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6)
蒋闻铭
虽然袁磊爸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孩子,但是他的小名,是小四子,原因是奶奶在他之前,还生过三个,都没留住。从这个小名,就可以想象,袁磊爸小时候,被父母宝贝到了什么程度。找一个穷人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拿他爸做模型,肯定没错。因为穷,再宝贝,到了十四岁,他也只得辍学到外边做工挣钱。但是在外边干活吃苦,回到家就更是宝贝,吃饭不用自己盛,吃完饭洗碗收拾,就更没他什么事。结果是他爸这一辈子,与家里任何的家务事都不相干,看到油瓶要倒,他都真的不带扶一下。这个事后来在袁磊兄弟那里,也有了传承,这俩个小时候,跟他爸一样的毛病。袁磊上大学离家,最让妈妈发愁的,是这孩子从小到大,自己没盛过饭刷过碗洗过衣服,现在事事需要自己做,这可怎么得了。
袁磊的聪明要强,认死理一根筋,是从他爸那里来的。他小的时候,爸妈的邻居同事朋友不少,说不上谁不认字是文盲,但是说大家都不读书没文化,大致是不错的。不过不读书这个事,袁磊爸是例外。一个四年级就辍了学的篾匠,居然有兴趣自己读书上进,有了些文化。 不过他爸对小说没兴趣,袁磊小时候家里的书,是毛选加鲁迅。拿现在的标准,这其实算不得是正经读书,但是就他爸的那个环境条件,能把自己提高到读这些书,实实在在有些难能可贵,与众不同。
这个与众不同,反映到教育小孩子这件事上,是会给孩子讲道理。袁磊从小起的记忆,是他爸特别能讲道理,会讲道理。不管他和弟弟犯什么样的错,他爸不打不骂,只是跟你不停地讲道理,直到把你讲哭了,承认错误为止。袁磊小的时候,最怕他爸讲道理。挨讲道理,比挨打挨骂难过。上了学以后,挨讲完了,还得写检讨。
袁磊爸虽然跟周围比,有了些文化,但是有一个大缺憾,就是字写得实在难看。所以到了袁磊,他就特别在意这个事,让袁磊练写字。不过呢,这个糊涂爸,连练习写字要照贴子临摹这个道理,都不知道。简简单单,弄一堆有隔条的白纸订在一起,拿一本毛主席语录,叫大约是七八岁的袁磊,每天练字,抄两页毛主席语录。前面提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袁磊都不愿做,再加上这个额外的练字,对袁磊简直就是刑罚。爸爸逼着,不敢不写,不过两页就两页,一个字不多写。他爸后来说,这样不行,你写到页尾,如果一句话没完,必须继续,写到下一个句号。
不幸这个倒霉的伟大领袖,有时候说话,一个逗号又一个逗号,就是拖着没句号,真是烦人。于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聪明招数。袁磊写到逗号没完,灵机一动,干脆在语录本上篡改,把逗号描成句号,居然被他蒙过去几次。不过后来当然是被发现了。这个事的后果,一是又挨了他爸老长的一顿讲道理。自作聪明,弄虚作假,现在以后,对自己的危害,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危害,没完没了。二是这个事被袁铭拿着,做了一辈子的笑柄。说我哥那个厉害,书上的逗号,都能描出句号来。就这么练字,其实还不如不练。
袁磊妈不到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妈妈是外婆寡居带大的。袁磊的外公家,四九年前开粮店,统购统销的时候就没了生计。不过政府关了她家的店,同时也给袁磊的外婆,安排了一份在一家烧饼店做营业员的工作。这份工作有些实惠,起码饿不着。袁磊小的时候,每次到了外婆做营业员的店里,总可以吃到一些肥油渣和甜面块。店里的烧饼油饼不能动,但是做烧饼馅用的肥油渣和掉在油锅里炸得有些焦糊的甜面块,可以拿几片给小孩子解馋。
袁磊妈比他爸多读两年书,高小毕业也进了竹业社做工人。他爸人聪明,妈妈长得蛮漂亮。袁磊的家乡话里,没有漂亮这个说法,形容女孩子长得好看,简简单单就说长得不丑。实在是漂亮,在长得不丑之上,是长得老好的不丑。他妈年轻时应该是介于长得不丑和老好的不丑之间。妈妈的长得不丑,是袁磊爸一辈子引以为傲的成就。多少年之后,老爸还跟儿子们半开玩笑,说你们俩找的老婆,聪明能干,没得说,就是都不如你妈年轻时长得好看。袁磊妈年轻的时候,对自己老公的聪明能干,评价蛮高,真的是把袁磊爸,当成了自己和一家人的主心骨。不过妈妈这一边,有一个当年参加过地主还乡团,被政府镇压了的叔叔,算是家庭关系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