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够从性中获得快乐。当睾酮和孕酮等性激素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触发人脑中的下丘脑中神经的反应,产生一种紧张感,就是性欲。这种紧张感与人饥渴时的紧张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谓食与色都为人之本性也。性欲的紧张感在人的性行为之后得以消除。下丘脑中产生出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释放到血液中,对人的心血系统和肌体系统都起到疏缓调节作用。同时,下丘脑中产生的谷氨酸介质传递到腹侧被盖区,又触发多巴胺的产生。多巴胺传导到伏隔核导致其神经活动,而形成快感。这是生物演化形成的奖励机制,以鼓励生物体为了生命繁衍的交配行为。这个快乐形成的过程都在人脑中较原始的边缘系统中完成。爬行动物可能已经具备了性快感的意识。研究观察确认哺乳动物已经普遍具有这种性知和性感的能力。多巴胺传导的另一个通路是从腹侧被盖区到人脑的额叶皮层。在那里,与理智相关的神经活动被抑制。所以我们经常笑谈一些人是性痴,爱痴,或者情痴不仅仅指他们对性与情的迷恋,也指沉迷其中的人多少丧失了理性思维的能力。
本来服务于生物繁衍的性快感的功能在人类这里又有转化。一直流传一个查无实证的故事,与以沉默寡言闻名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有关。有一天,柯立芝和妻子去访问一家农场。总统夫人走在前头,看到一只公鸡正在和一只母鸡交配,好奇地问旁边的农场主,公鸡一天做多少次?农场主回答道,一天有个几十次。总统夫人就说,请转告总统。话传到柯立芝这里,他问农场主,公鸡每次都和同一只母鸡做的吗?农场主说,不是。柯立芝于是轻淡地对农场主说,请转告总统夫人。这个故事被借用来表达动物性行为中的柯立芝效应,即引入新的异性会激发动物的性反应。喜新厌旧是动物的性本能。我觉得柯立柯和妻子在与农场主问答中表明的不同喻意中另有一番意思。人类个体的成长需要漫长的时间。这给抚育后代的女性造成很大的负担。女性的策略就是要得到男性的帮助。于是,发情期在人类中消失了,女性基本上时候都处于性接纳的状态。女性通过性的吸引而促成男女两性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合状态。男性不具有抚育后代的本能意识,但是能够为女性和子代的生存和安全提供保障。这就是人类男女配偶和家庭的形成。在地广人稀的原始人类状态,性为维持男女的结合和家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取决于其它更多的因素,性的作用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人类的性逐渐背离了繁衍的目的。性可以用来交易。其实,人类近亲黑猩猩就懂得利用性来换取食物。性的目的也可能就是单纯地追求快乐。之前提到的倭黑猩猩是雌雄杂交的群居动物。它们也没有发情期。公开的群体性性行为即普遍又频繁。除了追求快乐,倭黑猩猩也利用性来取悦对方。性也是其群体的粘合剂。每当雄性倭黑猩猩之间发生冲突时,就有雌性利用性交合化解矛盾。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美国年轻人开始了一场性解放运动。口号就是要做爱,不要战争(Make Love, Not War),与倭黑猩猩何其相似。人类本性上也是性杂交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抚育以后不再是负担,我们无法确定将来的家庭一定会存在。一个没有家庭及其价值的社会形态会与现在很不一样。
性是人的原始动力。出于它的本性和多面性,不加约束的性必然对人和社会有不良的影响。这点在人类历史上被证明了无数次。性本身无所谓善恶,无所谓对错。它只是双面刃,全靠我们的掌握。性的话题在大多数人类文化中都是禁忌,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道德说教。其实,道德就是极其虚伪的东西。能做的,不能说;不能做的,却可以说。表面道貌岸然的人私底下满是男盗女娼。弗洛伊德本着科学探索的精神,对人性进行了革命性的分析。他利用精神分析法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在自觉意识之下还有巨大的人不自知的自我潜在意识,其中就包括了性意识。只是他提出的泛性论走得太远。性似乎包容了一切。我从弗洛伊德的理论里开始我的自我意识的启蒙。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他从另类视角对宗教和艺术的论述。到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金赛详细分析了人类的性行为。他的性学报告曾经风靡一时,成为后来性解放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范本。金赛的研究留于表面。他的理论论文里还有不少夸大不实的成分。而到当代,同样是在印第安纳大学的金赛研究所工作的费舍尔教授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探讨人类的性机制。同时,她也揭示了人类人性中爱的来源。
--写于2023年10月20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