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据说是个很好的作家,但她的书我没读过。好作家很多,我虽爱读书,但依然有无数好作家的书没有读过,所以没读过她的书本身既非光荣,也非耻辱,原本不值得写下文字。但所谓特殊之处,第一,她是经过我最信任的权威认定的写的好的作家,那权威自然是我的太太;第二,我并非不知道或没时间读张的书,而是主动的意志坚定的不读张的书。
这种主动的意志坚定的不读某人的书在我是少有的事,何况是权威鉴定的好手写的书。这中间的原因,也是我在这个时间点写这篇文字的原因,那便是中日战争。毕竟张女士的创作高峰在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更具体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被日本占领后的上海。
我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因着中国血统,当然会天然站队,何况有很多战争罪行是经过法院认定的。但我从来本着开放态度看事实,既会被国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百万牺牲(包括千百将领的牺牲)感动,也会为若干共方英烈如赵一曼杨靖宇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乃至王二小等唏嘘。更其甚者,我也读日方为其为大东亚共荣与西人奋战的吹嘘,以及诸多汪政府要员为其曲线救国所做的辩护。至于文学方面,那些抗日巨作自然不在话下,即便汪兆铭在三四十年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写下的诗句依然让我心戚戚,甚至我最鄙视的无耻文人(也是张女士的前夫)胡兰成的大作我也耐心拜读,并边骂(为其无耻)边赞(为其文字功力)。
我既然连日寇和所谓汉奸的书都读,为啥却不读张爱玲?
无他,因为作为一个人,一个华人,我天然崇拜那些为了民族国家奉献牺牲的人士,尽管无数罪恶以民族国家之名而行;我也能理解那些自以为为了国家民族委曲求全真正追求曲线救国者,虽然其中多数只是寻找借口;我仇恨那些为虎作伥残害国人的汉奸,但这世上无论如何都有恶人,了解恶人可以保护自己;我鄙视那些发国难财的官员商人,但了解他们的行为可以更好看透人性。我更理解那些在大时代的裹挟中似乎庸庸碌碌,似乎毫无贡献,似乎过着平淡生活的人们(比如沈从文对其文章不能在抗战环境下再放光彩的感受)。
我唯一不懂,实在不能理解的,是一个文人,在那样的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战争的进展息息攸关的时刻,如何可以如张爱玲苏青诸君,突然爆发文学天才,专注于写作有关家庭男女的种种,仿佛战争的硝烟从未弥漫,几千万国人的性命从未消失?这种天才,大概可以被称为冷静的观察者,但我只读到两个字:冷漠。
比之残暴,比之无耻,有时冷漠是更可怕的事,这在今天的中国和美国,依然如此。所以尽管我太太对我无耻的要写关于一个我从未读过的作家的文字报以极大鄙夷,我依然写下这些文字,尤其在我这几天重读了一群国军抗日英雄在牺牲前写下的遗书之后:那些文字真好!
2025年八月29日
替正统说话和反正统的话,其实是一根线上的蜢蚱。盐铁论,就是斗蛐蛐总集,像后来唐太宗说的“尽入吾彀中”。
文革中不左,就会被历史尘埃砸中。老共产党员岳母说“不积极就要落后”,轻则被整,重则丢命。右呢?遇罗克林昭张志新,找着砸。
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色,右,是打个岔,细了看,最终也是基本色:“为国家好”“哪个不想自己的祖国好”。来了个例子,论坛上有独白与呐喊的博文《不读张爱玲》。这个脑子给洗的!文革中没林彪,中国就没一个男子汉而已。而中国没了张爱玲,真的是没一个没被洗脑的人。不读张爱玲,这也能拿出来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