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凡

举头望星空,
问心求义仁。
此间有真意,
幸愧共凡尘。
正文

成长小说连载-《念》第二章 故乡行(2)

(2024-11-15 10:07:25) 下一个

爬完香山后,我第二天就坐火车走了。走的时候,孔河送我到站台,我和孔河各自道了声保重和保持联系,就分道扬镳了。那些友谊,给我感觉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有聚有散;即使暂时分开,也总归有再相见的那一天。

 

我先回了一趟老家,和爸妈待了几天。从宜春回老家乡下的路依然颠簸,尤其是从镇上到家里,一直都没见修好过。天子脚下的车水马龙平坦大道和与老家的青山绿水安宁祥和基本像是两个世界:一个全是物质,缺乏温情;一个是原生态的自然,但有熟悉的亲情。在外久了,每次回家都能感到这种差异,但是,工作机会都在外面的城市,这种对家乡的依恋,也就只能放在了心底。

 

我爸的单位,乡村供销社,这么多年一直半死不活的。现在又有新的改革:旗下各个商店门市都开始盘活,搞私人承包了。他之前要做的工作-统计不同商店的进出货量的-已经可有可无,实在清闲得很,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工作就没得干了。

 

虽然说看上去快下岗了,我爸倒是不怎么担心,每天还是乐呵呵的,让我好生羡慕。我这么大了,耳濡目染和遗传基因加在一起,还是不如他来得心情好。我真想问问他,怎么就能这么开心,但他在我们兄弟几个面前很严肃,“父父子子”,自己就算成年了,还是有点儿怕他,最终也没开口。

 

我妈倒还是地里家里忙个不停。我一边耐着性子听着她唠叨些家里的琐事:我爸吸烟的老毛病一直不改,说了戒烟,没过多久就又吸上了呀;姨妈家的两个表弟太淘气了,书也不好好读,初中都没上完就去打工了呀。

我一边听着她的各种抱怨,一边跟着她地里摘着丝瓜茄子豇豆辣椒,接着在厨房帮忙烧火烧水做饭。我们兄弟几个这个夏天都基本不在家,田里的双抢他们也不太干得动,都花钱让其他愿意干季节活的人承包着干完了。

我妈说:到了南京,还得攒劲努力。你妈老了,帮不上你们了,得靠你们自己了。不要像你爸,一世都没什么出息。我跟着他,吃了一辈子苦。

 

她和我爸没少磕磕碰碰,经常吵架。话虽然这么说,他俩倒也很不容易地带大了我们兄弟三个。她年轻的时候也上过高中,但最终却成了个坚强的里外都是一把好手的农妇,对生活她自然不像我爸那么平和。

 

我妈的这些唠叨,她说着,我听着,也懒得和她理论。每次和她理论,她都会说:我是你妈,我说话你都不听了吗?我又不会害你。

 

和爸妈谈心,就是这么一件很难的事情。金瑶的事情,我没和他们说,因为他们在他们看来,太不现实,肯定反对;卫雪的事情,我自然也没和他们说。又不在一个地方,加上卫雪又大我几岁,我知道他们肯定没好话。反正他们在这些事情上说的话我也不爱听,为什么要告诉他们呢?

 

我还去了一趟爷爷奶奶家。爷爷不在家,奶奶告诉我,爷爷还在厂里做事。 她说的厂里,是爷爷工作的农具厂。爷爷虽然七十出头了,但是并没有退休,因为他愿意给那个农具厂生产的镰刀和铁锹等小农具跑跑销售,不肯闲下来。

 

我陪着奶奶屋前屋后地东忙西忙,和她说话。她也快七十了,幸好还没有耳聋眼花,只是手脚不大灵便,做事情已经慢下来了。我在,可以她动口我动手。收拾柴垛,舀米煮饭,给鸡喂食,我都不在话下。我爱听她的温软的万载话,听着她慈爱的声音叫着我满崽

 

最忙的农活已经干完了,这个功夫也没什么特别要忙的。我听着奶奶说起最小的小叔过两天就又要张罗一次相亲了。她抱怨起小叔挑挑拣拣,一直都没看中合适的。她感慨地说:“他呀,嫌这个,嫌那个,一直都没给你找个婶婶。这次,他可不要再挑了。听说媒的说,这次的女孩子心地很好,人也周正。满崽,你呢,你找了没有?”

 

“奶奶,我还要接着读研究生呢,没时间啊。”我含糊着应承她,不想和她细说。真要是在谈的话,我倒不介意和她说,只是现在卫雪爱理不理的,不算在谈,自然没法和她说。我告诉她:“奶奶,真谈了的话,我肯定第一个告诉你呀!”

 

“满崽,奶奶知道你一直都很听话,可不要像你小叔叔了啊。有了合适的女孩子,带回家给奶奶看看,奶奶肯定喜欢我孙媳妇的。”说到这里,她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堆起来了。我们现在个头比她高很多了,她还是当我们是小孩子一样。

 

奶奶喜欢小孩子,一直都是。我们小时候她喜欢抱我们,带我们睡觉。现在,我们那些大的孙辈陆续长大成年了,连最小的堂妹都十岁出头了。姑妈家的表哥表姐们成家得早,又添了小侄儿小外甥外甥女们。过年时,他们带着重外孙和重外孙女来的时候,奶奶总是特别开心,总有办法找到一些糖果和小零食来逗他们。表姐表哥告诉她,现在的育儿书上说小朋友们要少吃糖,她也不在意。她就是这么疼我们这些孩子。

 

我们兄弟三个算是孙子里面大的,偏偏我们都还没有谈朋友,她自然是还没抱上重孙。所以这两年来,每次我们几个来,她都会拿这个和我们说。我倒一点儿也不烦她,就是觉得自己的情感能力太差了,一直没法带个女孩子回来让能她开心一下了。

 

说话间,爷爷下班回来了,还带回来小堂妹。原来,小堂妹听说我来了,就趁着爷爷下班回来的时候要来找我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堂兄弟姐妹中,她为甚最喜欢找我这个哥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来不在她小时候换牙时开她玩笑的缘故。

 

“芳哥哥,爸爸说你要去南京上学,远不远呀?你也带我去好不好?”她扎着俩朝天竖着的锅刷一样好笑的短支发髻,眨巴着无辜的双眼,很天真地问我。

 

“那当然行啊,不过,你得先学会看地图,要不然走到大街上迷路了怎么办?”我很认真地告诉她。然后我指着墙上的有些褪色的地图,问她:“你晓得南京在哪里不?”

 

她在地图上费了半天劲,终于找到了,很开心地指给我看:“啊!就在这里!

 

她可真是个很容易快乐的小不点儿。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应该也是这么无忧无虑的吧;可惜,那些时光再也回不来了。我于是一口答应下来:“那好!等我先去南京看看,熟悉了情况,那里要是好玩儿呢,我就带你去。我可说好了啊,不好玩儿的话,我可就不带你去了啊。

 

她很兴奋:“那芳哥哥,我等着!我知道你从来不骗我的!”

 

爷爷也很高兴我来。他腰杆挺直,瘦削的脸上很多横向纵向的皱纹,感慨地说:“前几年是你大哥,现在是你。咱老真家也出了两个研究生了啊!还有今年看你二哥了。爷爷知道你是最用功的崽,到了南京好好努力,给咱真家祖宗添些光彩!”

 

这些话,我自然是也都应承了下来。不用他们说,我也知道得好好努力。我只是有些伤感,在当时中专的资校,年纪不大,我反倒可以一边喜欢着金瑶,一边努力保持着学业,而成年了以后,自从对卫雪倾心起,总是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保持不让情感影响学业,一点儿也不像年轻时了。

 

吃完饭,我要回家了,爷爷奶奶要塞钱给我,让我带去南京的路上花,我没有再要了。大学都毕业了,该轮到我孝敬他们,再也不是心安理得拿他们压岁钱和零花钱的年龄了。答应他们到了南京会和他们报平安后,我就回家了。

 

老家的那一拨老同学们,这个时节都基本在外地忙碌去了,只有我发小在家继续开车,还有隔壁村的帮衬爸爸诊所药店的女同学,他俩是那少数几个在老家还能待得住的。

 

那俩当初上高中的老同学,男的在很差劲的袁州四中,高考落榜了。他家和我家一样穷,孩子也多。他姐前两年嫁到我们村里以后,每次他来看望他姐,只要我在家,他都会来找我聊几句。落榜后,他没有继续复读了,既没钱也怕继续落榜。依我看,就算考上了,要筹措去上大学几年的开销的话,对他家也是个大问题。不上学了后,他家的亲戚后来给他找了个在宜春的汽修厂。去年我路过宜春的时候,他已经从学徒转正了,算是那里的正式员工了。他原本个子就高,现在又变得壮实,不再像是以前读书时的干瘦,说话倒还是一样爽朗,高考失利看起来算是过去了。

 

那个上了重点中学-宜春一中-的女同学,高考也落榜了,连大专都没考上。她发挥不好,我有心理准备,因为她早就有苗头,压力很大。真落榜了,我还是觉得很意外,因为当年初中的时候她和我成绩的差距没那么大。她在家里休养了一年,调节心情,然后又去复读了。后来,总算考上了外省的一个本科学校,算是松了口气。几次去看望她,我看着她从之前的消沉,到后来的积极备考,又到考上了以后的轻松愉快,我不得不感慨,人的心情真是容易受这些外在的东西的影响。联想到我自己,我难道不是一样吗?没有倾心于卫雪的我和沉陷于卫雪的我,在我自己看来,简直就是两个人。

 

我去发小家和他吃了顿晚饭,和他聊聊天。我发小开的车,从我们初中刚毕业的那会儿的手扶拖拉机,已经换成了小货车,这样就不用敞着开了。我笑称他“退步了,从敞篷车回到了小四轮”,他也只是笑笑并不接我的话茬。

 

“过两天我就要去南京了。想想毕业后那么几年,真是经历了好几个地方了。先去南昌上中专,再去天棠镇上,接着又回到南昌继续上学,现在要到南京了。还是你好,一直在家里,不用跑来跑去的,坐着就把钱赚了。”我一边感慨,一边和他开玩笑。

 

他有些自嘲地说:“哎,你眼红我了?我还眼红你呢,能跑这跑那,风景都让你看完了,不像我,只能乡下狮子乡下滚了啊。”

 

“哪儿来钱就在哪儿待着嘛,何况家里有事情你可以顾得到,我们想在家里待着都不成啊。”我又感慨了一句。

 

我俩在一起又聊起了各自的感情生活。他告诉我,几个月前,他看上了我们一个老同学的妹妹,让人做媒后现在俩人都看对眼了,过一阵就要准备结婚了。这让我羡慕得很,难怪他看上去春风满面。自由恋爱说得山响,到头来还是媒人把红线一牵的姻缘来得快捷牢靠,也算是人生路上的别样风景了。

 

我也和他谈起了与卫雪交往的这半年多的经过。他给我的劝解是: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这与水良的话简直是如出一辙,让我感慨“众人皆醒我独醉,举世皆清我独迷”。我觉得这个也不独是因为他们不是当事者,也应该是他们和我个性差异的缘故。人和人的差别真是可以很大,有些也许是人生阅历导致的;有的,大概是天生的罢。

 

成长小说连载-《念》第二章 故乡行(3)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1084/202411/16910.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呵呵,很高兴南瓜喜欢他们:)人还是要些人情味儿的。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这篇写的实在太好了,我非常喜欢。乐观的父亲,唠叨的母亲,慈爱的爷爷奶奶,可爱的小堂妹,人物众多,但每个都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而且通篇充满的人情味,很生活,很具象,赞。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黎程程' 的评论 : 呵呵,谢谢程程!这一集也是为了下部的一些剧情,所以多花了点儿笔墨。
经济风气带来更多的社会平等意识是好事。北方对经济的敏感性不如南方,东北华北包括北京总体来讲都有这个问题。不过北京一直作为政治首都,权力或者等级感更突出一些。这一点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美国的各级中央机构在四处都有一些的做法,不会把所有的政治资源都往华盛顿堆积。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哈哈,开玩笑啦,从社会发展来看,迁徙流动是现在常态了,那种盘据一方的名门望族是越来越少了。社会阶层流动还得注意能上能下,别在上位的上得去下不来才是麻烦。
黎程程 回复 悄悄话 这一集满满的乡土人情味儿。

高妹说,南方“有钱人和穷人互不仇恨”,我觉得,刚改开时,南方有地利,因靠近港台,投资、物流方便,信息也灵通,人人都专心赚钱,今天的穷人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富人。北方相对落后10年,主要是观念上的改变慢。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ankTruce1' 的评论 :不算“正”啊,我的姓非常少见,往上追,是山东莱阳一带起源的。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嘿,谢谢高妹的厚赞!这个“真”算是对作者和读者的共同期许吧:)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呵呵,皇城根下的人,有时候沾染了一些这个皇帝等级风气。“臭外地的,来北京要饭了”:),当然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俗语,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人,广东人看谁都是北方人,
俗语说嘛: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身体不好:)
我还是喜欢烟火气的城市,冷冰冰的地方哪怕再光鲜亮丽也没归属感,等级森严是看得到的不平等。
我是没想到高妹还真有正北京旗血统那,哈哈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原因:你是个特别真诚的人:)
FrankTruce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咱老真家,哈哈,真的要是姓“真”,那就是满族血统了:)————哈哈,这个自然不算数的,不过不妨给男主安个老真家的汉族祖先了,已经有腹案了,上溯到一代大儒好了。
“那个上了重点中学-宜春一中-的女同学”,你经常这么写。跟你说,在中文模式下,是按shift+短横线,就长了(——)。如果你非要用短横线,应该是三个一起用。现在这样老是让我一愣。————好的!跟随高妹学到了新东西,从命!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咱老真家,哈哈,真的要是姓“真”,那就是满族血统了:)

“那个上了重点中学-宜春一中-的女同学”,你经常这么写。跟你说,在中文模式下,是按shift+短横线,就长了(——)。如果你非要用短横线,应该是三个一起用。现在这样老是让我一愣。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我奶奶和叔叔一家在北京,我爸就是北京出生的啊,后来是去青岛当兵才留在青岛。即便如此!我去新东方学习那段日子,也是对北京的感觉非常冷漠。而广州就不同,那里脏乱差,语言刚开始听不懂,但确实非常亲切,有包容的一个地方。你身边好多邋遢的大叔,就是有钱人,但人家也没有表现得高人一等。这也是我之前在小羽的章节里写“有钱人和穷人互不仇恨”,南方的等级意识要低好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