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期耶路撒冷教会是共产主义教会吗?

(2024-03-22 16:10:40) 下一个

使徒行传4章32 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33 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 34 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 35 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弟兄姐妹们,我们以前分享过,旧约的以色列人遵守十一奉献的律例,但这个十一奉献,不是一个十一奉献,而是三个十一奉献。

对于我们新约的基督徒来说,虽然圣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信徒要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奉献,但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使徒行传”4章32-35节告诉我们的初期教会的信徒的奉献。路加记载,当他们发现有的弟兄姐妹缺乏时,富裕的弟兄姐妹就会变卖自己多余的田产房屋,来交给使徒,使徒便按实际的需要分配给那些有缺乏的弟兄姐妹,使得所有人都不缺乏。

有的弟兄姐妹们可能会认为这是早期教会的共产主义实践。但显然这是一个误解,首先,“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就表示個人的東西仍然歸他自己,到有需要時才賣了歸公,第二,卖掉自己的多余的财产,既不是人为的规条、也不是周围的压力,而是被圣灵充满的结果。 在前面4章31节路加记载说:“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 接下来就讲到凡物公用,显然,凡物公用是当时圣灵充满信徒的一个结果,也是他们同心合一的一个表现。第三,34节接着插入一句:“ 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 表明因着圣灵的充满,使徒都大有能力,为主耶稣的复活的大能做了见证,众信徒也因此被神的恩典所充满,信耶稣就需要接受耶稣彼此相爱的教导,也就不能无视他们当中那些还有穷乏的人的需要,于是才有变卖财产帮助穷乏人的举动。因此,也是一个蒙恩的弟兄姐妹的一个爱的表现。第四,这里讲的不是共产主义的均贫富,杀富济贫,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不是大家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拿出来,然后平均分配。

这里重点说的是“没有一个穷乏的”,这也是圣经一贯的奉献的一个原则,富有的要照顾帮助那些贫穷的。既然,所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赐的,他是我们生命的主,那么财产当然都是属于主的,属于整个教会的,而不是属于自己的了。原文的动词时态还强调一个时不时的变卖的状态,说明可能的情况是,当看到教会内有弟兄姐妹贫乏的时候,就会有弟兄姐妹受圣灵的感动,变卖自己的一些田产房屋,交给使徒,用于帮助那些贫乏的人,照着他们需用的分给他们。

这个例子的历史背景很可能是:新约的第一个五旬节以后,各地的门徒很可能也在耶路撒冷停留了很长的时间,甚至一年有余,然后才陆续离开。因此,这些人所自带的经费很快会消耗殆尽,而许多在耶路撒冷有产业的信徒就“ 将田产房屋都卖了”,使那些滞留在耶路撒冷的门徒“没有一个缺乏的”。

这样的做法并未持续多久,但历史上,仍然有一些特别乐善好施的弟兄姐妹,比如圣方济各,他特别看不得人贫穷,总是乐于帮助他人,有一次,为资助教堂重建,他卖了一批他父亲的布,把钱都捐给了主教。结果他老爸震怒,把他告上了教会法庭,方济各便放弃了他儿子的身分和他的财产继承权,与父亲彻底断绝了关系。他为了表示自己坚决的意志,还脱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主教用自己的斗篷盖住了他。

不过呢,按十分之一奉献的人,也的确有。如果你要问,是税前?还是税后?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盼望弟兄姐妹勿要在奉献上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有一个人,他从一开始工作就奉献十分之一,慢慢的,他的财富越来越多,奉献也自然越来越多,后来,教会就无力打理他巨大的奉献,于是就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用于全球各地各样的慈善捐赠。中国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的成立和运行就来自于这个基金,善款一直从约1915年到1949年,因为大家都应知道的原因而中断。大家可能猜到了,这一位他是谁呢?是约翰 . 洛克菲勒。

弟兄姐妹们,从以上我们知道,奉献是我们基督徒应尽的本分,我们刚才提及的人都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榜样,求圣灵使我们放下世界那种对于财富的观念,让我们奉献我们的金钱,来帮助那些无论是教会、还是其他地方的,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乏人。

让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亲爱的恩主耶稣,我们生命的主,掌管我们一切的主,你赐给我们的,那是恩典,我们也要把我们所领受的,再施舍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你教导我们施比受更有福。求圣灵感动我们,操练我们,使我们甘心乐意的拿出我们的所得,帮助那些穷乏的人。以上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