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前写过一篇文章,“退休后需要持有多少债券?”。在文中,我否定了传统的资产配置方案,即60%股票加40%债券。我推崇巴菲特提倡的90%股票加10%债券的资产配置,并通过简单计算显示:在30年时间后,高股票方案比传统方案可以多出77%的剩余资产。
很多朋友质疑这个高股票策略的可行性。他们主要的担心是,如果碰上长期的股市熊市,如果仍然按照4%的取钱规则取钱,退休资金可能会提前耗尽。
值得庆幸的是,美国证券市场历史悠久,相关的数据更是汗牛充栋。在学术界,已经有不少研究者,考察不同资产配置方案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今天,我就简单介绍一下Javier Estrada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再次验证了巴菲特策略的可行性和优势。
作者的研究基于几个基本前提:
作者研究了从1900起始到1985年起始的86个30年窗口期。针对不同的资产配置策略,他统计了下面几个数据:
我们用 X/Y 代表一种资产配置方案,其中X是股票的比例,Y是债券的比例。
下表是作者的研究结果。起始资金为100万美元。表中的资产数字,单位都是万美元。
资产配置 | 失败率 | 平均情况 | 较好情况 | 较差情况 |
100/0 | 3.5% | 323 | 900 | 18 |
90/10 | 2.3% | 264 | 670 | 22 |
80/20 | 2.3% | 212 | 493 | 24 |
70/30 | 1.2% | 166 | 362 | 24 |
60/40 | 0% | 127 | 265 | 20 |
50/50 | 1.2% | 93 | 201 | 15 |
40/60 | 3.5% | 65 | 151 | 4 |
30/70 | 12.8% | 42 | 110 | 0 |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这份研究,再次确认我先前的结论,即对于绝大部分退休人生而言,持有90%比例的股票,远远好于持有60%或者更少的股票。
作者还对90/10方案进行了微调。如果上一年股票表现好于债券,那么就从股票中取钱并重新再平衡。如果债券的表现好于股票,就从债券中取钱,但是不做再平衡。下表是结果:
资产配置 | 失败率 | 平均情况 | 较好情况 | 较差情况 |
90/10 | 2.3% | 264 | 670 | 22 |
微调版90/10 | 2.3% | 271 | 675 | 30 |
60/40 | 0% | 127 | 265 | 20 |
虽然微调版的90/10方案的成功率没有提高,但是其平均、较好和较差情况下的剩余资产都有不少改进。这不失为一种简单且合理的调整。
当然,如果为了更好地抵御罕见的长期股市低迷,我们应该在退休前积累更多的资金,给自己的退休计划留一些冗余,比如多存20%的资金。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自然可以适当增加债券的比例,比如到20%。但是,历史数据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我们真的不需要持有30%或者更多的债券了。
延伸阅读:
我的大部分理财理念其实都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很多理财书籍都讲了类似的策略。
是的,和传统401k不同,Roth IRA不受RMD限制,里面的资金可以一直留着。
关于如何转Roth IRA,我以前分享过,请看下面这些文章:
1.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404/17710.html
2.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9/29909.html
3.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8/19042.html
债券是一种证券产品,包括国债、企业债和地方债券。请看这篇文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8/21910.html
还有,日经完全跟不上美股,找机会完全换美股。
我以为你在日本呢。你要去中国退休吗?
今天得知,我如果到60岁退休,退休金将是5000元人民币左右。我48岁就离职了,目前算失业人员。如果当时不离开媒体,算事业单位人员,可以拿到13000左右。
跟美国和各位比,低得可怜,但是在国内,目前的物价,生活没啥问题。
这是新手常犯的错误,他们以为自己是上帝!
我的建议是:不要Timing Market,接着买、买、买!
谢谢来访!是的,肯定要选一个自己可以承受的资产配置比例。但是,通过学习并提高认知,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谢谢禾儿来访!按照我的标准,你那个时候的80/20方案,也太保守。我的计划是:在退休前,债券的比例保持在5%一下。
哈哈哈,我以为我的描述已经非常容易理解了。看来,我需要多加些内容铺垫。
如果是3%-3.5%的取款率,即使是50/50的资产配置,也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是65岁退休的话,大部分人的窗口期在25年左右,资产配置应该可以更激进一些。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