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2 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 3 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篷的地方, 4 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带着羞辱和法老所赐的财物,亚伯兰和罗得离开埃及,回到迦南地,并逐渐迁移回伯特利,他筑了第二座坛的地方,他又求告神的名,从信心的低落中抬起头来,继续活在对神的信靠当中。果然,神的功课又到了,但已回到对神的信靠里的亚伯兰,在这次考试中,得了满分。圣经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活在神的同在里,我们就会得胜有余,而什么时候我们失去了神的同在,我们必定会跌倒、会失败。
5 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篷。 6 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7 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很可能,伯特利与艾地区的水草已不足供给亚伯兰和罗得的两大群牛羊的需要,他们的牧人就开始彼此相争,争夺有限的放牧的资源。而周围的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则注目于这场纷争,静待这对神拣选的叔侄大打出手,或是彼此阴谋算计?原住民当然乐见外来寄居者这样的纷争,无论结果如何,都有利于原住民他们自己的利益。果然,结果是叔侄二人和平分手,都离开了这片土地。
8 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 9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牧人的争斗,主人亚伯兰和罗得不可能不知道,可能亚伯兰起初会等候晚辈侄儿罗得主动来找他商量解决,可能这次的谈话是由罗得主动发起,也可能是亚伯兰主动找罗得发起,不得而知,但从亚伯兰主动给罗得先挑选地方,就可分析出,罗得在这一件事上,总的来说,是被动的,他根本不想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也可能他认为自己翅膀已经硬了,是时候独立自主了。作为晚辈,主动让出利益给养育自己、提携自己多年的叔叔(或是义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财富,反目成仇的何止叔侄,在父子之间、亲兄弟姐妹之间、多年好朋友之间,也屡见不鲜。在利益面前,没有亲疏,只有利益。而亚伯兰却不同,他自甘降低身份,请罗得离开自己,随意挑选他想去的地方。亚伯兰看重的是神的荣耀,同族相争,神的名就必受辱;因此宁可退让,不可相争。他还看重骨肉之情,愿意维持自己和自己所爱侄儿的亲密关系。还记不记得该隐当初的话: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骨肉之亲,就是需要彼此看护,彼此照顾的,亚伯兰知道神的心意,就轻看那些身外的财富。既然罗得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生活,那就友好分开,各走一边。同时,对于这一块彼此相争的地方,亚伯兰提出和罗得同时退出这块地方,既显示出亚伯兰的豁达、慷慨、大度,也显示出他行事公平,不占任何罗得的便宜。在周围迦南人与比利洗人的注视之下,亚伯兰处理亲人冲突的方式,实在是值得称赞。叔侄二人和平分手,都离开了这片土地,既彰显了神子民的气度和和平,也显出了神子民对神的信心,离开这片土地,神一定会赐给他们更好的牧养牛羊的地方。按犹太人的传说,罗得父亲哈兰的死,是由亚伯兰间接造成,因此,亚伯兰可能始终对罗得怀有内疚之情,故对罗得就格外的照顾和关爱。这自然只是一种猜测,但即使如此,也丝毫不损害亚伯兰对神供应的信心,既然一切赏赐都来自于神,那么给出去也就不会那么困难。在后来14章,亚伯兰对于所多玛王向他索要亚伯兰夺来的战利品的处理方式,也同样显示了他强大的信心。
10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11 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眼目和肉体的情欲,战胜了罗得的骨肉情意,他自私的首先选择了肥沃滋润的约旦河平原,圣经说它象伊甸园,也象埃及,这是那里的大城所多玛、蛾摩拉被神毁灭之前的状况。罗得只看到眼见的实惠,却看不见自己的选择,实则是脱离了神的应许之地,等待他的将是糟糕的厄运。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叔侄共同生活多年,在叔叔翅膀下被庇护看顾带领多年的侄儿,势必要单独飞翔了。这既是年轻人的野心所致,也是年轻人成长、成熟的必然。只可惜,罗得一单飞,就飞的太远了,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而全然忽视了对神的信靠,约伯说”给与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罗得显然没有这样的认知和敬畏。
12 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篷,直到所多玛。 13 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罗得选择的地方已经离开了迦南地,而且离罪恶极大的所多玛越来越近,后来,罗得干脆放弃了帐篷生活,搬进了所多玛城,并成为城里的长老。看似繁华富裕舒适的城市,实则也充满了危机,之后罗得一家在战乱中被洗劫绑架以及后来所多玛城被神审判毁灭,很快就会发生。罗得仿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写照,我们从受教育开始、到选择职业、到发力奋斗,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世俗世界的成功,特别是当我们从家乡来到那些大都市,我们发奋图强,就是想有朝一日,我们可以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佼佼者,可以挤入当地的上流社会。罗得在这方面,显然是极其成功的。但他没有意识到,随着物质生活、政治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他的属灵生命却无知无觉的日渐坠落,他和神的连接也日渐的减少,直至全然的失落了。亚伯兰却不同,他不会顾及环境的优劣,他只是持守住对神应许的信靠,无论罗得如何选择,亚伯兰都不会离开神的应许之地,无论这地是如何的荒凉,如何的艰苦。
14 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 15 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 16 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
虽然得了满分,但因罗得的离开,亚伯兰心中自然充满忧伤和低落。我们看到,罗得一离开,神就再次向亚伯兰重申他之前给与的那个应许。此处地上的尘土,与后面章节所用的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都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比喻将来亚伯兰后裔的繁多。此时,因着亚伯兰因为罗得的离开,必是心中充满失落、忧伤和彷徨,神立刻用这样的方式来坚固他的信心,让亚伯兰举目观看,不要低头沉迷于自己沉浸其中的伤感情愫,而是满怀信心的抬头观看,神说,亚伯兰目之所及的地方,神都要赐给他和他的子孙,直到永远。这永远,实在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哪有永远,再伟大的王国,也会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灰飞烟灭,怎可以永远呢?然而我们看历史,以色列人一直居住在那里,或多或少,从未间断,直到1948年,以色列复国,再一次以国家的形式占据着这片神的应许之地。神的应许,必然成就,他说直到永远,就一定会到永远。
17 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18 亚伯兰就搬了帐篷,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神兴起一个环境,使得亚伯兰与他的侄儿(可能也是义子)罗得从此分开。亚伯兰一直没有后裔,因此,对于神应许的那个后裔,亚伯兰心中可能早有一个备选方案,那就是罗得。神通过罗得的离开,把这个备选方案彻底勾掉了。亚伯兰因此可能会得到又一个功课,那就是神的应许和计划绝不在人的谋划当中。亚伯兰得到神应许的再次坚固,打消了罗得为应许的后裔的念头,按着神的指示,在迦南这片神的应许之地(虽然暂时自己一寸土地都没有),开始纵横游走,他迁移到希伯仑(希伯仑和幔利应该是指同一地域,位于耶路撒冷以南约三十二公里处)又住下来,并再筑了一座坛。呼求神的名,继续学习把未来完全放在神的手中。这是亚伯兰所筑的第三座坛。示剑、伯特利、希伯仑,三座坛,三个城,它们将来会成为以色列王国地域中非常重要的三座城市。
备注:我的这些”圣经创世纪读经笔记“,很多地方参考了 Iain Provan 所著的 ”Seriously Dangerous Religion “ 、Joseph.B.Lumpkin 所著的“the books of Enoch and the book of fallen angels, the wathers, the origins of EVil ” 、"圣经综合解读”、李思静博士的一些讲道内容、台湾圣经网圣经知识库参考以及其他一些参考书目。非常谢谢这些学者提供的一些见解。求圣灵继续带领,使我可以完成创世纪的读经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