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闻铭

开这个博客,有感而发,聊中国美国的事,讲现代文明的故事。
正文

儿时的记忆(完)

(2025-07-29 19:23:14) 下一个

儿时的记忆(完)

蒋闻铭

 

袁磊袁铭真正畏惧的,不是爸爸是妈妈。不怕他爸发脾气,就怕妈妈伤心难过。袁磊从小到大,家里发生过的所有的事,记忆里算得是灾祸的,只有一件,发生在妈妈身上。袁家以前,是奶奶当家,后来交给了妈妈。他妈当家不久,有一次不知道怎么搞的,丢失了买一百斤米的钱和粮票。妈妈当时,直接就被吓得晕厥了过去,好不容易醒过来,还是有些神智不清,拉着袁磊爸,不停的喃喃自语,说他爸,这可怎么好,一大家子,这不就没饭吃了。后来渐渐的,总算回过神来了。不过后面有很多年,只要是真生气伤心,妈妈就会发愣,有些神不守舍的神情。

再细说,袁磊妈跟外人,有生气的时候,但是只生气不会伤心。一家人里边,她跟长辈,奶奶姑奶奶,也不是没有不满置气的时候,但那都是浮云,一带而过的事。跟自己的老公,生气的时候不少,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争执,都到不了伤心发愣的地步。真能让妈妈伤心到发愣的,世上只有袁磊袁铭两个,而且用不着是重要的事。有时候一句话说错了,他妈就会有些愣神。结果就是这兄弟俩,只要觉得有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妈妈不高兴了有些愣神,就会无比紧张,立马道歉说好话。妈妈的这个伤心愣神,真真切切,他们俩个,仿佛是妈妈喜怒哀乐的罩门。不过到后来,两人都成了家,妈妈的这个伤心愣神的毛病,就不复存在了。

那个年代,妈妈操持这个穷家,身上的压力艰难,袁磊袁铭,小孩子说不上感同身受,但耳闻目睹,感觉都蛮强烈。俩人从小到大,从心底里不喜欢他爸,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个压在妈妈身上的艰难不易,他爸很多时候,表现得似乎是事不关己。这个穷字,对他爸也不是没压力,他自然也有自己的艰难不易。但是他爸对他妈,很多事情上,缺了男人对自己的女人应有的关爱,该搭手的时候不伸手,结果在儿子们那里,形象负面。

那个时候以袁磊家这样的收入,积蓄肯定是一年到头,一分都不会有。临时有急处,三块五块,可以找朋友邻居借,但是到了三十块五十块这样的缺口,就只有喊会这一个办法。会这个东西,当时在小县城蛮流行,是穷人救急筹款的办法。你下个月,需要有额外大几十块的支出,就找周围的朋友喊个小会。十个人一人一月五块。喊会的人,是会头,第一个月的五十块,归他,后面每月的五十,谁先谁后,抽签决定。每个月的月头,把钱收到一起,按时交给该得的人,是会头的责任。喊会的,是急需,一堆的麻烦;参会的,等于有人提供零存整取的服务。

喊这样的会,最要紧的是会头的信誉,到了日子,会头必须一个一个,把所有人的份子钱收上来,按时交给轮着了的收款人。一般五十的小会,容易,到了一百,会头的责任就大了。在袁磊袁铭的记忆里,他妈喊小会大会,就没停过。起头喊会,有时候会出情况,需要晚上到别人家收钱,不管多晚,再按时把钱交到收款人手上。这个时候不说其它,就一个安全的考量,怎么着他爸都应该一起去。但是他从来不去。他妈没办法,走夜路只能带着袁磊袁铭,给自己壮胆。就为这一个事,这兄弟俩对他爸,不以为然了一辈子。

袁磊妈其实是世上最成功的妈妈。这个成功,不是因为自己有成就,也不是因为孩子有多少出息,而是因为她得了儿子们的衷心爱戴。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既没文化,又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凭着日常里身教两个字,能让朦朦胧胧开始懂事的儿子,起强烈切实的母子情感,是真成功真了不起。袁磊爸就差远了。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 回复 悄悄话 读来心酸。朴实而伟大的母亲。她的症状,是长期操劳郁结所致。后来日子顺了,气舒血足,就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