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闻铭

开这个博客,有感而发,聊中国美国的事,讲现代文明的故事。
正文

儿时的记忆(8)

(2025-07-23 19:21:51) 下一个

儿时的记忆(8)

蒋闻铭

 

袁磊爸的思维性格,为人做事,在一群小市民中间,颇有些与众不同。这个与众不同,首先要归结于他那个要强上进,又有些聪明才干的性格潜质。这样的性格潜质,又有文革那样的大环境,他就有了向上发展,走出小市民这个社会阶层的机遇。这个机遇,他自己也抓住了,结果却被袁磊妈的叔叔这个莫名其妙的社会关系给摁住了,怎么挣吧,就是挣不出来。这个事你说要怪袁磊妈,他还真怪不着,结果是一股子忧郁愤懑,一肚子不平之气。

袁磊爸直接,从这些忧郁愤懑不平之气里,生出了不少认死理,愤世嫉俗,刚正不阿的正义感。年纪一大,向上的路,更没了指望,说话做事,越发地偏激走极端,和常人立身处世需要讲的实际,相去越来越远。这样的性格为人,再去读毛选鲁迅,指定了读不出什么好。不过到后来,两个儿子多少有了些出息,再不讲实际不讲人情世故,别人也不能拿他怎么着。

袁磊小时候,旁听大人说话,从他爸那里听得最多的,是发生在周围的不公平,说起来感同身受,正义感爆棚。 他爸的同事,但凡受了领导的压迫排挤不公,就都跟他特别谈得来。他最热心给这些人支招,怎么对付厂长领导。有时候听着听着,连小袁磊都觉着不靠谱。不过这些事,小孩子当时也就是迷迷糊糊的,听个热闹。他爸为人处世的喜怒无常不通情理,袁磊长大以后,作为成年人跟他相处,才算是有了真切的体验。

一个例子,是袁磊上大学离家前的那顿饭。袁磊吃鸡块,把鸡皮吐了出来,引得他爸大怒发脾气。七七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全中国人人讲数理化,个个说陈景润,袁磊异军突起,成了县中学成绩最好的学生,着实给爸妈长了不小的面子,也成了他们重点关爱的对象。袁磊对那些日子的记忆,最深的是一天一天的,在灯下做题,他爸在边上拿把芭蕉扇,给他扇风去热赶蚊子。宝贝儿子要离家,爸妈心里难受,好理解。他妈在饭桌上,就有些忍不住的掉眼泪。他爸发这通脾气,肯定也是心里难受。不过心里难受,冲将要离开家的儿子发脾气,就有些奇葩。发这通脾气,说出来的道理更奇葩。他说袁磊现在居然不吃鸡皮,是这一年被惯坏了。这样下去,一年土,二年洋,以后真有可能不认他这个爹。连爹都不认了,那还了得。所以呢,他发脾气,冲的是那个几年以后不认他的儿子。

袁磊家的亲戚,分两拨。爸这边一拨妈那边一拨。他爸这边的一拨,前面介绍过了,还不如他爸,大家混得都不怎么样。妈妈那边,外婆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的子女里面,一家有一个混得体面的儿子。这两位算是袁磊的远房表叔,一位混到了市农行的行长,处级干部,另一位改革开放,混成了小县城的首富。这两位远房表叔,袁磊小时候见过,之前跟他爸也蛮熟悉。不过时过境迁,差距一大,就没了来往。后来袁磊去美国,成了大学教授,回国朋友交往碰到了,别人客套,请袁磊吃饭。当然这样的关系,请袁磊,同时必须请他爸。直接打电话请,没想到他爸就两个字:不去。别人得了这个答复,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说噢,你是有其它事吗?他爸说没有,就是不去。这个电话,袁磊就在旁边听着。得罪个把土财主,袁磊无所谓,但是袁铭还在当地,天晓得什么时候会有事求到人家,只好忙不迭的给别人道歉,那个尴尬。

后来袁磊还真帮这位远房表叔,把他儿子弄到了美国。儿子在你那里,他对袁磊,就是超标准的客气了。袁磊回国,表叔夫妻,亲自带车到上海迎接。一夜车开回到小县城,跟袁磊说都饿了,先一起吃个早饭再回家。袁磊没想到,吃完早饭回到家,刚叫了声爸妈,就被他爸这一通发脾气。说你小子几年没回来,回来了,第一件不来看你爸,倒是陪其它人吃饭去了。这个事,平心而论,袁磊有不周到的地方,是该先回家给爸妈请安。所以他忙不及的陪不是。不过怎么说都没用,他爸还是板着脸。事情的结局,有点意思。袁磊老婆在旁边,其实也是跟着挨训,但是她机灵,不但装没她什么事,还拿出了钱包,说袁磊笨,道歉打招呼都不会,爸我来。一张一百美元,二百,三百,数到六百,他爸绷不住了,说停,不用再数了。后来袁磊一跟自己老婆讲,老爸又发火了,老婆就笑着问这回犯的,是几百块钱的错误。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