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是杭州人。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爸他弟也是眉山人,有三苏祠为证。而且当今领袖前两年巡视过三苏祠,并做出了向苏轼等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所以眉山以三苏为荣,苏轼确乎眉山人无疑。
大概部分因为领袖的感召,在中国内地,表扬苏轼已成时髦,研究苏轼已成显学。对于崇拜了东坡几十年的我来说,东坡当然就该是显学。但我心理比较阴暗,看着那么多的苏轼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从地底钻出,就很有点赵家人的心态:你也配喜欢苏东坡?
我这种想法,从心理阴暗层面,大概有点像当今的私生粉,不愿分享自家哥哥。比较上得了台面的理由,是因为东坡之为东坡,除了才情无限,无非两点:不随波逐流,却随遇而安。而当今的很多苏轼爱好者,往往对上跟得紧,又卷得很不快乐。其爱东坡,尚不如叶公好龙。
有了这种想法,我就很想把我喜欢的东坡和如今髦得合时的东坡区分开。某天灵光偶现,突然有了一条:原来现在时髦的是眉山人苏轼,不是苏东坡。
苏轼是眉山人,这个是他爸苏洵决定的。但他爸没给他东坡居士的号。所以在我这里,眉山只有苏轼,没有苏东坡,还是很说得通的。但生而为人,必有籍贯,我的苏东坡该是哪里人呢?
首席候选当然是湖北黄州,因为东坡这个地方就在黄州,东坡居士的雅号就在黄州诞生。其他备选还有江苏常州,因为东坡在这里仙逝。当然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也是候补,因为快乐的倒霉才子(仅就事业层面)东坡自己说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不过我觉得这都不合适。我的选择,还要从东坡的平生功业说起。我对东坡的评价,不是中国第一诗人,不是中国第一书法家,不是中国第一画家,不是中国第一散文家,可能也未必是中国第一词人(也许并列第一吧)。但毫无疑问的,他是中国第一文人,也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全面成功的读书人。
读书人怎样才算全面?当然要书画文章诗词,无一不通。读书人怎样才算成功?中国读书人,受孔孟毒害,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大志。读书而不为官,肯定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所以李白杜甫就淘汰了,就是东坡的偶像陶渊明也不太够格,因为官太小。而且这官必须通过读书考试而来,不靠血缘关系,也就是必须是小镇做题家出身。于是皇亲国戚红二代比如屈原李后主也淘汰了。更进一步,这官必须做事不混日子,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王维甚至晏殊之流就淘汰了。
经过这轮文人成功与否的比拼,考试成绩好,官做得不算小,而做官又认真的苏东坡就甩掉了一堆重磅对手,剩下的无非一堆宋朝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和其他朝代的个别大文人(比如唐朝的白居易,清朝的曾文正)。在这小圈子里比全面就简单了。先比文章政论,砍掉一批;剩下再比诗,比完可能已经没对手,但即便有,加赛词,绝对没有对手。而此时,书法和画之类还没拿上台面。所以不仅千古第一文人,而且遥遥领先(昔之东坡若今之华为也,呵呵)。
因为以最能体现第一文人风采的地方为标准,东坡落魄时居住的黄州惠州儋州都落选了。而杭州,可以说是苏东坡唯一充分展示了他全能成功文人风采的地方。
仿佛知道做个通判会引起官是否够大的争议,东坡二次来杭,做了知州。这可是地市级以上,省军级稍下,至少计划单列市一把手,副部级起拍的高官。而东坡在杭州不是混事的,其水利功业,请看苏堤春晓;其社保功业,据说首家公立医院。成功有了,且看全面:政论当然写了不少,而书画虽然如今难窥原貌,诗词却万古流芳。诗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词有:“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诗词不够,还有肉来凑;且把黄州酒烧肉,变成杭州东坡肉!
所以,在我来说,苏东坡就是杭州人。但这似乎喧宾夺主,强加与人。那就看东坡自己在八声甘州里怎么说: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东坡身处他乡,却思归杭州之心跃于纸上。
行文至此,东坡之为杭州人在我这个上海人眼里已是确证无疑了,但让他人信服也许还有难度。心虚乱翻书,而东坡从不令我失望,一首”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跃入眼帘: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快哉东坡!我爱杭州人苏东坡!
2025年八月5日