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个人资料
正文

《社会超级生命体 10》

(2025-04-08 21:43:02) 下一个

人类是脊椎动物。集群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鲑鱼是群体动物,但只限于此。鲑鱼将鱼卵产在水面,便由它们自生自灭。集群只是生物社会性的必要条件。社会性还需要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个体之间当然存在竞争关系。而社会性着重个体之间的合作。这体现在生物两性之间的结合和对后代的抚养。两者依然是构成当今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

原社会态的一个例子就是狮群。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社会性动物。一个狮群由三四只公狮,十来只母狮和一些幼狮组成的多夫多妻的家庭。所有的母狮都有血缘关系。它们负责抚养幼狮,管理狮群的日常生活,甚至集体合作捕杀猎物。狮群看着像一个母系社会,其实并不尽然。公狮在狮群中占有统治地位。它们看守狮群的领地,负责狮群的安全。公狮偏向于单枪匹马的捕猎,但是不经常出手。

母狮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但是,如果其中有只母狮过于霸道,别的母狮的生育能力就会下降。公狮之间相对冷漠。它们之间也有为争夺与母狮交配的生殖权力的竞争,但是争斗的程度并不激烈。生物在二十亿年前演化出有性繁殖,产生了性别。这种繁殖方式需要更多的能量,过程也更复杂,因此不确定性也会增加。但是,有性繁殖促成基因的最大限度的组合,从而得到基因的优化,有助于生物后代的应对环境变化的生存适应性。在这基础上,达尔文又注意到生物演化中形成的性选择。雄性之间的争斗是为了与雌性的交配权。强硕的胜者可以极大限度地使自己的优秀的基因传下去。动物在选择异性时注重体格和外表。它们在基因的表现上选择优质的基因。我们现代人类不仅看对方的体格和外貌,而且还要看智力,财富,和社会地位等这些不明显也不直接的基因表现型。所有这些复杂因素的考量不仅仅是为自己未来的生存,也是为基因的延续。在人类社会,意识的高级功能自然要参与到这个选择当中。

性选择的另一面是性禁忌。很多的社会性动物都会避免乱伦的发生。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亲缘相近的基因的结合让缺陷的基因表现出来而产生残疾的个体,很快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当一只小公狮长到三四岁了,成年了,它将被驱逐出狮群,游荡到别的狮群,在与别的公狮的竞争中夺得生存和繁衍的权力。小母狮成年之后继续留在群里。它们会选择与新进来狮群的公狮交配繁殖。出于亲缘关系,母狮的天职是抚育幼狮。公狮同样会保护自己的幼狮。当它认定一个幼狮不是它亲生的,就会趁母狮不注意时将幼狮咬死。这也是亲缘选择的另一面。在生物社会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依赖于性选择和亲缘选择。人类这种在多家庭组成的社会中生存的生物也不例外。它们成为了我们伦理道德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又是哺乳动物里灵长类中最新进的成员。以亲近猿类的社会行为为鉴,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两千万年前,长臂猿在演化的道路上与人类祖先分离。它们现在生活在亚洲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阔叶林里,是完全的树栖动物。长臂猿的社会结构是最基本的长久的一夫一妻带两三只幼猿的家庭单元。雄猿和雌猿体形体重非常相似,只有皮毛颜色的区别。成年雄性是黑色,而成年雌性毛皮较浅,显棕色。雌猿起主导作用。这非常像现代人类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

红毛猩猩在一千六百万年前与人类祖先分离。它们现存于东南亚的热带森林。红毛猩猩选择了一种不同于长臂猿的非社会性生活方式。它们主要是独栖。集群的情况只见于雌猩猩抚育幼子,以及雄猩猩与雌猩猩交配期间。红毛猩猩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雄性的体重是雌性的两倍。这是性选择的结果。雄性红毛猩猩在争夺性资源的竞争中不断强化自己,同时也增强了侵略性。同长臂猿一样,红毛猩猩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领地就是生存的空间和资源。

—写于2023年8月2日(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