

  西医大夫并没有专门的药物来杀死感冒病毒,中医大夫的中药能吗?答案是:也不能。

  那既然中药杀不死病毒,中医是怎么来治感冒的呢?

  一个疾病往往有许多个外在的症状,但中医看病时的注意力却并不仅仅在这些症状身上。中医认为,疾病的多个症状常常是由相同的一个内在原因引起的。这个内在原因在中医上叫“证” 。因此,中医的治病方式也就是辨 “证” 论治。

 “证”辩准了,病才有根治的可能。为此,中医发展出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许多方法来确保把“证”找到。

   一个简单的病往往是由一个证引起的,而复杂的病则很可能有不止一个证。而且,一个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常常有着不一样的证。

  另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同样的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不同人的体内也会有着不一样的证。因此,中医治病的方案往往是个性化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药。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感冒时的主要症状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中医认为这是寒邪所致。所以,中医对此辩出的证是风寒束表证。这里所用的辨证方法是病因辨证。

  治疗风寒束表证可以用张仲景的麻黄汤,此方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

  麻黄汤中的麻黄和桂枝配伍使用能让解表散寒的功效大增。当把体表的寒邪解除后,肌肤组织就恢复了血液供应,大多数的感冒症状也就随之消除了。

  虽然麻黄汤并不能直接杀死感冒病毒,但血液供应正常之后赶来的大量免疫细胞能最终彻底消灭感冒病毒,防止病情恶化。这跟用药物直接杀死病毒的治疗一样,也是一种治本的治疗。

   方中麻黄与杏仁合用来宣肺平喘,这是治标。因此,此方标本皆治,收效更快,常常能一剂而愈。另外,麻黄汤中的甘草调和诸药,能消除麻黄单用时的副作用。

   有些人受寒感冒时,除了有风寒束表证的大多数症状外,他们还有出汗的症状,而不是无汗。出汗是因为他们体表卫气亏虚,腠理不固所致。因此,中医对他们的辨证是风寒束表证加表虚证。

  张仲景的桂枝汤是治疗此类感冒的良方。此方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

  方中重用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其次用芍药来帮助有表虚证的病人益阴敛汗。此外,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另外,还有些人感冒的症状与风寒束表证的诸症类似,但他们的头身疼痛尤为突出,是主症。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表中有气血瘀滞的实邪。因此,中医对他们的辨证是表实证加风寒束表证,而且表实证是主证。

 《伤寒论》中的葛根汤是治疗此类感冒的名方。此方是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麻黄而成。

  方中用量最大的葛根能够解肌散邪、生津通络,消除头面疼痛的表实证。麻黄和桂枝配伍疏散风寒、发汗解表针对的是风寒束表证。此外,芍药和甘草能生津养液、缓急止痛,可以助葛根一臂之力。而生姜和大枣能调和脾胃,以固人之正气。

  此外,我们中还有一小部分人,平时自认为身体非常好。故而常常不把感冒当回事,从而耽误了治疗。他们感冒几天之后,原本并不严重的发热很可能就变成了高烧不退。

  当免疫细胞与感冒病毒战斗时会产生许多病毒和免疫细胞的碎片。这些碎片会引起大脑中的控温中枢把控温点调高。这是感冒后发烧的主要原因。

  另外,这时病人的表证还未解,体表因受寒所致的血管收缩使得皮肤散热也不通畅。这是发热的次要因素。

  因此,中医对这类人感冒的辨证是里热证加风寒束表证,且里热证是主证。因为人是恒温动物,如果人体持续高温的话,其后果相当的严重。

  对此处的里热证和前面的的表虚证、表实证的辨别,中医都使用了八纲辨证的方法。

  治疗里热严重的风寒感冒首推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此方重用石膏去除里热,麻黄和杏仁合用解表证、平肺喘,外加使药甘草调和诸药。虽然麻杏石甘汤用药简单,但药效却非常显著。

  以上只是中医对几种受寒感冒的辨证论治。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光寒邪能降低人体免疫力,湿邪、热邪、风邪、暑邪也能。

  故而,感冒病毒也常常在这些诱因的帮助下引起感冒。中医对此的辨证又会各不相同。比如,有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等。

  另外,还有些人一向身体就不太好。感冒病毒并不需要其他诱因的帮助就可以攻破他们的免疫系统而引发感冒。对此,中医常辨证为阴虚表证或气虚表证。

  总之,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一贯指导思想。大夫们只有通过它找到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之后,才能正确地遣方用药,真正地做到药到病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