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与呐喊

没人看时,就算独白;有人来访,便成呐喊
正文

不读张爱玲

(2025-08-29 09:55:16) 下一个

张爱玲据说是个很好的作家,但她的书我没读过。好作家很多,我虽爱读书,但依然有无数好作家的书没有读过,所以没读过她的书本身既非光荣,也非耻辱,原本不值得写下文字。但所谓特殊之处,第一,她是经过我最信任的权威认定的写的好的作家,那权威自然是我的太太;第二,我并非不知道或没时间读张的书,而是主动的意志坚定的不读张的书。

这种主动的意志坚定的不读某人的书在我是少有的事,何况是权威鉴定的好手写的书。这中间的原因,也是我在这个时间点写这篇文字的原因,那便是中日战争。毕竟张女士的创作高峰在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更具体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被日本占领后的上海。

我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因着中国血统,当然会天然站队,何况有很多战争罪行是经过法院认定的。但我从来本着开放态度看事实,既会被国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百万牺牲(包括千百将领的牺牲)感动,也会为若干共方英烈如赵一曼杨靖宇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乃至王二小等唏嘘。更其甚者,我也读日方为其为大东亚共荣与西人奋战的吹嘘,以及诸多汪政府要员为其曲线救国所做的辩护。至于文学方面,那些抗日巨作自然不在话下,即便汪兆铭在三四十年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写下的诗句依然让我心戚戚,甚至我最鄙视的无耻文人(也是张女士的前夫)胡兰成的大作我也耐心拜读,并边骂(为其无耻)边赞(为其文字功力)。

我既然连日寇和所谓汉奸的书都读,为啥却不读张爱玲?
无他,因为作为一个人,一个华人,我天然崇拜那些为了民族国家奉献牺牲的人士,尽管无数罪恶以民族国家之名而行;我也能理解那些自以为为了国家民族委曲求全真正追求曲线救国者,虽然其中多数只是寻找借口;我仇恨那些为虎作伥残害国人的汉奸,但这世上无论如何都有恶人,了解恶人可以保护自己;我鄙视那些发国难财的官员商人,但了解他们的行为可以更好看透人性。我更理解那些在大时代的裹挟中似乎庸庸碌碌,似乎毫无贡献,似乎过着平淡生活的人们(比如沈从文对其文章不能在抗战环境下再放光彩的感受)。

我唯一不懂,实在不能理解的,是一个文人,在那样的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战争的进展息息攸关的时刻,如何可以如张爱玲苏青诸君,突然爆发文学天才,专注于写作有关家庭男女的种种,仿佛战争的硝烟从未弥漫,几千万国人的性命从未消失?这种天才,大概可以被称为冷静的观察者,但我只读到两个字:冷漠。

比之残暴,比之无耻,有时冷漠是更可怕的事,这在今天的中国和美国,依然如此。所以尽管我太太对我无耻的要写关于一个我从未读过的作家的文字报以极大鄙夷,我依然写下这些文字,尤其在我这几天重读了一群国军抗日英雄在牺牲前写下的遗书之后:那些文字真好!

2025年八月29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luckystarweiwei 回复 悄悄话 胡兰成哪有什么文字功力可言,文笔油腻做作不忍直视,比张爱玲的文笔差了一千条街
Yangtsz 回复 悄悄话 有人不吃葱,有人不喜欢张爱玲,平常心平常事,经你自我表白一番,倒显得品味独特呢
鱼翅与花椒 回复 悄悄话 青藏高原都没有你的道德制高点 高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狭隘之作。张爱玲一介小女子,又要在战争中生存,写的文章如果是鼓吹抗日,它能在敌占区即使是租界里能安全发表吗。另外,文学有多种功能,作家也有各自关注的东西,只用一种高大尚的观点去要求所有的作家是毫无意义的。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敢读胡兰成不敢读张爱玲。
“man gaze”。
无烟煤 回复 悄悄话 读不读本是你自个事,但借不读偏要瞕显自己对别人冷漠的不肖就实在是太过于自恋和可笑了,原来爱国还可以用不读来自我满足意淫一番
独白与呐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马振魁' 的评论 : 佩服不用网民的人士
独白与呐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良辰美景人生' 的评论 : 看到这个标题愿意读一下的肯定是张迷居多,挨骂原是当有之意
独白与呐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恬宁' 的评论 : 残暴和无耻肯定更不可取。虽然加了“有时”修饰,那一句的表达确实有问题
恬宁 回复 悄悄话 张爱玲可不是 “突然爆发文学天才”,人家本身就具备文学天才,三岁开始妈妈教她背唐诗,10来岁就把父亲书架上的该看不该看的书都看遍了,十三十四岁仿照红楼梦的文字编写的红楼梦人物的对话和故事,简直像模像样地传神。

张爱玲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她的出身及成长环境和过程的影响。

香港沦陷的时候,张爱玲也做过义工的。

个人认为,残暴和无耻更不可取。
马振魁 回复 悄悄话 谁不被洗脑呢?只要有屁股,就要被洗脑,否则不知要坐哪儿。张爱玲也被洗脑了,她自己的世界观,不是出生带来的,是后天形成的。
我胖我的 回复 悄悄话 读谁不读谁是读者自由,别人确实也不用评判。同理,写什么不写什么是作者自由哦。还有一样,“家庭男女”与“大时代”并不矛盾的:无论哪个时代,文学作品最难写的就是悲欢离合,今天人们广为传诵就是写悲欢离合写得好的。
warara 回复 悄悄话 不懂不理解张愛玲所以不读她的作品?不读怎么理解?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良辰美景人生' 的评论 : “家国情怀”,就是洗脑,它不是你原发的,是受影响得到的。张爱玲有一个意义,她不吃这一套。五四她嫌吵,抗战胜利鞭炮,她嫌吵。除了她,有谁?
马振魁 回复 悄悄话 读某人的作品也好,不喜欢某人作品也好,说出来也好,不提也罢。尽量不给人贴标签,我在网上读文,最喜读者评论部分,有真知灼见者,也有上场就开骂的,更有挑肥拣瘦删帖的。既然写给大家看,那就随人去说随他去骂!不过读书人还应该认真遣词用句,尽可能不出语伤人。我不喜欢网名,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说了啥自己敢负责。我对某文有不同观点,我会出于善意去反驳或争论,这时我会更慎重一些。谢谢文学城诸位!
良辰美景人生 回复 悄悄话 博主这一篇怕是要引起张粉的群起而攻之,有趣有趣!
nhwhth 回复 悄悄话 在有些人眼里,人性大概也是病态的,特别是那些幽暗深邃的人性,无语。
"而中国没了张爱玲,真的是没一个没被洗脑的人。不读张爱玲,这也能拿出来晒啊?"

同问,值得晒吗?即使在有些人眼里她是“冷漠”又如何?比虚伪好一百倍,那些细腻的笔触和情感,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冷漠”吗?
良辰美景人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顺' 的评论 : 任何人都有喜读和不喜读以及发表言论的权利和自由,有家国情怀就等同于“被洗脑”么?你未免太有革命小将的“激情”了吧,我都觉得你这些评论很符合张爱玲写的“ “像汽水加了柠檬汁,咕嘟咕嘟冒酸泡。”连台大教授欧丽娟都厌恶张,说她是,“张爱玲,她自己的个性使得她所写的都是人性里非常丑陋的东西,而且格局很小。所以很多人认为她是伟大的小说家,我其实不是很赞同。伟大的小说家要有宏大的对人间苦难的悲悯。你看到丑陋的东西,其实也要感觉到一种怜悯,而不是像手术刀,动用精妙的高超的外科技术把它赤裸裸血淋淋地揭露出来,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张爱玲是这一种。没有悲悯没有温暖。你看着人这样活着,你心里真的感慨,为什么把自己活成这样子,我为你感到悲哀,类似这样的情怀,张爱玲是没有的。我觉得她太冷,那种冷,加上她高超的技术,你会觉得你很受触动,但是它不会让人性提升。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真的很病态,她写的是一个畸形的世界,其实是不足为训的。你把它当作艺术的呈现当然很好,可是真的不是伟大的作家,因为伟大的作家会不忍那样写。张爱玲不能让我们看到人性里升华的那一面,看到的是变本加厉的病态的丑陋的那一面,而且把它用显微镜放大,赤裸裸血淋淋,那真的是不忍卒读,触目惊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对张爱玲的小说不那么高度评价的原因。虽然我知道张迷很多,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请各位想一想,当你是某一个对象的时候,你就没办法用宏大的眼光跳脱出来。”再说一次,谁都有表达看法的自由。
姚顺 回复 悄悄话 诸子百家中,就庄子是“右”的,其他都左,都粉红或深红。儒是深红,墨是粉红,法是鲜红,道是藏着红,兵家是以专代红,农家是农村红。秦汉以后,左左左,容不得右。漏了的一部史记,也是汉武帝一时犯糊涂所致。

替正统说话和反正统的话,其实是一根线上的蜢蚱。盐铁论,就是斗蛐蛐总集,像后来唐太宗说的“尽入吾彀中”。

文革中不左,就会被历史尘埃砸中。老共产党员岳母说“不积极就要落后”,轻则被整,重则丢命。右呢?遇罗克林昭张志新,找着砸。

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色,右,是打个岔,细了看,最终也是基本色:“为国家好”“哪个不想自己的祖国好”。来了个例子,论坛上有独白与呐喊的博文《不读张爱玲》。这个脑子给洗的!文革中没林彪,中国就没一个男子汉而已。而中国没了张爱玲,真的是没一个没被洗脑的人。不读张爱玲,这也能拿出来晒啊?
nhwhth 回复 悄悄话 喜欢张爱玲,也喜欢苏青。她们有勇气和智慧,也有在任何境遇下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