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正文

《生命和家园 30》

(2024-06-01 18:03:57) 下一个

白垩纪生物重要的演化进程中还包括被子植物的出现。一亿三千多万年前的化石里就有了类似花的结构。我们无法确定被子植物的祖先是种子蕨,铁树,或者其它的裸子植物。花的形成很大可能来自控制叶子生长的基因的变异。被子植物的花粉不仅仅所以利用风吹和水流来传播,花瓣的颜色和花的化学气体可以吸引鸟类和昆虫来帮助传粉。交叉授粉又能实现基因重组,进而加强植物的演化优势。有花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生物协同演化的典型范例。一亿两千万年前,蜜蜂出现了。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了一层果皮,再变成果实。动物食用后会把种子散播开来,实际上帮助了植物繁衍和地域扩展。这些形态和行为都不是出于植物,动物,乃至超能力或者说神的意志。它们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最底层基因演化的基本逻辑。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是一个协同统一的生命共同体。在白垩纪的后期,地球上有了花季,绽放出五彩的颜色。我们能想像到一群群的恐龙爬行动物在鸟语花香的绿树丛中缓步穿行。

化石表明恐龙鼎盛时期中的特征物种霸王龙最早出现于六千八百万年前。这种凶猛的巨型捕猎动物身长可达十四米。而就在两百万年之后的白垩纪末,地球生物遭遇到了五次大灭绝事件中的最近一次。在不到三万年的时间里,所有爬行类的恐龙被抹去了。1980年,物理学家阿尔瓦雷茨和他的地质学家的儿子发现意大利中部山区白垩纪最表层的岩石里金属铱的含量超出正常值一百多倍。如此高含量的铱只能出现在地核深层或者小行星和彗星上。由此他们提出小行星撞击假说。当年中文的科普读物上也有介绍这个假说,和刻板的教科书上教条式内容很不一样。有关的评论也很负面,一般都是给这种离经叛道的说法扣上唯心论的帽子。而当年的我即无知又很困惑,想弄明白什么是科学而不是故事,什么是事实而不是虚构。这也许是一个人少年启蒙必须有的经历。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胆假设再加小心求证的过程。1990年,一个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超大海底陨石坑被发现。地质分析非常符合小行星撞击假说。六千六百万年前,一颗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撞击上地球。溅射起来的尘埃散落在大气层里,遮蔽住了阳光。大量依靠光合作用的植物死亡,从而影响到食物链上的生物,尤其是顶端的恐龙。撞击事件又导致例如酸雨等一系列的恶劣气候变化,给生物造成多种次生性的灾难,引起海洋和陆地生物的大量死亡。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能够找到栖身之所,对资源没有过分的要求,因而存活下来了。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标志新生代的开始。地球从爬行动物时代进入哺乳动物时代。大约在六千万年前,原始灵长目动物出现了。它们告别了夜间洞穴的生活,逐渐复苏到三色视觉。人类继承了这种视觉。而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两千两百万年前出现了猿类。八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的人族动物与大猩猩分离。六百万年前,现代人类祖先的南方古猿与黑猩猩分离,开始了人类独立演化的道路。有趣的是稀松平常的草要等到三千三百万年前才出现。用草本的花卉植物装饰和观赏是现代人必须的生活方式。中国是竹子的原产地。竹子又承载中国文化中的许多美好愿望和寓意。草本植物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麦子和稻子等谷类植物物种,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我们至今还离不开它们。

—写于2022年12月9日(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